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2歲,2002年12月18日就診,自述頭痛反復發作近10年,痛如**,固定不移,痛主要在兩側太陽穴,每次發作持續時間不等,有愈痛愈烈之勢,睡不安寧。每因生氣郁怒而痛發或因感冒而痛發。測血壓,血常規正常。舌質暗紅,脈弦澀。 證:屬血管性頭痛(血瘀型)。 治:宜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川芎茶調散加減。 處方:川芎15g,細辛5g元胡15g,柴胡15g,白芷9g,香附15g,白芍15g,當歸15g,甘草5g;桃仁15 g、紅花10 g,丹參20g,水蛭10 g,三七粉5 g(吞服) 水煎2次分服,三劑。 12月21日二診,能睡安定,兩側太陽穴不痛,效果好,效不改方,囑原方再服三劑。共服藥9劑,臨床治愈,隨訪2年未見復發。 討論:血管性頭痛一般上應采用辨證論治的原則治之。頭痛首倡川芎一味,其上行頭目,下行血海,能散肝經之風,治少陽厥陰經頭痛,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經現代藥理研究,川芎主含生物堿川芎嗪,能夠舒張血管,緩解血管痙攣,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環,調節腦血流量和血流速度,降低血脂及毛細血管通透性,調節血液粘稠度[1];細辛性升,然其氣清而不濁,善降濁氣而升清氣,故使頭目清爽,二藥相合,治頭痛效果好。 柴胡為少陽厥陰藥,善治本經頭痛,非此藥不能止;香附味辛能散,疏氣解郁,氣疏郁散則新血生而百體合,二藥相伍,共奏疏肝解郁理氣之功。 元胡行氣血之滯,故治一身上下諸痛,用之中肯,活血行氣止痛作用類似川芎;白芷辛溫,善于通竅祛風止痛,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經祛風散濕主藥,能清陽明一切頭面諸疾,二者均可以降低腦動脈阻力及增加血流量而鎮靜鎮痛。 白芍合甘草 ,酸甘化陰,柔肝緩急止痛。 當歸、白芍養血補血,通絡止痛。血液乃人體基本生命物質之一,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又是神的物質基礎,即“血主濡之”“血養神”。肝主藏血,故借白芍補肝體、柔肝陽、斂肝陰之用,以發揮肝臟貯藏血液,調節血流量的生理功能,從而保證人體在不同狀態下各部位血流量的適度。據現代藥理研究分析,當歸有一定的鎮靜、鎮痛作用,且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二者借補血養血之功。 本案加味桃仁、紅花、丹參、水蛭、三七粉加強活血化瘀,提高療效! 綠衣 學習了,病案就得這么發才好,很喜歡后面的討論內容,真正的東西體現那里了。 lao555han 辨證好,也典型 漢道中醫 很不錯,單刀直入,直指要害。竊以為用四逆散合通竅活血湯加味(金鈴子散,都梁散),重用川芎,似乎也可。用藥大略相似,只是思路稍異。 hj0969 方子看起來就不錯,就拿分析看來也是一種享受,不過細辛5克的用量還沒用過 gdh0663 回6#:“不過細辛5克的用量還沒用過”。細辛藥同煮,或者可以再加量,沒問題的! 奔放的旋律 細辛用到10克也沒問題 lifuyuan2003 好帖,適用,是否多加些蟲類藥,更有效。如僵蠶,全蝎等。 張成興 此方可以,我也用,不過我的川芎用30克,先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