目錄一、可以無腦入的口糧茶 丨為了照顧不喜歡看長文的讀者,綜合了廣大茶友的口碑和意見,選了幾款可以無腦入的口糧茶放在前面,喜歡喝茶或者送喝茶人可以試一試。 綠茶- 極白 :安吉白茶 若不常喝茶,總會錯把安吉白茶以字面當作白茶,實則性屬綠茶。形似鳳羽,色澤翠綠間黃,香氣清鮮持久。安吉白茶已有近千年歷史,宋代趙佶《大觀茶論》記載「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如玉之在璞,他無與倫也」,就已將白茶的特點做了詳盡描述。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其它綠茶3倍,口感柔和、韻味持久,以嫩甜為主,不喜歡濃綠茶的可以試試這款。 白茶-傳奇會:福鼎白茶 一名為白茶,茶湯并不是字面意義的“白”,只是炒制后外觀滿披白毫、如銀似雪,故稱白茶。隋代的《永嘉圖經》記載「永嘉縣三百里有白茶山」,據考證這里的白茶山就是太姥山,早在隋唐白茶就出現了,至今經久不衰,深得新茶客的喜愛。不僅是口感鮮醇爽口,更是由于它“不苦澀”(口感清香),對于新茶客來說要的就是清香爽口,不苦不澀。 紅茶-鳳牌「云南 滇紅」
烏龍茶-傳奇會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發源于1725年,是烏龍茶里的極品茶,“七泡有余香”說的就是安溪鐵觀音。知名度高(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但是殘次品也多,市場上鐵觀音的種類太多太雜,想要選到一款茶品穩定的著實難,我大概嘗試了七八種品牌,也只有這個是接近或符合安溪鐵觀音的特質。未泡時茶形卷曲,肥壯圓實,外形似蜻蜓頭;茶湯黃金濃艷似琥珀,口感醇厚甘甜,回香悠長持久,茶人雅稱“觀音韻”。 普洱茶-吉普號 「吉熟」 普洱茶最早起源于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只是當時并無“普洱”一稱,至宋元才有“普耳”一詞。時至今日已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及口感,吉普號熟普茶品及適口俱佳,屬熟普上品。吉熟503近五年內在全國及國際斬獲7次金獎,有幸試飲,一泡為醒、二泡三泡醇和顯甜、四泡五泡順滑生津、六泡回甘、直至十尾泡仍余香,湯色依舊、實屬難得,也是新老茶友都會喜歡的熟茶口感。 除了以上這幾種茶之外還有黑茶、黃茶、花茶等,下面會分別對七大類茶的口感特性以及品質、茶品好的品牌進行解讀,如有不當或不全歡迎指正。 二、茶的分類以及口感區別 1、茶的分類 茶葉的分類方法各不相同,大致為七大類,分別為綠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黃茶、花茶等,其中綠茶種類最多,中國十大名中有六種是茶綠,整理成思維導圖,看起來更清晰,需要的話拿走不謝: 2、七大類茶的知識點以及口感區別 絮叨:多數人最初喝茶,只知用水沖了就行,所謂“一年虎,二年狼,三年四年小綿羊”,喝了六年茶,也沒喝出點皮毛。跟身邊的老茶客們聊天才發現,老茶客一輩子懂很多茶也品過很多茶,真正鐘愛的,就那么幾款,或是隨年齡和心境的變化對茶的理解不同,或是一種茶適合一種心情。 老茶客常說“你真正的去花時間了解茶,包括它的產區、采摘方式、制作工藝,以及每種茶的區別和特性,才能品懂它,品不全是味覺也是一種感情”,似懂非懂,那就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 ? 各類茶的發酵程度 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各類茶的制作流程 殺青:摘下的嫩葉高溫(炒、蒸、泡),抑制發酵,保持茶葉綠色,減少水分,葉片變軟。 ?各類茶的特點及茶性 綠茶:不發酵茶,講究新鮮。茶葉采摘后利用高溫迅速滅酶,能夠有效的抑制茶多酚氧化,味濃不苦,收斂性強,回味甘甜。 紅茶:全發酵茶,茶湯紅亮。制作工序繁多,茶多酚類物質含量在30%以上,味鮮而濃回味爽口。 烏龍茶:半發酵茶,但是這個“半”不準確,因為發酵程度最輕的包種茶接近綠茶,發酵程度最重的東方美人快接近紅茶了(都是我國臺灣的)。最大的烏龍茶產區是福建,有名的鐵觀音和大紅袍都屬于烏龍茶。 黃茶:輕發酵茶,生活中少見,喝的人不多。如同做青菜,悶久了會發黃,黃茶也是如此,像綠茶一樣殺青之后,用濕熱和干熱兩種方式讓綠茶的茶葉變黃。湯色杏黃清澈,口感清爽香醇。 白茶:微發酵茶,制作流程簡單,兩三天純天然醞釀。干茶多白毫,遠遠看去白絨絨,因此得名白茶。很受輕度飲茶人群的喜愛,家常待客口感皆宜。 黑茶:后發酵茶(微生物發酵),發酵程度最深。黑茶種類多,但是制作上都離不開渥堆。湯色一般較深,因渥堆時間的長短,呈黃褐色或紅褐色,香氣獨特,口感醇厚。 花茶:屬于傳統茶類的在加工產品,以綠茶、紅茶或烏龍為茶坯配以鮮花為原料,如茉莉花、菊花、金銀花、玉蘭花、桂花等。其中茉莉花茶產量最高,深受眾多女性的歡迎,送女性要優先考慮花茶。 文章截止到這已經寫了兩三天了,很多細節問題不僅咨詢了許多老茶客人和大茶商,還查閱了許多典籍資料,雖然各地的說法各有出入,每個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但這也恰好反映出了我國茶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人的生活離不開茶。 |
|
來自: xiaoyao110 > 《茶語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