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銅質鎏金,由背光、蓮花座、盤龍柱、須彌座、方座五部分組成。 1 佛像 佛,高肉髻,螺發,方圓臉,眉目修長,雙眼微睜,眉間有白毫,雙耳垂肩,頸部刻三道蠶紋線:身穿雙領下垂大衣,衣紋疏朗,下擺坡覆蓮花座,內衣為中間結帶的僧祇支:右手上舉施說法印,左手扶膝,結加趺坐于雙層蓮瓣包圍的蓮蕾上。佛像后面的圓形項光與桃形身光相連,身光周邊作鏤空火焰狀。 2 盤龍柱 佛像蓮花座由盤龍柱托舉。龍頭上昂,張口翹舌,向前遙望,身體繞柱而上,似欲騰空而起;龍鱗細密,四腿三爪,利爪肆張,剛勁有力,呼之欲出。佛像的靜謐,巨龍的張揚,和諧地融合在同一件作品之中,如此中西合璧的佛像作品,在考古發現及歷代傳世品中均極罕見。 3 須彌座和方座 鎏金銅釋牟尼像的蓮花座下有盤龍柱及雙層須彌座、長方形底座。須彌座分兩層,每層的側面各開兩個火焰式壺門,方形底座正面開設三個火焰式壺門,側面則開兩個壺門。須彌座下端的三個扁狀榫頭豎插于底座對應的卯孔中。 佛像雖然出土于五代末年的地宮中,但仍帶有濃厚的唐代氣息,從盤龍的右前爪及背光、底座有斷裂、修補的痕跡分析,可能在置入地官之前,已在吳越國王宮中供奉多年。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