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癰疽、脫疽 【導讀】 1、癰疽就是一種毒瘡,可以在皮膚表層,也可能在身體內部。 【治病策略】 1、脫疽是氣血周流受阻,脈絡痹塞不通的疾病。重者紫黑潰爛,日久趾(指)節壞死脫落,故名脫疽。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節壞死脫落,黑腐潰爛,瘡口經久不愈,好發于青壯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國北方較南方多見。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本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常在寒冷季節加重。 2、凡癰疽未破,毒攻臟腑,一毫熱藥不敢用;若已潰破,臟腑即虧,飲食少進,一毫冷藥不敢用,腫疽者,癰疽未見膿而腫也。 3、癰疽早治勿延遲,寒熱相蒸已就時。初起急當消散法,成膿托毒是相宜。 4、癰疽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淺,按之處,陷不復者無膿,按之處即復者有膿,不復者可消,若按之,都強牽者,未有膿也。按之半軟者,有膿也。又手按上下,不熱者無膿,若熱甚者有膿,凡覺有膿,急當破之。無膿但氣腫,若有血,不可針破也,慎之慎之。 5、有的時候我們的癰腫生在很深的地方,比如說在鼠溪部很深的里面,或者我們平常如果生青春痘又擠不干凈,此時要讓膿浮在表面上來時,臨床上可用小柴胡湯,技巧在于劑量: 柴胡五錢,黃芩六錢,半夏兩錢,黃芩、黨參五錢,桂枝、白芍等量三錢、生姜、甘草、大棗適量 利用小柴胡湯的方劑配合桂枝,就可以讓膿從半表半里肌肉中間浮到皮膚表面上來,這一段就要靠桂枝白芍,桂枝白芍等量,它就能夠浮到表面上。差不多一劑、兩劑,癰膿就浮到皮膚表面上了。 如果剛好生在屁股那邊,坐下去又痛,不坐站著又很累,你去摸痛處時。皮膚表面上卻摸不到,要壓到骨頭旁邊很深的地方,才感覺很痛,這時就要用藥將之發到皮膚表面上,然后把膿頭去除掉就可以了。吃了這個藥以后,有膿發到皮表上,痛就止掉了,『膿成自潰,未成即消。』如果還沒有成膿的就會慢慢消失。 6、白術+炮附子(排膿湯)-->用在骨頭化膿。 7、唐容川 (1)瘡癰初起,紅腫而極痛癢者,風火血相結也。宜消散撤癰散:歸尾三錢紅花八分銀花三錢赤芍一錢五分黃連二分杏仁三錢甘草一錢連翹三錢紫蘇一錢五分花粉三錢黃柏一錢五分荊芥一錢五分乳香八分黃芩一錢五分防己二錢 (2)癰疽初起,白陷而不痛癢者,氣滯寒痰聚也。宜宣陽撤疽湯:麻黃八分乳香八分沒藥八分桂枝一錢五分大棗三枚黃芪三錢遠志一錢蔻殼八分煨姜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3)凡瘡初起,無論紅白寒熱者,當破血行氣也。宜外敷百效散:白芷六分細辛五分川烏八分南星一錢五分草烏一錢陳皮二錢姜黃一錢黃連三分大黃一錢五分遠志一錢黃柏一錢五分梔子一錢五分雄黃一錢五谷蟲三錢白礬一錢白芨一錢共為細末,醋酒合調,蒸熱厚敷即散。已成者,留頂即穿。 (4)凡瘡已成,欲其化膿速潰者,當排膿內托也。宜黃芪托里湯:黃芪三錢當歸三錢遠志一錢皂刺一錢五分銀花三錢花粉三錢生姜三片大棗三枚山甲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5)凡瘡已潰,膿腐不能速去者,當化腐去毒也。宜消凝還肌丹:巴豆一錢雄黃一錢共為末,炒至黑色,研細,納瘡孔中,化腐提膿。再用乳香,沒藥炒過,加麝香少許研末,提膿生肌。再加珍珠更妙、外貼萬應膏。 (6)瘡后陽虛,食少體寒便滑者,衛氣不充足也。宜十全大補湯:茯苓三錢甘草二錢生地二錢人參一錢五分當歸三錢川芎二錢白芍二錢黃芪三錢安桂四分生姜二片大棗四枚 (7)瘡后陰虛,煩渴便黃發熱者,營血不滋養也。宜四物養營湯:生地三錢當歸三錢玉竹二錢茯苓三錢連翹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芍一錢五分黨參二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銀花三錢杏仁三錢竹茹一錢五分甘草八分 【辯證診斷】 1、(1)淺者為癰,深者為疽; (2)熱甚者為癰,熱微或無熱者,為疽; (3)急者為癰,慢者為疽; (4)高腫者為癰,平塌著為疽; (5)色紅者為癰,色白者為疽。 2、脈浮數、發熱惡寒: (1)風寒:數為陽虛,頭項痛、身痛、骨節痛、腰脊痛;嘔逆。 (2)癰瘍:數為實熱,痛為一處;飲食如常。 【辯證治則】 1、如發背癰,金銀花用至七八兩,加入甘草五錢、當歸二兩,一劑煎飲,未有不立時消散者。背癰之毒,外雖小而內實大,非用此重劑,則毒不易消。 2、肺癰、腸癰、肝癰者,必須從內消之也。然而治法不同。 肺癰方: (1)初起:用金銀花十兩,生甘草五錢,元參三兩,麥冬三兩;先用水十碗,煎湯四碗,取二碗浸前藥,加水二碗,又煎之,煎一碗服之,二劑即愈。其余湯二碗,再煎二煎。 (2)倘已成形:仲景之肺癰法 肝癰方: 用金銀花十兩,生甘草三錢,當歸三兩,白芍三兩,炒梔子三錢;水十碗,煎取四碗,分二碗泡前藥,再加水二碗同煎;渣又加水二碗,同金銀花汁兩碗,煎一碗服二劑愈。(〔批〕救肝敗毒至圣丹,妙。) 腸癰方: (1)初起:用金銀花八兩,當歸三兩,地榆一兩,薏仁五錢,水十五碗,煎二碗,分作二服。上午一服。臨睡一服,二劑愈。 (2)久病:生甘草三錢,金銀花二兩,地榆一兩,當歸二兩,牛膝一兩,乳香三錢,沒藥三錢。水先煎甘草五味,取一碗,調乳香、沒藥末三錢飲之;渣水再煎一碗,又調乳香、沒藥末三錢飲之。大約早服頭煎晚服二煎,二劑必全好矣。 3、多骨疽乃生于大腿之中,多生一骨者是,乃濕熱而生者也。方用當歸一兩,金銀花一兩,白芍一兩,柴胡一錢,茵陳三錢,龍膽草二錢,白術三錢,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即愈。如果失治了,即長一骨,橫插于皮間作痛,必須取出此骨始愈。以鐵鋏鉗出之,外用前生肌方藥膏貼之,兩個即愈。 4、足疽亦濕熱也。方用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一兩,生甘草三錢,當歸一兩,薏仁二兩,水煎服。一劑即愈。 5、千金內托散為治療癰疽、化膿癥極重要之方劑,尤其是體力虛耗者,可應用于癰疽、痔瘺、骨疽、多發性肌炎等。而且用于一切腫物,初發有熱時,用十味敗毒湯,潰與不潰判斷不明時,用托里消毒散,辨清潰口隨其虛實應用千金內托散。 【辯證比較】 1、第四十六表:瘡癰病癥方治表
【經典回顧】 1、發于足指,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容) 1、疔、癤、癰(無名腫痛、搭背):生土豆搗爛,涂患處,用布包好,日換一次,一般5天內可愈。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