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中,國軍失敗的根源之一就是錯綜復雜的派系斗爭,他們的內卷也直接影響和掣肘了其在戰場中的表現。國軍的派系主要分為中央派系也就是老蔣的嫡系和地方系,比如桂系、晉綏系和西北系等。而且在老蔣自己的嫡系中分得也更為復雜,比如黃埔系,政學系、CC系和團派系等。其中名聲最大的要數黃埔系,在這個派系里面有四股勢力最強,被稱為黃埔系四大金剛分別是:陳誠的土木系、胡宗南的少壯派,何應欽系和湯恩伯系。 ![]() 國軍里的中央派系 可能說到這,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陳誠綽號小委員長是老蔣最信任的人,何應欽更是黃埔總教官長期擔任國軍二把手,門生也很正常,胡宗南是黃埔太子,籠絡少壯派也不無不可。但湯恩伯這個僅僅是在中央軍校教書(黃埔軍校到南京后改名成中央軍校),沒有什么顯赫背景的人,為何能得到老蔣的信任,單獨成為黃埔系四大派系之一呢? ![]() 湯恩伯和老蔣 湯恩伯的前世今生在這里需要說明一下,湯恩伯既不是早期黃埔畢業也不是黃埔教官,而是在黃埔軍校搬遷到南京后加入到老蔣隊伍里面去,不過其麾下軍官和骨干成員也多是黃埔軍校出身,因此在這個標準上來說,將其說成是黃埔系并無不可。 了解湯恩伯集團之前,首先要了解他們的魁首湯恩伯。 作為老蔣老鄉的湯恩伯,1900年出生于浙江金華,在20歲的時候進入浙軍中擔任排長,隨后結識到自己的恩師——陳儀。在其幫助下到日本士官學校留學,算是國軍中士官系的代表人物。在歸國之后就跟隨陳儀一起從五省聯軍孫傳芳陣營,投靠老蔣的北伐軍隊。其本人因為有陸士背景,也被安排進陸大(黃埔改名后)擔任教官。 ![]() 早年的湯恩伯 在學校中,因為其積極反動而受到老蔣重任,先后擔任教導二師的旅長。在1931年中原大戰結束后,湯恩伯開升任軍事主官——國軍陸軍第2師師長。那個時候,黃埔系中的其他派系也是剛剛冒頭,比如陳誠的陸軍第11師,和胡宗南的第1師。在1年之后湯恩伯改任89師師長,同時兼任第四師的師長。而作為89師首任師長的湯恩伯也將該師作為自己勢力的基本盤。比如當時該師中的王仲廉、吳紹周等人后面都成了湯恩伯的左膀右臂。1933年以89軍師和第4師為基干成立了13軍,在錢大鈞短暫擔任軍長后,湯恩伯繼任該軍軍長。 正如18軍代表陳誠,第1軍是胡宗南一樣,13軍也成了湯恩伯的標志。 大革命時期血腥崛起。 湯恩伯集團的崛起,很大程度是靠鎮壓革命來進行鋪路的。在長城抗戰中湯恩伯的89師發揮很耀眼,一點不輸杜聿明和關麟征的25師。在華北他們和傅作義一起聯手擊敗了偽蒙田中隆吉和德王的部隊,而湯恩伯能升任軍長,多少也是靠著這個關系。 在長城抗戰結束后,19路軍在福建進行反蔣,湯恩伯率89師入閩作戰,并協助其恩師福建省主席陳儀掌管福建。在入閩作戰過程中,湯恩伯多次殘害革命人士。“平定福建”后,湯恩伯也得以升任蔣鼎文麾下的贛粵閩湘鄂“剿匪軍”東路軍第10縱隊指揮官,下轄4個師,分別是隸屬于自己的第4和89師以及李默庵的第10和孫元良的第88師。湯恩伯的第10縱隊,在國軍其他幾路軍中軍紀應該算是最差的了,在奉命進攻我四方面軍鄂豫皖蘇區的進攻中,竟多次在黃安等地的制造無人區,坑埋蘇區群眾上千人,一時間造成百姓大量逃亡。就連當時很多黃埔出身的部下都諫言是不是做得太過分,卻被其呵斥“這些人都是土匪,殺他們天經地義!”可見其手段有多殘忍。圍剿紅軍結束后,湯恩伯得以正式升任13軍軍長,在華北形勢緊張時,帶領13軍北上抗日。 ![]() 紅軍在進行突圍 抗戰時期毀譽參半的湯恩伯集團。 在七七事變后的南口抗戰中,湯恩伯的第13軍在正面面對日軍的精銳第五師團,和日軍打得有來有回,在正面陣地上堅守了七天七夜,其中89師523和529團傷亡很大,整個戰役下來國軍傷亡1.6萬人(多數是13軍)。而靠著戰功,湯恩伯的13軍也擴編為第20軍團。除了下轄本部的第13軍外、還有以13軍外擴而來的85軍和關麟征的52軍。而在其后的臺兒莊作戰中,湯恩伯率領20軍團南下加入臺兒莊會戰,作為機動軍團在外線牽制日軍精銳第10師團,在此期間13和52軍表現出色,多次擊敗日軍得手,配合李宗仁取得了臺兒莊大捷,從南口到臺兒莊,這個時候的湯恩伯集團已經從一個軍拓展到一個集團軍(軍團)規模。在抗戰初期,湯恩伯集團對抗日軍還是有功的。 ![]() 臺兒莊戰役的國軍 但到了抗戰相持階段,畫風突變,1938年武漢會戰之后,老蔣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劃戰區,在豫西防御日軍的湯恩伯被劃到了蔣鼎文的一戰區,湯恩伯被認命為31集團軍司令,期間還率部參加了棗宜會戰等作戰。到了1944年鼎盛時期,作為副司令的湯恩伯直轄4個集團軍,人數接近40萬,當時雖然全國雖然劃分為9個戰區,但老蔣嫡系精銳接管的也就1-3-6-9四個戰區。所以作為一戰區的王牌,湯恩伯集團已經成為國軍中最重要的政治力量。(當時胡宗南也是在1戰區,不過主要駐扎在陜西)。 在這期間湯恩伯集團發展到了頂峰。 實力的強大,并不能掩蓋湯恩伯集團在河南的所作所為,糟糕的軍紀讓其被百姓稱其為“水旱蝗湯”四大害之首,從抗戰鐵軍的神壇上掉了下來。 ![]() 1942年受災的河南百姓 當時湯恩伯集團名聲有多臭? 民國著名學者吳國楨親眼目睹湯恩伯吃空餉,盜賣軍用汽油等行為,軍隊中各種投機倒把,經常和隔壁小老弟胡宗南相互倒賣軍事物資,形成產業鏈。在1944年國軍豫西大潰?。ㄔハ婀饝鹨鄣囊徊糠郑┲校瑴鞑婈犔摷倏谷占傧蟊蝗哲姾莺莸厮浩?,在撤退途中甚至百姓們都主動幫助日軍追打國軍。而且撤退過程中,湯恩伯集團85軍除了沿路洗劫百姓之外,甚至還搞出了擅闖外國洋教士的保嬰堂,甚至打修女耳光一事,讓老蔣在盟軍面前顏面全無。并怒斥湯恩伯“國軍最大之污點,國家地位與聲譽因之一落千丈!何以該部軍紀之壞一至于此!”。 ![]() 在豫西進行防御的國軍第一戰區 而湯恩伯在河南的這些事,也被后世軍迷們調侃為“湯恩伯戰術”,該戰術的核心思想為:
![]() 湯恩伯經典戰術 抗戰以后,逐步走向沒落。 湯恩伯系在豫西吃了慘敗之后,在全國人民的聲討中,湯恩伯帶著嫡系的13、29、85、被調到了西南,相繼在桂柳會戰和獨山戰役中被日軍擊潰,從此名聲一落千丈。 解放戰爭中,湯恩伯最核心的嫡系13軍被調到杜聿明麾下到東北作戰,核心89師也被我軍全殲,最后的殘部在平津戰役中于北平接受和平改編。二當家的85軍隊在淮海戰役中覆滅,雖然湯恩伯最后被任命為京滬警備司令,但整個湯恩伯集團也土崩瓦解,最后戰敗的湯恩伯在1954年去日本醫療時意外身亡,湯恩伯集團徹底成為歷史…… ![]() 在東北的國軍隊伍 湯恩伯集團那么為何在國軍中,名聲不好的湯恩伯集團卻能成為國軍中央系中的一支力量登上歷史的舞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得到老蔣的信任呢? 首先,湯恩伯集團實力確實很強。 能得到老蔣的信賴成為一股集團,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你要足夠強大,湯恩伯集團雖然相較于其他如何應欽、土木和胡宗南系有不足,但實力仍不容小視。鼎盛時期湯恩伯麾下有:13、22、27、29、51、85、99等軍。這些部隊戰斗力在國軍中都是中上等水準。 ![]() 被空運到華北的13軍 其中13軍是國軍最初美械13金剛中的佼佼者,在南口會戰中硬剛華北日軍,而保陣地不失。在解放戰爭中,在杜聿明指揮下在山海關和南滿曾讓我軍一籌莫展,當時我軍名將楊國夫對其的評價是——火力兇猛,比山東日軍強。在東野入關后進攻密云的作戰中想摟草打兔子,卻讓其逃脫,差點打草驚蛇讓傅作義逃跑,有能力在東野優勢兵力面前逃跑,可見其戰斗力之頑強。嫡系之一的85軍后來也接收了美式裝備,雖然我軍地下黨員廖運周在戰場起義,但85軍頑部在雙堆集還是對中野造成不小的麻煩。而剩下的22軍在張雪中的帶領下還參加大別山圍剿劉鄧的作戰,51和99軍也在華東前線給粟裕造成過的不小的麻煩。 因此,湯恩伯集團雖然沒有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部隊,但其綜合實力并不弱。 ![]() 南口抗戰的13軍 其次,湯恩伯集團表現得都很忠誠。 先看看魁首湯恩伯。之前也提到過,老蔣用人的標準是——浙江老鄉、黃埔學校和第1軍出身,從這點上看的,湯恩伯滿足了前兩者,而且在加上其本身和老蔣是陸士畢業的,也將自己綁在老蔣的船上。別看湯恩伯壞事沒少干,老蔣也經常訓斥他,但基本上都是在老蔣的授意下完成,當年率兵進入福建,在蘇區制造白色恐怖,都是老蔣想干而怕別人抓住把柄的事,都讓湯恩伯全干了。而且湯恩伯集團內部,別看在后期消極抗日,但是搞摩擦也是一把好手,當年湯恩伯的手下王仲廉就經常聯合李品仙和韓德勤等人對我新四軍抗日根據地進行攻擊,而這些也是老蔣樂意看到的事。 ![]() 1946年升任上將的湯恩伯 同時湯恩伯集團內部雖然成分有點雜,但絕大部分骨干都是黃埔學生,比如陳大慶、王仲廉、石覺等人,黃埔三期的石覺是抗日名將,對于老蔣也是絕對的忠心,當年他和李文(半個湯恩伯系)作為在北平城內中央軍的代表,始終反對傅作義的投誠決定,而傅作義因為北平駐軍而一度猶豫不決。陳大慶和石覺等更是再去了寶島之后,選擇改換門庭到大公子門下,成為國軍少壯派中少有以一級和二級上將。 故而,別看湯恩伯集團名聲不咋地,但只要是忠誠,老蔣都會任用他們。 ![]() 湯恩伯集團中的黃埔嫡系將領 最后,湯恩伯“會來事”。 當然湯恩伯之所以能將這些國軍悍將們籠絡到自己身邊,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在平日里湯恩伯就很注意對部下的籠絡,比如在第一戰區做副司令期間,就經常帶著下屬一起發家致富,以至于其在河南的,“副長官部”也被人調侃為“富長官部”。湯恩伯對下面如此,對上面更是“忠心日月可鑒”,拍起馬屁來臉都不紅,當年老蔣送他一本書的時候,他都要小心翼翼聞一下,精心收藏…… 而湯恩伯除了籠絡人心之外,該出賣的人也絲毫不手軟,自己曾經的恩師陳儀因為被湯恩伯揭發反蔣而被槍決。要知道當年湯恩伯還是小排長的時候,是陳儀幫他在浙軍中謀求官職,將其介紹給老蔣。當年陳儀入主福建后也是力薦湯恩伯。但最后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揭發而成為冤案。 故而有能力,忠心和會來事的湯恩伯集團,自然也能在國軍這么多派系里面占有一席之地。 ![]() 湯恩伯恩師陳儀(劇照) 雨田君說湯恩伯集團得成功的背后,其實也反應了國軍內的處世哲學,除了有點能力,關鍵是要中心和會來事,特別是后者。以至于到了抗戰后期,國軍內部官僚盛行,軍隊中派系林立,這樣的軍隊別說和我軍作戰,就算是不打仗光內卷和派系斗爭都能將自己搞垮。 以至于在轉進寶島之后,國軍中出現了一種觀點,那就是在戡亂作戰中的失敗并非敗于我軍之手,而是亡于內部的說法…… — The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