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都是特定的“圈內人”。氣功領域也是如此。要想進入功法圈子,就得通過“入門”。 那么,一吸功的入門情形是怎樣的? 一、一吸功的入門 入門是指跨過功法內外之間的界限,從圈外進入圈內、從門戶外進入門戶內。 圈子或者門戶分兩類,一類是封閉的,以“大門”作為封閉的標志,外人必須征得主人同意后打開大門才能進入,這意味著要履行某種程序;另一類是開放的,沒有大門,沒有圍柵,不需要經過他人的同意,入門由人、悉聽尊便。 一吸功是開放式的功法門戶,入門自由。一吸功法,雖然沒有門,也是敞開的,可在這個功法入口處卻是有一道“門檻”,跨過門檻才算入門。其實,功法門戶,無論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都有一個自己的門檻。 一吸功入門,是指跨過一吸功的入戶門檻。 入門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功法,二是“知道”,三是“會做”。三項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功法:動作的標準或要領,由一系列具體內容構成,是維系一吸功門戶的紐帶。知道:意念知曉了功法內容。會做:能按功法完成動作練習,是意念活動與形體動作有機結合的“知行合一”。功法是門檻,知道是通向會做的橋梁,會做是跨過門檻的“入門功夫”。 因此,一吸功入門,這是練習者主動跨過門檻投入到功法懷抱,靠的是練習者的主觀努力和行為能力,以及練習者具有的入門功夫,同時,也顯示出練習者對功法起碼的尊重。 入門意味著練習者已經成為了“同門功友”,這種身份,讓練習者與看熱鬧“打醬油”的路人、與在功法之中觀光采風的游客、與知而不行的“文人”,都能區別開來。 入門是開始,有開始才有未來。入門便認同和選擇了功法,已然進入了功法的定向軌道,練習者因此就能夠踏著腳下的功法臺階向上攀登,就能夠沿著眼前的功法路徑走向遠方…… 但門檻的高低設置,卻是有考究的。門檻低,適合各個年齡段,入門輕松,普及度高,受益人群多,但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方面會受到限制。門檻高,特色鮮明,功法效果奇異,別具魅力,能吸引更多的“精英人士”,但所含價值覆蓋面狹窄,難以得到廣泛傳播。所以在門檻設置時,盡可能兩者兼顧。 一吸功設置有高低兩道門檻,或者說有兩道門,第一道為初級入門;第二道為高級入門,以只吸不呼為標志。 二、第一道門:初級入門 動作要領。姿勢:站立,端正形體;眼閉嘴合;兩臂前伸與肩平抱圓,兩掌心相對,手指用力作虎爪狀;兩腳平行略寬于肩,兩膝微屈不過腳尖,腳趾用力向下內扣。吸呼:出入以鼻,自然呼吸。意念:回歸和留居體內,排除雜念;按照要領操作姿勢。 一吸功為靜功,姿勢一次調整到位后定型不變,以后只做微調。姿勢亦可采用坐姿,平坐為宜。 自然呼吸指沒有意念參與或經過訓練的靠本能發生的呼吸,它與生俱來。 以上為一吸功的初級入門功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容易,只要你愿意,不過舉手之勞。一吸功練習可謂是一種“懶人”運動。 一吸功初級入門簡單至極,得來毫不費功夫。但是,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艱難和嚴峻的考驗! 一吸功,入校易,“畢業”難! 三、第二道門:只吸不呼 第二道門即高級入門,是初級入門的延伸,包括了初級入門。也可從狹義上講,高級入門功法,是指初級入門以外的功法內容。 ——姿勢要領:與初級入門相同。 ——呼吸要領:長呼吸,逐漸深、長、勻、綿,長是關鍵和代表;意念只參與和注重長吸,聽任呼氣,讓呼氣“丟掉”;不閉息,不憋氣。 這是一種與“自然呼吸”相應的“導引呼吸”,具有意念調控的特點。 呼吸方式:吮式呼吸。像吸食流體食物或幼兒吸奶一樣,用力吸入,吸氣;只注意吸氣操作,呼氣則聽其自然。開始,支點在體內鼻喉處,像是放置一根管道作為“氣眼”、“氣灶”,從這里聚集和發出吸力,力道由小而大,吸氣,……如此反復。后來,隨著鍛煉積累,周圍組織和能量越來越多地參與其中,“氣眼”向四面蔓延和增大。最后,“吮式氣力”橫向到邊、豎向到頂,抵達全身各處,一吸則處處有全身吸,似乎遍體無處不“吮吸”。 吮式呼吸為一吸功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實現只呼不吸的不二法門! 吮式呼吸中的用力,無論強弱,都是慢慢地嘗試著進行,緩用力,用“緩力”。 ——意念操作: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姿勢操作:按功法對姿勢進行調整和維持,為常態化的簡單意念活動。第二部分氣息操作:初時,按功法要求操作吮式呼吸,漸次用力,逐步展開和加深;后來,隨著體內的氣感開始孕育、騰升和進發,感覺上吮式呼吸也慢慢地融入氣感之中,意念的吮式呼吸操作就轉變為氣感操作。 氣感操作:意念在吮式呼吸的操作中,側重于氣感中的敏感突出部位,“以意領氣”,摸著氣感緩緩地試著使力,自下向上推送,自上向下提拉,自周邊向內浸潤和穿透,使之軟化和淡化,甚至消失。而后,意念轉移到其他的氣感突出部位……再后來,如此反復。在此期間,意念隨氣感而巡回,“跟著感覺走”,但常常較多地集中在頭頂部,以使“頭梢出力”。 氣感操作旨在使程度較重、反應強烈的“重氣感”轉變為“輕氣感”,使氣感從凝重到淡化至“霧化”,從散亂不規則分布到均勻地籠罩于全身,直至專氣致柔、身體綿軟“氣化”。 在操作中,只要身體耐受允許,不會產生強烈不適,如果適當增加吮吸力度,練習者的“步伐“就會加快。但是要緩緩地“試”著進行。 氣感在意念的操作下,以吮式呼吸為引掣,由點到線再到面,逐漸從人體后部自下而上翻過頭部后,包裹著向下懸掛于面部……就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節點上,只吸不呼應運而生。 ——只吸不呼,一吸功的界碑! 經過跋涉,實現了只吸不呼,終結了從第一道門到第二道門的過程,從此,展現在一吸功行者面前的,又是另一個新的天地! 只吸不呼是一種寶貴的人身財富,其價值是由所有者自己定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