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翁》柳宗元 事實,這首詩不管幾句,我發現一個最重點的詞“欸ai3乃nai3”,只要把這個詞破解了,這首詩就會清楚很多,一點都不奇,認為它奇是因為古人缺乏足夠的資料。“欸乃”:【與“靄乃”、“噯乃”同音同義,拔船的聲音。一說是“湖南”、“廣西”以及“貴州”三省交界的廣大地方,山歌末尾,用高亢嗓音喊唱出來的一聲號子。】 因為“欸乃”這個詞,引出了一個唐朝詩人“元結”:【723-772年,字次山,號漫叟、聱ao2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學者。】“元結”在出差“長沙”后乘舟返回“道州”,途中寫了一組紀實詩《欸乃曲五首》,元結自注:“欸乃:棹zhao4舡chuan2之聲。”欸乃曲:即“山歌”或“船歌”的別稱。其中第四首是這樣寫的: “零陵郡北湘水東,浯溪形勝滿湘中。 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 看出來沒有,柳宗元的《漁翁》兩字出現了。另外我這里又找到另一段資料:【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時“道州刺史”著名詩人“元結”詣都計兵途經“永州”,系舟巖下,愛其山水佳勝,以其巖口東向取名“朝陽”并為之作《朝陽巖銘》及《朝陽巖詩》,從此流芳千古,名傳萬世。】 由此可見,柳宗元在永州是拜讀過元結在這里留下的詩的。元結在詩中講到“誰能相伴作漁翁”恰恰是柳宗元本詩的初衷,“漁翁”在此有歸隱的意思了。呵呵,由此我們倒推前面看的那首最著名的《江雪》,里頭的“孤舟蓑笠翁”,我分析的姜子牙之說,只能作為旁人評論了,歸隱之漁翁更符合柳宗元的本意。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字詞典故 “汲ji2”:打水。 賞析 柳宗元說,漁翁在夜里把船依傍在西山巖下,在此宿夜。拂曉從清清的湘水中打起水來,燃起楚竹,開始做飯。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賞析 柳宗元說,當船上的炊煙銷散的時候,太陽也就出來了,然而此時已經看不到漁翁和船的影子了。他已然“欸乃”一聲,把船劃在了青山綠水之間。 不見其人,只聞其聲。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賞析 柳宗元說,回看天際下面,有一條湘水在中間流著,而西山巖上,如我一般無心與俗世合流的云朵,正在相互追逐,自娛自樂! 這里為什么會是“回看”呢?應該是柳宗元登上了西山頂峰了。 我想柳宗元也是坐船過湘水,上到這西山上來的。他后來也寫了《始得西山宴游記》,說他當時在山上感受:“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并且說:(游過西山)“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這里才是柳宗元類似“漁翁”生活的開始,才開始開辟山下的“冉溪”,并命名為“愚溪”,修筑住所住了下來。 《漁翁》柳宗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