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區(qū)樓下,是人流量比較大的吃喝一條街。各種餐飲類,少說開了40多家店鋪,外加一個菜市場和一家華聯(lián)超市。 人流是很多,但架不住店鋪更多! 每天有關門的,每天也有開業(yè)的。
“開了個文具店,徹底把我害苦了” 這是我小區(qū)樓下一位文具店女老板跟我聊天時說的。 這條街上,有個小學,看到每天上學放學這么多孩子,女老板心動了。 借錢加積蓄,開了這家文具店。
文具店不用裝修得太好,只要貨架子上學生常用的文具擺放全些就成。 每天最忙的點,無非就是學生上學和放學的點,其它時間幾乎是自由,不像周圍的餐飲店,一守就是守一天。 店面不大,目測有40多平,是上下兩層。 一樓是商鋪,女老板又把二樓一分為二,一半用來堆貨物,一半裝修成了臥室,可以休息。 房租一年8萬左右,轉讓費3萬。 再加上進貨和貨架收銀臺等等,20年底,店鋪開張,一共扔進去20萬。 開業(yè)一個月就后悔了。 文具店掙的都是塊八毛的錢,利潤空間在網(wǎng)購的沖擊下,幾乎沒有。 東西五花八門,清貨和進貨極其麻煩,看得人眼花繚亂。 每到學生放學,一堆學生沖進來,吵吵嚷嚷,但每個人最多買個幾塊錢的東西。 小學生的消費能力著實有限,絕大部分學生手里沒有一分的零花錢。
一些個頭小的,像發(fā)卡、橡皮、掛飾,經(jīng)常對不上賬。 掙點錢,又全壓到貨里面。
結果現(xiàn)在,每天天不亮就得去店里,晚上理完貨都9點多了,回家女兒都睡了。 既掙不到錢,又顧不上女兒。
積蓄沒了,又被店綁死,家里顧及不到也亂成一團,還掙不來錢。 轉租又不舍得裝修和投入的成本,就這么一天天耗著。
樓下這條街,開了四家賣鴨貨鹵味的店! 一條街,四家賣相同產(chǎn)品的店,其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然后,21年初,又有兩家賣鴨貨的店幾乎同時開業(yè)。 四足鼎立,價格戰(zhàn)立馬拉開了帷幕!
熱鬧了一個月,沉寂下來。 客人就這么多,四家一平分,利潤空間壓得不能再壓,打價格戰(zhàn)的后果,就是養(yǎng)叼了顧客的胃口,只接受低價,不接受原價。
21年中旬,其中一家新開業(yè)3個多月的店鋪就貼出了吉房出租的通知。 老板是個年輕媽媽,孩子上小學了,自己拿著家里的積蓄出來開店。 房租(30平,只有一層)加一套設備以及各種貨,投了10來萬。
那會兒也正好到了夏天,鹵味隔夜就會變質,不關門只能每天賠錢干。 結婚以來所有的積蓄全扔進去,化為了泡沫。
還剩下了最開始的那兩家店,買賣大不如前。 因為顧客用便宜的價格買了一段時間后,認為現(xiàn)在的價格太貴了,不值當買。
賠得最多的店——火鍋食材 這家是加盟店,專門賣火鍋食材的,店名叫X熊。 裝修高大上,店面也不小,房租更是貴得離譜,一年要十幾萬。 還有加盟費,裝修,進貨壓貨,以及十幾臺冰柜,老板說,扔進去60多萬。
店里一天到晚進門不到10個人,服務員無聊地在收銀臺拿著手機玩斗地主。
這家店走的是高端路線,物品單價貴,跟這個18線小城格格不入。
全場打7折。 我進去瞟了一眼,別說打7折,就是半價,我都接受不了。
幾十萬,立馬化為了烏有。
菜市場旁邊,開了一家熟食店。 專門賣…… 哦,我在進這家店之前,根本看不出它賣什么。
一家賣熟食的,硬是走出了LV的三分風格!
店老板是個中年男人,急得每天站在店門口吆喝攬客。
這家店裝修投了30多萬,老板40來歲了,一輩子的積蓄,兩個月全部清空。
隔壁的奶茶店老板說,這家開業(yè)三個多月,流水做了不到2萬塊。 關門是遲早的事,就看老板還能堅持多久了。 店老板閑著無聊時跟旁邊店鋪老板聊天說:我只會開店賣熟食,沒想到,不開是個死,開了死得更快。
最省錢的開店模式——夫妻店
老板負責后廚,老板娘負責收銀端面等一切雜事。 這種夫妻店模式,將成本壓縮到了極致!
一直到晚上9點多才回家。 一天14個小時靠在店里,只有下午沒什么客人的時候,兩夫妻才只留一個人看店,另一個去休息。
老板娘說,閨女上四年級了,數(shù)學考了26分。 一想到這些,就愁得不得了。
開店利潤太少,實在沒有錢去雇人來幫忙。 掙著剛夠溫飽的錢,錯失著孩子的童年,一天天重復昨日的生活,對未來,沒有任何期待。
買賣不好做,開店要謹慎! |
|
來自: 晴耕雨讀天 > 《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