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晚秋霜降的季節,盤旋巍峨大山,去尋找那款期待許久的古塔。幽居寺塔在靈壽縣寨頭鄉砂子洞村,這里曾是正定府到五臺山朝廟的古道驛口,太行千疊路難行,如今西阜高速已開通,天塹變通途,已經沒有了辛苦的預判。 鳳翥龍蟠勢作環,浮青不斷太行山。砂子洞村共有23道溝,背倚大道梁、牛尾巴梁、井石梁,東指雞冠石崖、柏崖、烏龜石崖,西探麒麟山,前方隔著慈河與王母山遙遙相望,山成大圓套小圓,環環相扣,風水頗佳,難怪1400多年前的高叡哥眼光犀利,會看中此地。 車停在村中,向一小伙子打聽塔在什么位置,適逢其會,他就是村委會的小秦。知古訪古說明來意,他爽明痛快地讓我們稍等,開車去村委會拿鑰匙,這般古道熱腸,令人感動。 幽居寺草創于東魏,北齊天保七年(556年),趙郡王高叡(ruì)節假日游歷太行,被青山綠水所吸引,于是成了這里的投資商,壘磚砌像,廣置屋舍,有行僧2000余人,可謂大公司,包裝后成功上市。寺院初名為“定國寺”,元代時戶口本上改成了“祁林院”,而“幽居寺”不知有何來意,大概與環境有關,山幽水沛,居以修禪。 似水流年,在村頭不遠處有一地名叫和尚墳,他是幽居寺最后的僧人,1933年冬圓寂后,從此大廟走向了孤單與頹敗。這地方是革命老區,抗戰時,寺院是邊區政府的被服廠,日倭掃蕩時將寺院焚毀,僅有一座方塔和其他石刻件殘存呼吸歲月。 幽居寺塔關在一個小院里,塔居中央,四角分別是一塊元延祐元年(1314年)《大元歷代圣旨恩惠撫護之碑》、一塊元大德五年(1301年)《祁林院圣旨碑》,一個龜趺和一個覆蓮石礎。 延祐碑是塊有趣的碑,洋洋灑灑記述的是五臺山壽寧寺頹荒與重建的事情,似乎于幽居寺無關。壽寧寺在五臺山臺懷的邊緣地帶,沒有游客會去。那年我去看廟,閑暇之際去摘沙棘,誤打誤撞進了壽寧寺,它也叫“王子焚身寺”,里面有個鐵佛,這是我對它的記憶。 而元代時,當時叫“祁林院”的幽居寺屬真定路管轄,重建了壽寧寺的同時,也修繕了這款北齊的廟宇,并將這一帶的田產分付給壽寧寺,祁林院成為五臺山的下院,這樣兩個廟的血緣關系就厘清了。如果要研究壽寧寺廟史,得到它的分公司河北幽居寺去找這塊石刻檔案,而祁林院的屬性也能判定出其為華嚴宗。 大元歷代圣旨恩惠撫護之碑 祁林院圣旨碑 方塔為磚石結構,七層,高23米,小巧玲瓏,收分弧線優美。塔剎為山花蕉葉寶珠型,宛若花朵,盛開天庭。官家斷代此塔為唐,大概是重修于唐代的結果。同樣是青磚疊澀出檐,幽居寺塔明顯與眾不同,塔檐并不是常見的線條狀,而是用磚角做成了菱牙狀,也許它承托的就是北朝的風格。 此塔幾年前被涂脂抹粉,打扮的分外妖嬈,通體米黃,隔層塔檐涂鐵銹紅,這般別致的審美令人汗顏,難怪被國家文物局叫停,如此性質的保護其實就是另一種傷害。 好在塔體有壁畫的地方沒有遭到涂抹,在四五六層的面南、面西處依然是鮮艷如昨的佛及供養人的彩繪,畫技嫻熟,不拘泥呆板,但年代無法斷論。這可是室外畫,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的,色彩依舊堅挺,而那些相機可以拍壞壁畫的敦煌派可以歇一歇了。 縣長的高端相機拍攝 塔面南開有一拱券門,里面形成中空,二層以上已用木板檔口。這里曾有三尊大佛,另有18個小型石龕像,嵌在塔內的東西北三面墻上,如今塔內空空如也,而這些北齊舊物現存放在河北博物院的“曲陽石雕”館里。 1992年三佛中的阿閦佛首被盜,1996年剩余的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兩頭又被盜賊認真的給偷竊了,到了2014年星云大和尚得到信眾捐贈的一佛頭,后經辨認,其為幽居寺塔內舊物。 回歸之路也是千回百折,石家莊的佛身先運到臺北和佛頭一起展出九個月,然后又在京城國博亮相,最后回到省會。而我2016年3月30號去冀博的那天,曲陽石雕館沒有開放,原因就是他們在里面粘佛頭呢。 “大齊天保七年(556年)丙子閏月癸巳十五日丁亥,趙郡王高叡仰為亡伯大齊獻武皇帝、亡兄文襄皇帝,敬造白石釋迦像一區(軀)” 三尊大佛雕琢細膩,衣帶如水,中佛阿閦佛面容凝和,結跏趺狀坐于須彌臺上,施無畏印。它是高叡為亡伯高歡、亡堂兄高澄、亡父高琛、亡母華陽郡長公主、自己及鄭妃所造,是一款薦福超度功能的造像。 高琛是高歡的親弟弟,后來淫亂大哥家后宮,被高老板杖斃,而高叡的母親華陽郡長公主則是魏孝武帝元修的妹妹。高叡造像時,是位23歲的小伙子,36歲那年被胡太后殺于佛院。 生命的盡頭是一縷青煙,信仰只是活著時候的力量,身后都是一種未知,造像只是一個過渡載體。有些物象不是煙消云散,就是走入故紙,幸運的則走進博物館,而去它們曾經的現場則是另一種感懷的意義。 看完院塔,小秦領我們看了山門和大殿的遺址,如今這里已成菜田。從格局來看,這里依舊有著唐以前的布局影子,進廟之后,開門見山就是塔,建筑都從屬于塔。而在唐初,中國原有的庭院布局影響了佛寺布局,塔成為配角,后來都置于院后或干脆沒有。 秋陽下,塔的周圍樹木葳蕤,蘿卜白菜郁郁蔥蔥,黃柿如燈籠高掛。砂子洞村占地9.5平方公里,轄9個自然莊,是美麗鄉村和革命老區村。這里夏有仙桃,秋有板栗、蘋果、黃柿、有機冬桃等,這些都是太行山水的恩賜。 小秦還有著他多層次的想法,采摘、農家樂、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等。對于家鄉的熱愛,他滔滔不絕的講述著。這地方是個養生谷,其實與“幽居”不謀而合,它是國際莊的后院,離京津也不遠,推窗便是風光,這就是巍峨太行的魅力。 蘋果,小秦提供照片 有機冬桃 鄒魯盛文獻,燕趙多雄姿。離砂子洞村一公里的麒麟院村,還有一個晉察冀邊區政府舊址,屬于紅色系列。青山、古塔、水庫、采摘、清秧劇、紅色景點等等都是砂子洞村的標簽。行走和感知是收獲也是快樂,幽居寺塔值得一走。 地窖,村里大媽說當年小日本掃蕩就躲在這里,它也記述了一段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