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作為學生求學路上的引路人,可以說作用至關重要。一位好的老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他們不僅僅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是在道德上成為了學生們標榜的榜樣。而在哈爾濱理工大學,王曉琮就是這樣一位好的老師。
在王曉琮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身為人師的嚴厲、兢兢業業,更是身為長者的敦厚親和、不慕名利。
從教近40載,在他的課堂上有的只是育人為本、不忘初心。而即便是如今桃李遍天下、教學成績斐然,他卻連個職稱也未評定,這又是為什么呢?
學生口中的“掃地僧”
2018年,一篇《吃飯舔盤子的'鍋爐工',竟是14歲就上北大的'掃地僧'》的文章爆紅,而在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掃地僧”便是王曉琮。
正如文章中所說,王曉琮老師平素里衣著邋遢,不修邊幅。往往就是一雙廉價拖鞋,一身極不搭配的行頭,外加上本不出眾的相貌、絡腮胡,讓人覺得他與燒鍋爐的大爺并無二致。
而且他還十分節儉,在食堂吃飯時也只是點素菜為主,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還經常舔盤子,絕不浪費一點糧食。
就是這樣的一位讓人覺得形象、氣質上都與大學教師大相徑庭的老師,卻實實在在的是哈理工的老師,更是實打實的“掃地僧”般人物。
而之所以稱他為“掃地僧”,還要從他的履歷與工作成果上講。
14歲考入北大,前途光明卻選擇哈理工教學
王曉琮,1964年出生于黑龍江省雙鴨山。自幼便聰慧過人,成績上更是遙遙領先同年齡的小伙伴們。14歲時,他考入了北京大學第一屆的天才少年班。雖然少年成名,但他卻未曾懈怠。在北京大學里,他也是兢兢業業,努力向上。18歲時,他又考入浙江大學攻讀研究生。
在這期間,他還曾想出國留學,可是申請美國簽證卻一直被拒,他也只好改為選擇法國作為目的地。但是王曉琮卻并沒有一點法語的基礎,也就是說即便成行他也難以交流,倘若是一般人肯定會心灰意懶,畢竟要從零掌握一門語言可非一朝一日之功,但在王曉琮面前這些可不是問題,他用了很短時間便將一本法語字典悉數背過,實力就是這般恐怖。
1986年,他從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在那個剛剛恢復高考,人才匱乏的年代,王曉琮的成績堪稱耀眼,許多國家單位也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可就在這之后,本該有更好歸處的王曉琮,卻選擇了返回家鄉哈理工執教,從此近40年再未變更工作單位。
硬實力,恐怖如斯
而在哈理工教師崗位上,他的教學能力可謂是首屈一指。一般人上課,尤其是高等數學、線性數學、微積分這類課,必然是要做好教案、帶好教材,一板一眼才不致于有所紕漏。
但是,王曉琮卻不用。因為,這些課程他都早已爛熟于心。在課堂上,但凡是這類問題他甚至不需要驗算,人家的答案張口就來而且還正確無比,單憑這一點就展現了他強大的數學能力。
除此之外,就算是英語上他也是行家里手。自其2005年開始,王曉琮便帶隊參加各類國家級的數學競賽,這些競賽自然也包括了美國方面的數學競賽。于是,王曉琮又多了一份競賽英語寫作培訓、指導的工作。
而在帶隊成績上,但凡是王曉琮帶隊出征,必然是凱旋而歸。在王曉琮帶領下,哈理工多次拿下了包括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國際一等獎在內的近百項數學大獎。王曉琮本人也成了黑龍江唯一一個全國數學建模競賽評委。
近四十年卻未評職稱,背后是嚴厲與大愛
有著北大、浙大的背景以及如此優秀的教學成績, 按道理王曉琮老師就算是評一個教授職稱也是綽綽有余。
可是,現實卻是王曉琮老師并未向某些老師一樣為了名利所累,近四十年里他的身份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講師。
對于王曉琮而言,職稱不過只是一個頭銜而已。而就在2018年那篇文章爆紅之后,全國各地媒體也是紛至沓來,紛紛想要采訪一下這位名師。這倘若是一些喜歡鉆營的人,必然會借勢而為。但是,對此王曉琮卻對哈理工校方說:倘若讓記者采訪,我就辭職。淡泊名利的行藏,不禁讓人欽佩。
不過,有一點王曉琮老師卻是嚴厲的很。對于自己專業的學生,他卻經常會給出59分這樣的成績。
這也讓學生們吃盡了苦頭,甚至還要在貼吧“痛斥”,但是他們又何嘗不知道這是王曉琮老師治學上的嚴謹之處,更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啊。
還有一點我們有必要說的是,為何王曉琮老師會舔盤子、衣著邋遢?其實,這也恰恰又是王曉琮老師的大愛之處。原來,他一直在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在資助著許多貧困學生。
身為教師,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職稱可以不申請、衣著可以邋遢,但是對學生們負責的態度卻不會有一絲絲的改變。
小結
人們常說:三尺講臺,育桃李滿天下。王曉琮就是這樣一位老師,在他從教的近40年生涯里,他始終居于教育一線,對于教育事業兢兢業業,真正做到了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而得益于網絡的傳播,如今他更是被冠以哈理工最紅講師的稱謂。其實,這個稱謂與他而言當之無愧,但想必他也不會在乎。
因為,在他身上閃耀的是教育的光輝、真正的師者的光輝。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