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教師,祖國花朵的培育師,更是學生的靈魂的雕刻師。他們為祖國培育人才,為建設祖國付出心血。在哈爾濱理工大學任教的一位老師王曉琮,備受師生歡迎,為學校奪得許多榮譽,他任教40年始終只是講師身份,職稱晉升之路漫長無垠。擁有"掃地僧"之稱的他,為何40年甘當一個小小講師? 一、天才少年進北大掃地僧王曉琮可稱天才,14歲考上北大少年班。勤勉努力的他,接著又順利進入北大學習。盡管年幼的王曉琮很聰慧,但離開了勤勉,也是成不了事的。王曉琮就是善于學習總結的人,在進入北大少年精英班后,他也精于學習上的鉆研,雖然身邊天才許多,但他靠著努力加天分不落人后。后來又于成年之際進入了浙大進修,成為研究生。 王曉琮在就讀北大期間,常以詩會友與人興奮討論詩歌創作的意趣所在。同時他也不忘修習外語,勤學苦練之下與外國友人流暢溝通已不成問題。詩歌,同外國友人的探討,是王曉琮在平時繁忙研究以外不多的樂趣所在,是他抒發心中郁悶事的途徑。 天才與凡人的差距,沒有溝壑那么深,也沒有懸崖那么高。這其中的差距,靠著努力可以縮短,填平。天才若不勤勉自律,自甘墮落的話,也只會是剎那流星,一瞬繁花罷了,泯然眾人矣。自律加上勤勉,能讓平凡人而不平凡,甚至能與天才試比高! 二、成為最受歡迎教師,得"掃地僧"稱號完成研究生學業后,王曉琮成為了哈理工的一名數學系講師。他以一己之力把哈理工的數學教學水平,拔升到國內甚至是國際一流水平。王曉琮多次為哈理工奪得榮譽,他帶領學生參加數學競賽,獲得的獎杯不勝枚舉。 在國內的數學競賽中,王曉琮帶領的隊伍斬獲大獎無數。這支強隊在國際性的數學競賽中,也是讓其他國家的隊伍聞風喪膽,可稱"夢之隊"。 王曉琮的本人形象,很難與一位大神講師聯系起來。現實中的這位大神講師,平時不修邊幅,衣著樸素,與一般農民工著裝無甚區別。一年四季一個輪回,他一雙拖鞋一雙膠鞋度過嚴寒酷暑。 王曉琮不講究形象外表,是因為他早已看破皮囊。對于他來說,衣服不必太潮,能遮蔽軀體,御寒保暖即可。 王曉琮靠著講師的收入,買一兩件好看的衣服,其實是可以的。而他之所以衣著樸素,似乞丐一般,是因為得來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扶貧了。 每一屆新生進入哈理工,都會大開眼界,沒想到大學講師會是如此"寒磣"。但在體驗過王曉琮的課后,新生們基本上會有醍醐灌頂,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王曉琮的課講得極好,學生們受益匪淺。因為王曉琮特立獨行的形象,學生們給他冠以"掃地僧"名號。 哈理工貼吧里,經常有學生表達對王曉琮的敬佩之意。許多學生會詢問"王曉琮老師課堂缺人嗎,我可以去的"。每到新的一年,王曉琮有關的選修課,一定是學生們爭先恐后選擇的熱門課程。 許多新生通過貼吧,或者學生間的口耳相傳,會對王曉琮生出好奇心。他們會好奇這位掃地僧究竟有何神秘之處? 王曉琮基本上上課都不用帶教材的,因為那些內容已經刻進了血肉之中。王曉琮對數學課程的講解,擅長從簡單,有趣的點出發,將深奧復雜的公式定理進行"解剖"展示。 大道至簡,教學更是如此。真正有能耐的教師,擅長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以新穎別有風味的方式,傳授給莘莘學子們。王曉琮對數學的癡迷,表現在他在這領域上的卓越才能。讓學生們佩服的事情,便是王曉琮能以口算心算的方式,將復雜的微積分進行解構得出最后結果。而且相傳王曉琮在批閱學生作業時,能一眼看出是否有人代寫了。 王曉琮在哈理工兢兢業業數十年,為哈理工拿到了太多榮譽了。王曉琮的教學,行事低調,都讓師生推崇備至,顯然王曉琮已經成為了哈理工的一張名片。 像王曉琮一般,低調地奮戰在教學一線,默默耕耘一輩子的教師,在全國范圍里其實有很多。他們不看重榮譽,堅守作為教師的初心,實在是一股清流。 三、四十年不評職稱,醉心于學術以及教學王曉琮其實在學術上有自己的目標,曾想去美國進行學術交流,可因為簽證問題去不了,后來退而求其次在法國進行了交流學習。法語的交流可難了,為了克服這問題王曉琮辛苦花了半年,完成了法語字典的背誦。 王曉琮在哈理工任職期間,因為卓越的教學成績,受到師生歡迎。更因為帶隊參加數學競賽屢獲佳績卻行事低調,被人稱作哈理工的掃地僧。按照他的教學成績來看,當個教授應該綽綽有余,但為何幾十年都只是講師的職稱? 而這主要原因在于職稱評定,不僅耗費時間甚多,并且過程繁瑣。如果要配合職稱的評定,王曉琮需要付出許多的時間與精力,而這無疑耽誤他的教學。所以王曉琮干脆放棄職稱評定,講師職稱對他來說足夠了。 總結王曉琮不被職稱評定的風氣裹挾堅持初心,這份魄力和毅力讓人佩服。王曉琮仍然只是一個純粹,簡單至極的教師,教書育人的初心明燈在他心中不滅。 像王曉琮這樣純粹的教師,如今的世道已經很少了。能成為他的學生,是學生之幸,能有王曉琮是哈理工之幸,教育界之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