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文章主要講述我是如何使用 flomo 實現卡片盒筆記法,主要針對的人群是對卡片盒筆記法有一定了解,并且使用過 flomo 的人群,故不會對卡片盒筆記法以及 flomo 做過多重復的解釋。 如果是新手同學,我會在文章中提供相應的資料鏈接以及書籍,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先去了解一下。在這里順便給新手同學安利 flomo,用我之前對朋友安利時的理由,那就是“如果手機里只能裝一個 App,那么我的手機里只會裝 flomo”。 引言
來源:盧曼卡片盒筆記法介紹 (Introduction to the Zettelkasten Method)
來源:flomo 浮墨筆記是什么 正文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是使用鏈接將筆記卡片鏈接起來,形成一張巨大的知識網絡。在卡片盒筆記法中,筆記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閃念筆記:閃念筆記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夠方便快速地記錄當下的想法,因此格式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形式也不重要,可以是 flomo,或者其他筆記軟件,又或者是實體的紙和筆。 文獻筆記:用于記錄自己在閱讀中對某句話或者某段話產生的想法,主要結構有引言、想法還有引用的出處。注意不是簡單地抄寫,而是用自己的語言總結記錄。 永久筆記:定期查看閃念筆記和文獻筆記,并思考其中的內容與你的研究、思考或興趣所在的內容有何關聯,又或者是產生了新的想法。將這些思考認真準確地記錄下來,形成永久筆記。 對于 flomo,如何實現卡片盒筆記法呢? 基于以上三種筆記類型,可以使用 flomo 的標簽進行一一映射,并利用標簽置頂功能,將這三個標簽進行置頂。 這三個置頂的標簽就相當于是三個卡片盒,對于卡片筆記中更詳細的標簽分類,我會使用更多標簽以及多級標簽來表示。 很多人擔心這樣做會不會導致標簽泛濫,從而不敢隨意地新增標簽。但這卻不符合卡片盒筆記法中很重要的一步: 在新建筆記時,要與自己已有的想法或者卡片盒中已有的卡片筆記進行回顧并建立鏈接,這種筆記本質上不是為了收集,而是為了衍生想法、論點和討論。 而 flomo 的創始人少楠也說過類似的觀點: 在 flomo 中,你先記錄下來想法,讓大腦的認知不斷地成長,然后可以通過多級標簽對每一個卡片進行關聯,不要擔心混亂,而是要盡可能多地添加線索,這樣,主題就會慢慢地涌現出來。 在記錄筆記時,對于筆記中的一些詞語,我會聯想以前的筆記中是否出現過類似的詞語,或者以后我可能會對該詞語對應的話題展開討論,又或者只是單純感興趣的詞語。然后把這些詞語作為關鍵字,輸入 # 號作為標簽。這里標簽最主要的功能是建立鏈接,其次才是分類。 比如上面這條文獻筆記,我聯想到我之前記錄過與 flomo 相關的筆記,并且以后可能會根據 flomo 進行寫作,那么我就把 flomo 打上標簽。當我點擊 flomo 這個標簽之后,會自動展示與這個標簽相關的所有筆記。這樣,之前的筆記就與現在這條筆記鏈接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