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是宜興紫砂中的奇葩,明清以來一直是制作茗壺的極品材料,堪稱紫砂之最。 今天六一堂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朱泥。 01 泥料概況 朱泥實際上是紅泥的一種,但又不同于紅泥。 其屬黏土質泥巖,質地堅硬,產于陶土嫩泥層底部,礦料多呈淺白、淺黃、金黃色,燒成后則色似朱砂,故名朱泥。 ![]() ▲朱泥 仿古壺 在宜興丁蜀,朱泥多產于三個礦區,分別是「黃龍山朱泥」、「趙莊朱泥」、「小煤窯朱泥」,成品泥狀況含水分其顏色較深,制作泥胚干燥后為黃、白,各礦種的朱泥因泥料制成制程手法有異,表現各有不同。 ![]() ▲朱泥 潘壺 02 朱泥原礦 1、黃龍山朱泥 黃龍山朱泥是山頂黃石與紫砂礦間夾著一薄層油脂泥,燒成后呈橙紅色。 黃龍山朱泥制壺,胎質細膩柔和,顆粒感明顯分布均勻,且色澤相對鮮艷紅潤(趙莊的朱偏黃嫩,泥料骨架結構細膩,在同一窯溫下,趙莊朱就趨于兩者之間),表面的透明度較好。 ![]() 黃龍山朱泥 ![]() 黃龍山朱泥燒成 表面的透明度較好。正是這幾個特點,所以茶友們會發現,黃龍山的朱泥壺使用時間越長,壺身表面的肌理效果紋路會越豐富明顯! 2、小煤窯朱泥 小煤窯所在地,盛產青泥和朱泥,產量最大,燒成后顏色嬌艷亮麗。 ![]() 小煤窯朱泥 ![]() 小煤窯朱泥燒成 小煤窯朱泥是紅泥中的珍貴品種目前非常稀少,因收縮比高和含漿量高的原因,高目數的礦土燒結之后會呈現皺紋。 粗看壺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細看側面卻有許多微細緊密自然收縮的流淌紋理。 3、趙莊朱泥 趙莊以出產紅泥而著名,趙莊朱泥是爛黃石與紅泥礦間的夾脂泥,燒成后色澤暗紅。 ![]() 趙莊朱泥 ![]() 趙莊朱泥燒成 外觀呈咖啡黑色,陶之乃現沉重之紅銹色,有飽經滄桑之質感,使用日久益現沉蘊古老氣息,故以產地之名命之,為瀕臨絕滅珍貴之名泥。 03 泥料特性 1、收縮率:25% 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泥性重砂性弱,干燥和燒成的收縮率都較大,整體收縮比可達25%左右,燒成收縮比例大極易變形。 所以朱泥從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 ![]() ▲朱泥 扁西施壺 而且對于制壺藝人的要求極高,在丁蜀,并不是人人都會做朱泥的,這是一門功夫,要深入研究泥料的特性。 ![]() ▲朱泥 水平壺 2、茶性: 朱泥密度高,氣孔小,透氣性相對略遜一些(但是不代表沒有透氣性),對揚香很有作用。 用朱泥壺沖泡臺灣高山茶、鐵觀音、龍井、 黑茶等輕發酵重香氣之茗茶,揚香力特高、輕快而俐落,茶湯緊結柔滑,回韻悠長,好泡養,易現包漿之美。 ![]() ▲朱泥 西施壺 04 無皺不朱? 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 由于朱泥收縮率大,舊時柴窯溫度不均勻,朱泥壺燒成后表面容易產生皺褶,所以有“無皺不成朱”的說法。 ![]() 只要看一些歷史作品,就不難發現。 關鍵還是選礦和煉制的方法,礦選好,煉制方法得當,收縮比例不是很大的話,再加上制作者對朱泥泥性的把握,就不會產生“無朱不皺”的現象。 ![]() ▲朱泥 蓮子壺 朱泥壺形美質更美,她細嫩滑膩,燒成后肌理效果變幻神奇。 朱泥壺既有造型的藝術美,又有生靈般蠕動的質感美。 ----------------------------------------------
|
|
來自: 昵稱48339492 > 《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