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歷史有淵源,中醫也是有歷史有淵源的,中醫是有根的,中醫的根是《傷寒論》,離開了《傷寒論》的中醫,那就如同無根之樹木,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是不可能發育成參天大樹的。
《傷寒論》經過宋代林億等人編輯后,出現了“辯太陽脈證并治法”這樣的說法,故后世所謂的辨證論治都是來源于《傷寒論》。假如脫離了《傷寒論》,你又如何去辨證論治呢?脫離了《傷寒論》去辨證論治,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
后人從《傷寒論》中得皮毛,搞出來八綱辨證,即表、里、寒、熱、虛、實、陰、陽之八綱,貌似高明,實則荒腔走板而背離《傷寒論》。《景岳全書》:
陰陽既明,則表與里對,虛與實對,寒與熱對,明此六變,明此陰陽,則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這段論述看著很合理,其實是幼稚化思維,是粗糙思維。實際《傷寒論》診治細節遠遠超越所謂的八綱辨證。譬如說,從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變化到桂枝湯,從桂枝湯變化到大青龍湯等等,這些藥方與相應的病癥細節變化不是所謂的八綱辨證能概括的,若不能正確理解這些細節差異,是不可能正確診治疾病的。《傷寒論》層層演繹病理與藥理,現在學醫之人的腦容量不夠,故無法植入《傷寒論》之邏輯體系構架。
有些人還要搞所謂的六經辨證,搞所謂的藏府辯證,簡直是愚蠢透頂,毫無中醫理念,全面割裂人體系統,這樣的人是永遠學不成中醫的,是永遠不可能提高認知的。
有寒必有熱,有熱必有寒,有表必有里,有里必有表,有實必有虛,有虛必有實,所以任何診斷都需要表里虛實寒熱兼顧,一陰一陽之謂道。有些人連這些最基本理念都沒有,如何以中醫自居?
《傷寒論》中的藥方都是有特定的應用場景的,要去研究這些藥方之最佳適用病情,而不是亂用其方。病理具有唯一性,故治法也是唯一的,以為可以脫離了《傷寒論》而找到其他治法,癡心妄想而已。譬如說,將某某肺炎認定為寒濕疫,這樣的認識是淺陋的,是不可能正確治病的。
所謂的應用場景,包含了病癥變化,用藥前后變化以及環境變化等等,譬如說,《傷寒論》: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大汗以及大下利而厥冷是病情場景,你想要去辯證,能辯證出什么來?名為少陰病,實際不止少陰病。大多數疾病是極難辯證的,但是只要抓住病情場景,就能準確用藥。大多數人是手機的使用者,而非手機的制造者,學習《傷寒論》也是如此,絕大多數的人只能是《傷寒論》的使用者,十病能治一二就已經很不錯了。學不會《傷寒論》之人終身都不能正確治療疾病,無論中醫無論西醫都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