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微信收到了2則新消息,小楊點進去一看,發現是老媽轉發的2篇文章: 《千萬別用自來水煮飯了!自來水含氯,長期吃會有致癌風險,快轉發給親戚朋友…》 《用自來水蒸煮食物時,一定要開著蓋子把水燒開,再放入要蒸的食物,否則自開水的氯會吸附在食物上,吃了會致癌!》 之后,老媽繼續發來消息,“看到了沒,以后別再直接喝自來水了,也別直接用生水來煮飯了知道嗎?專家說這有致癌風險。” 小楊看到文章內容說的似乎有理有據的,便發來私信問小九,“自來水中的氯真的會致癌嗎?” 其實關于自來水的“黑鍋”一直都不少,甚至還廣為流傳了,比如: “自來水含氯會致癌、用自來水蒸煮食物會致癌” “燒開的自來水,保質期只有16個小時” “中國人腎病高發,都是因為自來水喝多了” “……” 今天小九就給大家好好說明白。 一、生水煮飯,不僅有毒還會致癌?實際上,自來水中加氯消毒,并不是中國“特色”。飲用水的氯消毒在國際上由來已久,美國自1908年開始,就把氯消毒作為城市供水的重要消毒手段,得益于此,美國感染傷寒癥的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 自然界的水天然含有各種細菌,從水庫中經由管道系統傳送到家家戶戶,如果不進行滅菌處理的話,就成了“細菌培養液”。 而滅菌的最佳處理方式,就是控制源頭。 因此,目前最常用的滅菌手段,就是加氯——氯氣或者二氧化氯,具有超強的氧化能力,能夠殺滅多種細菌。 在自來水的輸送過程中,可能會經過多重污染,如:源頭污染、水管網老化造成二次污染、水質消毒手段不合理或不完善,為了將水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水中會留下余氯來實現對細菌的抑制,從而保證輸送過程中的安全。 那自來水中的余氯會致癌嗎? 實際上,我國自來水中的氯含量很低很安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自來水余氯規定是不超過5mg/L,而我國的規定更嚴格,為4mg/L。 另外,有氯不代表一定致癌,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把氯歸類為第3類致癌物,即尚無足夠證據證明其致癌性。 因此,家庭用水,只要沒有刺激性的味道,就不用擔心余氯,即便用生水煮飯,也無需過于擔心致癌風險,畢竟在煮飯的過程中,生水也變成了開水,高溫本身就能消滅一些細菌。 二、生水煮開后,“保質期”只有16小時,真的假的?有傳言稱,生水燒開后變成“熟水”,保質期只有16個小時,否則就是變質水,經常飲用會致癌。 關于“用自來水蒸煮食物會致癌”的說法,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實驗中心主任張劍榮解釋,如果是氯氣氧化了食物,氯氣就會變成氯離子,和鹽(氯化鈉)里的氯離子是一樣的,對人無害。除非是食物被氧化后,自身產生了變化,否則對人體并無影響。 那白開水燒開后,真的會有保質期嗎?水燒開要盡快喝沒錯,但硬是扣上“保質期”,就是欲加之罪了。 放太久的水,主要是擔心有致病菌,生活中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這些病菌在加熱過程中,基本上都被消滅了。 如果把水壺放在廁所,而且沒有蓋子遮擋,就容易被細菌,或者漂浮在空氣中的雜質污染,這樣的水就不建議飲用了。 三、我國腎病高發,都是自來水惹的禍?“自來水導致腎病”的說法從何而來呢?有些人認為長期燒開自來水后,水壺會附有一層水垢,人如果經常飲用有水垢的水,就容易長腎結石。 水垢到底是什么呢?自來水燒開后,水里的鈣、鎂離子經加熱可形成碳酸氫鈣,碳酸氫鈣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白白的一層水垢。 水中的礦物質,尤其是鈣和鎂,可部分滿足人體所需的礦物元素攝入,如果只喝純凈水或者礦泉水的話,去除了水中礦物質,反而不利健康。 衡量水里鈣鎂離子濃度的指標,叫水的“硬度”。 一般認為,硬度低于150毫克/升的,叫“軟水”,高于該數值的叫“硬水”。軟水也會產生水垢,只不過量少,不易察覺。 長期喝過硬的水,水里的鈣離子結合生成草酸鈣,對泌尿系統結石的形成有促進作用。 但也并非水的硬度越低越好,國內外都有研究顯示,長期喝軟水的地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較高。而我國的自來水硬度,是控制在450毫克/升,可以說是比較安全的。 飲用燒開的自來水,并不會導致腎結石。而真正傷腎的是以下的這3件事,日常應該盡量避免: 1、吃得過咸 腎臟代謝了我們身體95%的鹽分,攝入過多,會進一步加重腎臟過濾的負擔。 2、喜歡憋尿 憋尿容易引起膀胱損傷,尿液長時間滯留在膀胱也容易造成細菌繁殖感染,容易引發尿路感染、腎炎等疾病。 3、胡亂吃藥 藥物也需要經過腎臟過濾,不僅是藥物本身對腎臟的傷害,還包括藥物會隨著血液,再次循環經腎臟過濾,因此用錯藥對腎臟毒害最大。 自來水可以飲用并無健康風險,只要是經過大火燒開,并再翻煮3——5分鐘,基本已經把化合物揮發掉。當然,有條件的家庭習慣喝過濾水,也是可以的。比起喝什么水,每天多飲水,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資料: [1]《自來水里的氯,會致癌嗎?所以蒸食物要“開著鍋蓋先燒開水”嗎?》.果殼.2017-03-27 [2]《@不愛喝自來水的人,你的身體可能缺了點“硬”東西》.生命時報.2021-01-14 [3]《傷肝、傷腎、傷胃,最傷器官行為排行榜來了!你可能還在做…》.科普中國.2019-09-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