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伐戰爭中,實力最強的直系軍閥集團被蔣介石消滅。張作霖的奉系被蔣介石招安,后改編成東北軍,而這支部隊在西安事變中,也被蔣介石分化。 中原大戰時期,實力最強的西北軍,在戰役結束后,被蔣介石收編。兩廣事變,陳濟棠的粵系集團,被蔣介石成功瓦解。川系軍閥集團在劉湘病逝后,被蔣介石瓦解。滇系軍閥集團在抗戰結束后,也被蔣介石瓦解。 看樣子,在抗日戰爭結束后,全國各地軍閥集團,幾乎都被蔣介石收拾得干干凈凈。可能也只有閻錫山領導的晉系軍閥集團,以及李宗仁領導的桂系軍閥集團,成功保留,直到解放戰爭,才被消滅。 晉系與桂系兩大軍閥集團,之所以能夠存在這么長時間,作為兩大軍閥集團的領頭人,自然起到了關鍵作用。 想必大家都知道,晉系的閻錫山,那可是一位深謀遠慮的老狐貍,精打細算將山西管理得井井有條,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加上晉系軍閥集團的將領,幾乎都是來自山西本土,使得蔣介石無從下手,也讓閻錫山做了38年的土皇帝。 晉系軍閥集團能夠屹立不倒,除了閻錫山領導有方外,作為該軍閥集團的四大名將,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晉系第一大名將徐永昌,在晉系軍閥中地位與威望都很高,僅次于閻錫山。要知道,在中原大戰結束后,閻錫山被迫下野,而在他下臺前夕,就把家事托付給徐永昌,讓他管理晉系軍閥集團。從這也能看得出,徐永昌能力強,深得閻錫山的信任。 在徐永昌接手晉系軍閥集團后,果然沒有讓閻錫山失望,拒絕蔣介石的誘惑,堅守自己的原則,替閻錫山守住了這份家業。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閻錫山回到山西,重新掌握大權,成為抗戰時期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而徐永昌被蔣介石調到南京國防部任職,成為抗戰時期四大巨頭之一。 不拉幫不結派的徐永昌,深得蔣介石的信任與器重,以致在抗戰結束后,徐永昌成為國軍代表,遠赴日本,參加受降儀式。 晉系第二大名將商震,他是晉軍主將,也是一位全能之將。還是唯一一位,在軍事,外交,政治等領域,都取得很大成就的晉系名將。在抗戰結束后,商震辭去所有職位,定居日本,遠離內戰。 晉系第三大名將楊愛源。可能他的軍事能力,不是晉軍中最出色的一位,但一定是最得閻錫山器重的一位晉軍將領,被譽為是閻錫山的心腹干將。要知道,閻錫山對楊愛源的信任有多大,在太原即將被解放時,閻錫山讓楊愛源帶著全部家產,飛往南京疏通關系,給他謀個職位,從而調離太原。在楊愛源,徐永昌的努力下,閻錫山如愿以償調到南京任職。 晉系第四大名將傅作義。這位是閻錫山軍事集團,早期最能打的將領之一。不過后來,傅作義另立山頭,成為與閻錫山齊名的大軍閥,手底下掌握50萬大軍,人送外號北平王。 李宗仁的桂系集團,能夠成為最后一個,退出歷史舞臺的民國軍閥集團。作為該派系的四大名將,自然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一位就是李宗仁他本人,其實,李宗仁不僅是民國軍閥,還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名將。同時,他還是民國時期,擔任職位最高的地方軍閥,副總統,代總統等職。也是為數不多,擁有抗戰名將的地方軍閥,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大大鼓舞了國民抗戰士氣。 第二位名將是小諸葛白崇禧。一聽這名號,就知道,白崇禧也是一位軍事才華比較出眾的桂系名將。可以這樣說,李宗仁能夠當選民國副總統,白崇禧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在行軍打仗方面,白崇禧也是一個狠角色,贏得蔣介石,包括日軍將領的稱贊。就連擁有戰神之撐的林總,都稱贊白崇禧是國軍集團中最有才干的一位。 第三位名將黃紹竑,他是一位能將,軍政皆能。原本是桂系集團的二號人物,后離開桂系集團,到南京任職。雖然,黃紹竑離開了桂系,但只要有對桂系集團不利的消息,他第一時間都會通知李白二人。說白了,就是李白二人主內,黃紹竑主外,共同經營桂系集團。 第四位名將黃旭初,可能大家對這位不是很熟悉,但他也是桂系軍閥集團中,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是替李白二人看守老家的桂系名將。要知道,在抗戰全面爆發后,李宗仁與白崇禧都被蔣介石調到南京任職,共商抗日大計,而負責留守廣西的就是黃旭初。 在李宗仁離開廣西時,特意叮囑黃旭初,只要廣西在,我們桂系將士的主心骨就在,走到哪都放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