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江西景德鎮的人們早早地起床,開啟了忙碌的生活。 作為舉世聞名的陶瓷小鎮,景德鎮在經歷了十幾年戰爭的摧殘之后,終于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迎來了新生。 在一家陶瓷店門前,老板陳福林正在優哉游哉地喝著茶,這時外面突然來了三個陌生人。 對于陶瓷店來說,門前有陌生人再正常不過了,陳福林便沒有多想,陳福林立馬堆出了一個笑臉,邀請他們進來坐下談。沒想到這三人卻說,在外面談就行了。 陳福林疑惑地走了出去,雙腳剛踏出門口,他就被這三個壯漢抓了起來。 正當他疑惑不解的時候,有人開口叫出了他的真實姓名——陳敬齋,對方當即啞口無言,知道自己要完蛋了。 而這次抓捕事件,源自周總理的一句話:該和他算賬了。 那么,一個小小的瓷器店老板,為何能引起周總理的重視,他究竟有著怎樣的身份與往事? ![]() 鄧演達 事情還要從第三黨領袖鄧演達的人生經歷說起。 鄧演達和蔣介石——從合作共事到針鋒相對鄧演達和蔣介石原本都在孫中山身邊做事,很早就認識了。他們雖然有不少交集,但對彼此的脾氣秉性卻不大認同,因此私交不是很好。 1924年,黃埔軍校正式建立,蔣介石擔任校長。 ![]() 黃埔軍校 據蔣介石所說,當時黃埔軍校他最看重的就是周恩來和鄧演達,兩人一個擅長政治教育,一個擅長軍事演練,是他最為得意的“左膀右臂”。 但是北伐戰爭勝利之后,蔣介石的野心逐漸暴露出來。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震驚全國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無數愛國人士慘遭迫害。 鄧演達感到非常憤怒,他撰寫文章揭露蔣介石的惡行,兩人的關系正式破裂。 后來,鄧演達和宋慶齡等人離開武漢前往莫斯科,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 當時國內的情況非常復雜。國共合作破裂以后,國民黨和共產黨一直處于緊張對峙的局面,與此同時,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虎視眈眈,我們可謂內憂外患、腹背受敵。 ![]() 鄧演達和宋慶齡等國民黨左派人士討論過后一致認為,蔣介石已經完全背叛了革命,想要對國民黨進行改組已經完全不可能了,如今他們必須新建立一個第三黨。 于是,1927年11月1日,鄧演達、宋慶齡、陳友仁在莫斯科正式創立了第三黨——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在此后的三年里,他積極學習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知識,探索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性質,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 1929年,蔣介石扣押了胡漢民、汪精衛等人,還在廣州另立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引起了眾怒。 鄧演達意識到這正是推翻蔣介石反動統治的最好時機,便立馬回到了中國。 ![]() 蔣介石和夫人 被叛徒出賣之后最終被殺害蔣介石得知第三黨在國內成立并發展壯大的消息之后感到非常害怕,鄧演達在國內的威望和影響很大,如果他執意要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后果將不堪設想。 聽說鄧演達在上海,蔣介石便派他的心腹前往上海打探鄧演達的消息。多方打探無果之后,他決定懸賞20萬正式緝捕鄧演達! 當時周恩來也在上海,他勸鄧演達要小心行事,實在不行可以暫時離開上海。鄧演達卻說:革命就是站在大眾面前為大眾犧牲的,我隨時準備著被捕! 沒過多久就有一個叫陳敬齋的人給他們寄來了信,信里說他知道鄧演達的下落,如果需要他的話,請以登報尋弟的名義聯絡時間和地點。 ![]() 國民黨自然不會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立馬聯系到了陳敬齋,答應了他關于20萬賞金和出國留學的全部請求。 1931年8月的一天,上海英租界的一個高檔住宅區內,第三黨領袖鄧演達正在慷慨激昂地為學員們講課,突然,外面闖來了一堆滿臉橫肉的暴徒。 為首的暴徒不懷好意的笑著表示自己不知道這里面是鄧先生,早知道是,就不來了! 說完,幾個人拿著鐐銬,把鄧演達和前來聽課的人全部銬了起來,押送到了英國的巡捕房。 ![]() 鄧演達 被捕之后,蔣介石不斷給鄧演達施壓,問他為什么要組織第三黨,為什么要反蔣。 鄧演達絲毫不畏懼的回答:蔣介石背叛三民主義,投靠帝國主義,我們要革命,要實行耕者有其田! 他之所以敢說出這種話,一方面是覺得蔣介石短時間內不會殺他,另一方面是覺得外面的革命者一定會救他出去。 果然,鄧演達被捕的消息傳出去之后,引起了社會上人們的憤怒。黃埔軍校的歷屆畢業生甚至聯合上書蔣介石,請救他釋放鄧演達,甚至還有人組織武裝劫獄。 沒過多久,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地區,正式開展了侵華戰爭。 此時蔣介石又趕緊抓住機會,利用鄧演達的愛國之心請求他放下個人恩怨,共赴國難,可他還是拒絕了。 ![]() 九一八事變紀念碑 蔣介石知道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他了,如果這次放過他,那以后將留下無窮的隱患。他決定,要找個合適的時間秘密殺掉鄧演達。 同年11月29日深夜,蔣介石的侍衛長突然帶人前來打開了鄧演達所在監獄的大門,讓他跟他們走一趟。 鄧演達剛開始不理解,但后來聽說是蔣校長要和他談談,還以為蔣介石終于想開了,要釋放他,便跟他們上了車。 走到半路,司機突然停了下來,對鄧演達說車拋錨了,請他下來走走。剛好鄧演達也想下車透透氣,便從車上走了下來。 沒想到剛走了幾步,后面就傳來了開槍的聲音,隨之而來的是密密麻麻的子彈,鄧演達倒在了血泊之中。 為探索救國救民道路奔波了半輩子的鄧演達就這樣永遠離開了人世,年僅36歲。 故事講到這里就有人要問了,陳敬齋是怎樣混進第三黨,準確得知有關鄧演達的消息的呢? ![]() 博物館中鄧演達的雕像 叛徒陳敬齋的一生陳敬齋本來是江西景德鎮的人,1925年他去廣州考了黃埔軍校,此后一直在國民黨的政府部門工作。 北伐戰爭開始之后,陳敬齋加入了共產黨。但他這個人沒什么理想,也沒有救國救民的情懷,完全就是為了混口飯吃。 大革命失敗之后,他便立馬脫離共產黨,回到了江西老家。 在老家呆了幾年,他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老百姓過的太苦了。 于是,他轉而去了上海,經王憂心的介紹參加了第三黨,開始從事一些地下工作。 ![]() 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上海 當時第三黨比起國共兩黨來只是一個小組織,并不是很起眼,那陳敬齋為什么還要加入呢? 原來,他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在當時混亂的社會環境下,加入第三黨危險性比較小,以后說不定還能做大官,何樂而不為呢? 沒想到入了黨之后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經常會有非常危險的任務,一不小心還會被國民黨抓走。 陳敬齋害怕了,他開始畏畏縮縮的,不好好執行任務。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特殊的癖好:喜歡逛窯子。組織上給他的錢全被他揮霍光了。 漸漸地,黨組織開始不給他分配任務了,甚至還準備把他調去南京,他的這個地下黨身份名存實亡。 ![]() 就在這時,陳敬齋看到了蔣介石懸賞20萬尋找鄧演達的公告,他立馬想到,自己不久之前不是剛和鄧演達見過面嗎? 陳敬齋心想千萬不能失去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于是,他便讓蔣介石收下的特務借著尋找弟弟的名義聯系到了他,準備和他們配合起來,一舉抓獲鄧演達。 可是,自己如今已經不受第三黨的信賴了,要怎么才能再次見到鄧演達呢? 他靈機一動,給組織上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愿意服從組織上的一切安排,而且想要在走之前見見鄧演達。 正好鄧演達當時要在上海舉辦革命干部的短期培訓班,便讓陳敬齋一起參加了。 他們沒想到,正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決定,葬送了鄧演達的生命。 ![]() 鄧演達 鄧演達被捕之后,陳敬齋便開始向國民黨索要報酬。 原本蔣介石在懸賞廣告上寫的是20萬賞金,而且還答應鄧演達事情辦好之后送他出國留學。 沒想到國民黨翻臉不認人,居然只給陳敬齋一萬塊錢! 不僅如此,就連陳敬齋的出國留學計劃也泡了湯,理由是現在的護照不好辦。 以國民黨當時的勢力,想要辦個護照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他們這是咬定了陳敬齋不敢把這件事說出去,想要趕緊把他打發掉。 陳敬齋非常生氣,20萬和1萬那可是天差地別啊,他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美夢就這樣破裂了。 一萬就一萬吧,在當時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錢,夠他揮霍一陣子了。 可就是這一萬塊,也被國民黨的官兵私吞了兩千,陳敬齋只剩下了八千。 ![]() 他帶著這八千塊錢回到了江西景德鎮,開始隱姓埋名的生活。 剛開始他非常害怕,生怕哪天來個官兵把他抓走,于是他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陳福林。 后來,鄧演達去世的消息傳來,他才稍微放了點心,當初一起聽課的人也全都被殺害了,如今已經沒有人知道當天他在哪里了。 他拿著錢開了一家瓷器店,自己當上了老板,沒事就去逛逛窯子,生活很是愜意。 他原本以為這輩子就會這樣平淡的過去,沒想到這么多年來,一直有人在追查他的下落。 ![]() 江西景德鎮 宋慶齡為鄧演達之死和蔣介石反目“國母”宋慶齡和鄧演達的關系一向十分要好,兩人一起創辦第三黨,一起進行革命,有身后的情誼。 1931年12月,聽說鄧演達被害的傳聞之后,宋慶齡立馬趕到了南京去找蔣介石。 剛開始她并沒有說出自己的來意,蔣介石也是客客氣氣地對待他這個姐姐。 直到宋慶齡開口詢問鄧演達的下落,蔣介石才開始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 眼看已經瞞不住了,蔣介石只好承認,你已經見不到他了。 宋慶齡聽到這話悲憤交加,掀翻了面前的茶幾,上面的杯子噼里啪啦的灑落一地。 回到上海之后,她依舊非常難過,于是奮筆疾書,寫下了轟動一時的《宋慶齡宣言》。 宣言中,她表達了對國民黨殺害鄧演達的強烈抗議:我不忍心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的中國,因國民黨背棄自己的主義而亡于帝國主義…… 字字句句都展現出對當時國民黨的失望。 那么,陳敬齋又是如何被捕的呢? 19年后終于被捕當時鄧演達在監獄里的時候就察覺出了不對勁,第三黨內部一定有叛徒。 他和當時一起被捕的羅任一商量之后才想起來,當天培訓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陳敬齋借口肚子疼跑出去了,之后便再也沒有回來。 ![]() 鄧演達 想到這里,他趕緊想辦法把陳敬齋是叛徒的事告訴了外面,要外面的人抓捕陳敬齋。 沒想到陳敬齋這個人非常狡猾,好幾次抓捕都讓他逃過去了。后來大家忙于抗戰,才暫時把這件事擱置了起來。 新中國成立之后,當時的“第三黨”——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對陳敬齋的抓捕該再次提上日程了。 于是,中國農工民主黨的主席、副主席聯合向公安部報告,稱陳敬齋就隱匿在江西省,要求江西公安部出動力量進行抓捕。 公安部不敢大意,馬上把這件事告訴了周恩來。 周恩來和鄧演達在黃埔軍校時期就是好友,如今終于有了為這位“革命烈士”報仇的機會,便對公安部下令:該和他算賬了。 不久,江西省公安廳廳長王卓超便受到了一封電報,電報里指出,陳敬齋為“江西一號叛逆”,必須加快對他的抓捕。 “江西一號叛逆”這個稱號可不是鬧著玩的,江西省公安廳立馬派出了浮梁行署公安處長田平查辦此案。 他們經過對陳敬齋以往資料的分析,推測他應該逃到了自己的老家——景德鎮。 可是當時景德鎮有10余萬人口,在辦案技術尚不成熟的50年代,沒有現在的大數據,憑空找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 ![]() 于是,辦案人員首先把抓捕范圍縮小到了50多歲的男性,但是追查了半個月也沒有什么進展。無奈,他們只能選擇最復雜的方法——查閱戶口冊。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不久他們就發現,景德鎮一個叫“陳福林”的人和陳敬齋的情況非常相似。 他們趕緊繼續查下去,發現這個陳福林的人在浮梁縣開了一家陶瓷廠,日子過得還不錯。 田平等人為了不打草驚蛇,就穿著便衣,裝成商人的樣子前去抓捕陳敬齋,于是便出現了開篇提到的那一幕。 陳敬齋沒有想到,他茍且偷生活了這么多年,他依然逃不過抓捕。 ![]() 陳敬齋被捕 周恩來總理親自督促辦案周總理得知陳敬齋被抓獲之后明確表示:鄧演達應當按照革命烈士對待。 最開始案件由江西省公安廳和省農工民主黨一起審理,但是事情已經過去這么久了,很多事情都無法查證,審理的太慢了,農工民主黨人非常著急。 無奈,他們只能把案件上報中央審理。周恩來知道之后,立馬批示中共中央辦公廳加急辦理。 案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很多革命人士都表示,此人必須嚴懲。 同年4月15日,當初和鄧演達一起被捕、一起推斷出叛徒是誰的羅任一送來了一份證明材料,案件取得重大突破。 ![]() 周恩來總理 1951年3月,北京人民檢察署對陳敬齋提起了公訴。由于案件的特殊性,轉由軍事法庭審理。 陳敬齋自知已經不可能再翻盤了,對全部事實供認不諱。 軍事法庭最終判處陳敬齋死刑立即執行。隨著一聲槍響,這個大叛徒終于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后來,在周總理的安排下,鄧演達烈士的墓遷到了紫金山南麓靈谷公園東側,他終于得到了應有的對待。 結語陳敬齋的經歷正好驗證了一句話: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雖然在戰爭時代,正義可能會來的更晚一些,但所有為中華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最終都應得到最好的對待! 參考文獻:
編輯:瑾瑜 責編:林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