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徐永昌,大家都會想起日本侵略者向戰勝國遞交投降書的日子,代表中國的就是徐永昌將軍。徐永昌沒有給人很深的印象,也有人這樣說:徐永昌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一個簽名。其原因一是他為人比較低調,二是他作為典型舊中國軍人。他既不像孫殿英石友三那樣反復無常,也不像張宗昌韓復榘那樣荒唐、無大義。徐永昌為人忠義,淡泊名利。 ![]() 張學良評價他:什么嗜好都沒有,麻將也不打,酒也不喝。軍隊在前線作戰,軍隊都退了,他老先生還沒走,跟一個老太太扯家常,這一點倒是和他的同學于學忠有幾分類似。不過,徐永昌的出身要比于學忠差多了。1887年,徐永昌出生于山西崞縣父母早亡,年僅13歲孤苦一人去鎮上車馬店給人做雜役。但是徐永昌的人生出現二個貴人,改變了他的命運。 ![]() 這個人就是徐椿齡,是清末宋慶軍中的隨營書記。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西逃,宋慶軍一個營部就設在徐永昌所在的鎮上。徐椿齡喜歡喝茶,徐永昌主動端茶倒水,頗得徐老先生的歡心。老先生膝下無子,就把這個童年的徐永昌帶在身邊。空閑時教徐永昌讀書寫字,徐永昌也把徐椿齡當父親。不久報考了 陸軍行營軍官學堂,兩年后以第二名成績畢業,第一名是于學忠。 ![]() 進入軍隊后,徐永昌迎來了他的第二位貴人孫岳。孫岳來頭不小,系明末抗清英雄大學士孫承宗的十世孫,也是同盟會北方支部領導人。徐永昌一直追隨孫岳,逐步晉升,以穩重的性格成為他這位大哥的左膀右臂。1924年,孫岳與馮玉祥、胡景翼等聯合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徐永昌當時對政變持不同意見,但大哥孫岳一定要干,他也就服從了。 ![]() 山西軍力弱而經濟富,續西峰鼓動樊鐘秀進攻山西,還要聯合剛到河南的國民軍第三軍孫岳一起攻晉。徐永昌身為山西人,不愿戰火燒到家鄉,而且對閻錫山的'模范省政'素有好感,故極力阻撓攻晉軍事。在孫岳病重的時候,徐永昌代理軍長。國民三軍是徐永昌唯一的嫡系,就這樣他也沒有把國民三軍當成自己的本錢。 ![]() 什么樣的將軍帶出什么樣的兵,徐永昌手下也出了三個悍將。一個是梁鑒堂,在平型關戰役中,不幸頸部中彈。傷重殉國,成為平型關戰役犧牲的軍階最高將領。一個是史澤波,被我軍圍困在長治,突圍失敗后被俘。第三個是郭景云,解放軍攻到郭景云的35軍軍部,郭景云頑固不化,不愿意投降,開槍自殺了。 ![]() 1927年春,徐永昌率部過黃河進入山西,閻錫山又是給地盤又是送吃送喝,這讓缺吃少穿的國民三軍將士大為感激,徐永昌投靠了閻錫山。徐永昌自此以后,一路風光、飛黃騰達。成了蔣介石手下軍事委員會“四大巨頭”之一,擔任軍令部長,但是名聲遠沒有軍政部長何應欽、政治部長陳誠 、和軍訓部長白崇禧三人大。 ![]() 蔣介石這個人疑心病重,對不是自己嫡系的將領都不太放心,而對徐永昌是個例外,因為徐永昌從不搞小圈子。徐永昌盡管立了很多功勞,但是沒有一支屬于自己的勢力。閻錫山出了事之后,出任山西省主席時,曾有一些舊部提醒他組建自己的軍隊,但是徐永昌拒絕了,保持了山西的穩定。 ![]() 徐永昌十分地愛國,他做事情始終以國家利益為先。在抗戰期間蔣介石曾以為閻錫山通日,徐永昌果斷站了出來說道:閻先生為人勤儉、愛國,不可能做叛國者。事后,徐永昌又親自到山西見閻錫山聊此事,這才化解了中央軍和山西軍的誤會,避免了抗戰時期的內訌。在軍閥四起的年代,徐永昌一直在為國家利益奔走著。 ![]() 徐永昌不屬于任何一個派系,在接受日軍投降簽字的時候,蔣介石經過重重考慮終于選擇了在西北軍、東北軍中口碑極佳的徐永昌作為代表人。 1949年綏遠起義時,蔣介石聽到一些風聲,派來了徐永昌坐鎮。徐永昌當年和傅作義在閻錫山手下共過事,兩人私交不錯。傅作義不想為難徐永昌,徐永昌和董其武、鄧寶珊、孫蘭峰等人都是熟識的。 ![]() 但是徐永昌裝病就是不走,幾人一商量,鄧寶珊來到了徐永昌的住所“探望”。鄧寶珊說:“董主席已經為你安排好了醫院,一會就派人來接你。綏遠馬上就要通電和平起義了,你是晉綏的元老,我們公推你,起義通電你來領銜。” ![]() 此言一出,徐永昌當場臉色大變,驚慌地說:“不用了,你們放心,明早我就走,不妨礙你們的大行動了。”清晨,徐永昌等人乘坐飛機飛去廣州了。 董其武等39人正式聯名通電,率部6萬余人舉行起義,和平解放。 ![]() 到了臺灣的徐永昌,被蔣介石晉升為了陸軍一級上將,在1959年7月13日病逝,享年72歲。徐永昌一生忠謹淡泊的人格,不僅使他自己居高爵顯位,在蠅營狗茍、專橫跋扈盛行的民國時代,更是凸顯了一抹亮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