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子玉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匈奴人的歷史是自冒頓單于開始的。 而冒頓也絕對是個狠人。 曾幾何時,匈奴于中原王朝來說還是弱勢群體,被趙國的李牧是壓著打。史書記載,李牧一戰就破殺匈奴騎兵十余萬之多。 李牧挾戰勝匈奴之威,破東胡,降林胡,匈奴單于膽都驚碎了。此后,數十年間,匈奴都沒敢再靠近趙國邊地。 司馬遷說,秦始皇是在聽了方士盧生“亡秦者胡也”的預言后才大舉對匈奴用兵的。 秦將蒙恬以三十萬秦軍一戰就收復了河南之地(今內蒙河套一帶)——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實際上,沒有盧生的這句忽悠,秦始皇也是要對匈奴用兵的,大秦帝國的戰略規劃不可能受一個方士的影響左右。 那樣的話就確實有點兒戲了。 事實上,戰國時代,筑長城以防備游牧民族的騷擾是秦國、燕國、趙國的常態。 當秦王嬴政兼并六國統一天下之后他必然會將視線投向北方,然后一勞永逸地解決匈奴問題。任何一個雄主在當時的情境下其實都會那樣做的。 說實話,以匈奴人那種部落制和落后的兵器制造技術根本不是用“二十等軍功爵”和先進的冶鐵技術武裝起來的百戰秦軍的對手。蒙恬一出手,他們就成了驚弓之鳥。 ▲蒙恬(左) 電視劇《大秦賦》/劇照 在收復了河南之地后,秦始皇沿著黃河修筑了萬里長城,并在其地設立了四十四個縣,然后又將一大批罪犯遷徙到那里長期居住。 此后,蒙恬率領的秦帝國北部軍一直駐扎邊地,加上秦直道的助力,關中的戰略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秦軍對匈奴那是壓倒性的優勢,想來搶劫,門都沒有。 加上東胡和月氏都比匈奴強盛,那些年,匈奴人簡直就是夾著尾巴在走路。 這些都是頭曼單于(冒頓他老爹)時候的事。 可是,自陳勝在大澤鄉燃起那把大火之后,不僅中原的格局被大大改變,草原的匈奴也邁進了一個急速擴張期。 趁著中原戰亂的機會和邊民的逐漸走空,匈奴渡過黃河一直南下,直接就和中原接壤了。 當然,匈奴人也只是鉆了中原戰亂的空子,想對中原王朝形成壓倒性優勢它就得先整合草原上的各方勢力。 而事實是,東胡、月氏都比匈奴有實力。 但是,頭曼之后的冒頓單于卻做到了。 冒頓上位單于大約發生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他一上位就拉開了與東胡的博弈。 當然,對于東胡這樣強大的對手,冒頓一開始并沒有將軍事手段放在首位,而是將自己偽裝成一個慫人: 東胡派來使者問冒頓要千里馬,大家都反對,但冒頓卻是一副非常無所謂的樣子,“不能因為一匹馬與鄰居失了和氣么”; 過了段時間,東胡又派人來索要冒頓的一個美人。這就有點過分了,匈奴人群情激奮。但冒頓依舊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與鄰國相處,何必在乎一個女人呢,給他”; 東胡王徹底飄了,他給冒頓貼上了“慫人”的標簽,不斷率軍西侵匈奴的領地。而且,點名要匈奴和東胡中間的一大片土地; 那是一片不毛之地,基本沒什么用處,冒頓的許多大臣都表示“給東胡算了”。 “大單于連千里馬和美女都不心疼,這塊不毛之地他更不會放在心上了。” 哈,這些人還真是不懂他們的領導,不知道領導心里在想些什么。 實際上,那片地雖然不適合生產,但卻戰略意義非凡,屬于匈奴和東胡之間的緩沖地帶。 冒頓大怒:“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么能隨便割讓給別人呢?” 他當即就將那些主張割地的大臣們全部處死,然后迅速集結草原上的一切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了隔壁的東胡。 說真的,東胡即使再強大,他沒做任何準備工作也打不過匈奴從天而降的傾國之兵呀。 關鍵他們已經將冒頓定義為一個慫包,根本不會料到會有這一出。 冒頓一戰就將東胡從歷史上抹去了。 當時的東胡人,一部分并入了匈奴;一部分逃往了鮮卑山,后來發展成了鮮卑族;一部分逃到了烏桓山,也就是后來歷史上的烏桓。 冒頓趁熱打鐵,他率領匈奴騎兵又向西擊敗了月氏,吞并了樓煩、白羊,降服了丁零、屈射等眾多游牧民族部落。 冒頓的勢力范圍向北直接延伸到今俄羅斯境內的鄂畢河和石勒喀河之間的廣闊地區,威震草原。 并且,蒙恬當年收復的河南之地也被冒頓重新奪去,匈奴的勢力范圍已經擴張至今寧夏固原、陜西橫山一帶,直接是威脅關中地區的局面。 但此時的中原,劉邦和項羽正在滎陽一線角逐,根本顧不上北邊的情況。冒頓的匈奴一下子就發展到了控弦之士三十余萬的全盛局面。 ▲項羽 電視劇《楚漢傳奇》/劇照 從冒頓開始,匈奴人的名字在歷史上被正式記載,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漢王朝建立之后直接面對的就是來自北方草原上的壓力。 后來的漢朝大臣劉敬出使匈奴歸來曾經驚悸地說: “匈奴人的地盤離關中只有七百里地,他們的騎兵一日一夜就可以出現在長安城下。” 可見,劉邦的漢朝也是天子守國門。 對于匈奴的情況,劉邦當然是略知一二,在建立漢王朝之后他最大的擔心其實不止韓信這些異姓諸侯王勢力,還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無奈。 對,他急切需要一批有能力、忠誠度又高的人去鎮守邊地。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劉邦將韓王信遷往太原,讓盧綰做燕王,都有讓他們承擔起防備匈奴的重要任務的意思。 但他那位二哥劉喜也實在是讓他失望,作為代王的他,在匈奴人后來入侵代地時,直接棄城而逃。 劉邦極其無奈,將二哥的代王給廢了,降為侯爵,合陽侯。 漢帝國與匈奴的正式摩擦發生在漢高帝七年的韓王信叛亂事件: 得到劉邦親征的消息后,冒頓又一次舉國動員,迅速集結起三十萬精銳騎兵向代郡、雁門郡一帶靠攏。 劉邦雖然初期進兵很順,并在晉陽、樓煩、馬邑一帶重創匈奴,但還是被冒頓將老弱病殘擺在明面故意示弱的行為給迷惑了。 終于,劉邦和在平城的漢軍被匈奴騎兵重重包圍。 ▲劉邦 電視劇《楚漢傳奇》/劇照 后來,還是陳平走了冒頓老婆的關系冒頓才將包圍圈打開了一條縫,讓漢軍撤退。 表面上看,這是陳平走關系的結果,實際上冒頓是因為韓王信的部將王黃逾期沒有出現,使冒頓嚴重懷疑他們可能和漢軍有勾結,會聯合謀攻匈奴,才最終給漢軍打開了一道缺口。 再說,匈奴即使再強大,它也不能將漢朝給吞下。因為,畢竟文明的差距太大,匈奴也根本沒有治理農耕之地的技術手段。 而且,匈奴屬于部落制,各部落獨立性很強,而所謂的單于只是盟主而已。只要哪天,單于的勢力衰弱,或者哪個部落的首領不高興,又或者有巨大的利益誘惑,他們分分鐘會給單于難看。 漢武帝時的渾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漢朝的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匈奴的左右賢王為什么會臣服于冒頓,就是因為冒頓此人極其生猛,給匈奴開拓了大片的疆土,而匈奴人本來就有崇尚強者的傳統,所以他們才會暫時受冒頓節制。 這樣的組織架構大大限制了匈奴的發展,他們也就只局限于來漢朝邊境搶搶東西的格局。 冒頓曾經很狂妄地給呂后寫了一封極具侮辱性的信: “你死了老公,我正好沒老婆,要不咱兩湊一對試試。” 當時,呂后確實是氣炸了,但考慮到要發展生產還是忍了。 冒頓想刺激呂后發飆的目的沒有得逞,而且呂后還一副非常謙卑的姿態,同時給冒頓帶去了中原的絲綢等高端物質。 結果,冒頓慫了,他非常誠懇地喊了呂后一聲“陛下”。 只能說,這次博弈,冒頓落敗。 后來,漢朝雖然一直和匈奴執行著和親的政策,但匈奴還是沒事來漢朝的邊境打秋風。 但也就是小打小鬧,漢朝依然是給點奢侈品將其穩住,然后埋頭發展生產。 沒辦法,匈奴人其實也就那點格局。 終于,到漢武帝的時候,漢朝的糧倉和國庫都達到了滿滿當當快要溢出來的土豪狀態。 于是,漢武帝以“馬邑之謀”為開局,正式對匈奴亮劍。 此后的匈奴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全文完)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和“在看”。謝謝!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