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原大戰:蔣介石為何能“一打三”

     閑云野鶴n9vwfx 2022-08-10 發布于浙江

    Image

    正文共6500字閱讀時間約 20分鐘

    Image

    中原大戰,是發生于1930年的一場新軍閥混戰。大戰雙方是蔣介石對陣閻錫山、馮玉祥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大戰結果是蔣介石獲勝。

    小杜一直想寫一篇文章,理一理中原大戰的過程。因為這場大戰是個歷史里程碑,蔣介石因此而坐穩了國民政府第一把交椅,并在大戰結束(1930年10月)后兩個月,發動了對紅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

    但這篇文章很難寫,看了幾十萬字的材料,感覺像是一團亂麻…

    首先就是出場人物太多,除了蔣、閻、馮、桂四方,還有大大小小的其他軍閥參與其中,比如唐生智、張發奎等,另有一些未直接參與戰爭的關鍵性人物,比如張學良、汪精衛。每一方又向其他數方派出代表,發生了一系列合縱連橫的游說故事。

    其次是過程曲折而又平淡,曲折是因為反間計大行其道,分分合合好不熱鬧,但這種事發生得多了,有點“審美疲勞”,變得平淡而無趣。

    這團亂麻不是理不清,而是“線頭”太多,理出來后起碼得寫幾萬字,而且像是篇流水賬。

    所以本文只寫兩個核心的問題:
    其一,中原大戰發生的原因,也就是蔣介石為什么會和閻、馮、桂產生矛盾?
    其二,蔣介石獲勝的原因,他是如何做到“一打三”的?

    Image

    Image

    矛盾的起點

    Image
    中國歷史上最不缺乏這樣一種故事:一場勝利的終點,變成了新矛盾的起點。劉邦、朱元璋,都和開國功臣起過沖突,趙匡胤手段比較高明,用了一招杯酒釋兵權,把矛盾扼殺在了爆發之前。

    蔣介石和閻、馮、桂的矛盾起點也一樣:北伐勝利,東北易幟,中國在名義上獲得了統一。

    勝利了,第一件事是“分地盤”,這個過程中,心懷不滿的是馮玉祥和“李白”(李宗仁、白崇禧)。

    Image


    蔣介石自己的地盤是華東和東南,包括有江浙滬、安徽、江西、福建和廣東。都是經濟發達,稅收高的好地方,還有很多出海口。當然,北伐勝利前,這些地方已經是蔣介石的勢力范圍。

    閻錫山是比較滿足的,他除了大本營山西外,還分到了河北、察哈爾、綏遠、北平和天津。在當時的中國北方,稅收比較豐厚的地區有四個:河北、山東、北平和天津。閻錫山占得了其中三地。

    馮玉祥分到的地盤很大,有六個省:西北的陜甘寧青四省,以及河南和山東。表面上看起來,山東也是高稅收之地,但當時日本占著濟南和膠東,所以馮玉祥得到的好處其實遠不如閻錫山。

    最不滿的是“李白”,只分到了廣西、湖南和湖北。廣西本來就是桂系的大本營,兩湖都在內陸,所以四家里面只有“李白”沒有拿到出海口。

    第一個和蔣介石起矛盾的,就是“李白”。中原大戰爆發的時間是1930年5月,但在1929年3月,蔣桂戰爭已先期打響。

    Image
    Image

    蔣介石與桂系

    Image

    蔣桂矛盾,是四方矛盾中最有淵源的一個,始于北伐勝利之前。

    北伐戰爭,有第一次和第二次之分。第一次北伐,馮玉祥和閻錫山還沒怎么參與,蔣介石率領著國民革命軍的八個軍,打到了長江南岸。

    然后,國民黨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裂,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往了武漢,以汪精衛為主席,而蔣介石于1927年4月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史稱“寧漢分裂”

    政府分裂了,那軍隊呢?

    國民革命軍的八個軍,蔣介石真正能掌握的其實只有第1軍第1師,也就是黃埔軍。其他的七個軍里,實力最強的是“李白”的第7軍(桂軍)、張發奎的第4軍(粵軍)和唐生智的第8軍(湘軍)。最后,留在蔣介石身邊的只有第1軍和第7軍,而張發奎和唐生智都投奔了武漢政府。

    Image

    白崇禧與李宗仁


    這是蔣桂的一段“蜜月期”,但非常短暫。1927年8月,蔣介石在徐州反擊戰中兵敗,聲望跌至“冰點”。“李白”聯合了汪精衛趁勢逼宮,導致蔣于8月14日下野。

    如果用政治、軍事、經濟三個維度來評價一方軍閥,那桂系的特點就是:軍事比較強,經濟一般,但政治水平不高。

    “李白”逼走了蔣介石后,竟然又把汪精衛也排擠出了南京,但不久后便發現,以他們的政治資歷和能力,根本掌控不了派系林立的國民黨。而此時,上海的蔣介石和廣州的汪精衛卻聯合到了一起,討論召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計劃從政治上擊垮“李白”。

    蔣、汪、桂三方博弈的過程不細說了,結果就是蔣介石贏了,他在1928年1月重掌大權,收服“李白”,并借著共產黨“廣州起義”的機會,把汪精衛趕出了國。

    蔣桂矛盾由此得以緩解,那為什么會在一年后又爆發了蔣桂戰爭呢?

    前面說了,桂系的勢力范圍里有湖南和湖北,但“李白”對兩湖的控制是有瑕疵的。

    兩湖本來是唐生智的地盤,但就在蔣介石被逼下野期間,“李白”發動了西征討唐戰爭,把兩湖“搶”入桂系囊中。但蔣介石復出后,安排了蔣系的魯滌平出任了湖南省主席。

    鑒于這種情況,“李白”決定先發制人,在蔣介石的新政府還沒完成組建前,用舊政府的名義罷免了魯滌平。這就是湖南事變,或稱“魯案”

    魯案就是蔣桂戰爭的導火索,因為這是“李白”對蔣介石權威的一次嚴重挑釁。

    蔣桂戰爭并沒有什么戰爭“名場面”,蔣介石最終獲勝的核心招數是:政治分化

    蔣介石先是把唐生智“請”了回來,讓他收回被桂系控制的湘軍舊部;接著又從香港“接”回了“李白”在桂系內部的政敵俞作柏,由他在桂軍內部搞分化;同時,廣州的李濟深和桂系關系密切,也被蔣介石“誘騙”到了南京加以軟禁。

    Image

    唐生智是后來南京保衛戰的司令官


    總之,蔣介石通過這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把“李白”幾乎弄成了光桿司令,手上只剩下了留守廣西的三個師。這仗還怎么打?沒多久,“李白”徹底戰敗,雙雙避難于香港。

    看到這里您可能會問,“李白”都已經是光桿司令了,一年后怎么參與的中原大戰呢?

    因為那個俞作柏的政治能力比“李白”更弱,根本控制不了桂軍,結果很快就在桂系內部被踢出了局。沒有了“老大”,桂系幾派勢力誰都不服誰,眼看著要分崩離析了,于是只能把“李白”又請了回來。

    “李白”雖然重掌桂軍,但已遠不如之前的實力,所以在中原大戰中發揮的作用并不大,類似于一個“陪跑”的。

    桂軍也沒有出現在中原戰場,他們和反蔣聯盟中的張發奎組成了張桂聯軍,在南方牽制了一部分蔣介石的兵力。

    蔣桂之間的故事就講到這里,后面不再提了。

    Image

    Image

    蔣介石與馮玉祥

    Image

    蔣馮也是有“蜜月期”的,事實上,二次北伐的開端,就是蔣馮結盟

    “寧漢分裂”時期,馮玉祥是蔣、汪雙方都想極力拉攏的對象。因為馮玉祥的軍事實力最強,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是當時各軍閥中數一數二的。

    在這場“拉攏競賽”中,汪精衛取得了先手,他把唐生智辛苦打下來的河南,讓給了馮玉祥,換取了汪馮結盟。(還記得前面說的北伐后分地盤嗎?西北四省本就是馮的,河南是汪精衛給的,蔣介石其實就給了一個殘缺的山東,馮玉祥的不滿可想而知。)

    那馮玉祥是如何從聯汪轉變成聯蔣的呢?

    因為一個關鍵人物:黃郛

    Image


    黃郛是蔣介石“打江山”時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而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蔣介石的“二哥”。

    蔣介石一生和許多人結拜過兄弟,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都在其中,但感覺都像是政治結盟。而真正有異姓兄弟情義的,是蔣介石在日本留學時的第一次結拜:大哥陳其美、二哥黃郛

    陳其美大家都熟悉,四大家族“蔣宋孔陳”中的那個陳,他的侄子陳立夫、陳果夫掌握了蔣介石的黨務。

    而黃郛,成為了蔣介石身邊的第一謀士。黃郛一生都未加入任何黨派,包括國民黨,他的助蔣,更多是出于兄弟情義。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

    引發“四一二政變”的“離俄清黨”策略,就是黃郛給蔣介石獻的計。四一二之后的蔣介石,徹底站在了工農無產階級的對立面,但他也因此獲得了大資產階級,特別是東南財閥的支持,這是蔣介石在中原大戰的“經濟戰”中始終占有優勢的原因之一。

    言歸正傳,黃郛是蔣馮聯盟的締造者,因為他和馮玉祥私交頗深。正是在黃郛的游說下,馮玉祥和蔣介石簽署了“馬日通電”。而被孤立的汪精衛不得不在“七一五”和平分共,最終寧漢合流,共同北伐。

    所以你看,馮玉祥對“統一”和“北伐”的貢獻都是巨大的。但北伐勝利后蔣介石只給了他一個不完整的山東,是不是很過分?

    蔣介石也知道自己很過分,所以他先是做了一些調整,把北平市市長和崇文門統稅局兩個“肥缺”給了馮玉祥。然后又在官職上給足了馮面子: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也就是排在蔣介石(國民政府主席)和譚廷闿(行政院院長)后的三號人物。

    地盤分好了,政府也組成了,蔣介石的下一步計劃是裁軍。裁軍這個說法不好聽,于是被叫做“編遣會議”,也就是改編一部分,遣送一部分,本質上還是裁。

    蔣馮矛盾,即始于這個編遣會議。

    作為軍政部長,馮玉祥提出了他的編遣方案:蔣、馮各12個師,閻、桂各8個師,其他雜牌軍8個師。(蔣介石定的大原則是不超過50個師。)

    這個方案在“政治上”很不成熟,弄得其他三方都不滿意。蔣介石覺得,不管怎么說我是“老大”,你馮系軍隊和我一樣多算怎么回事?閻錫山和“李白”覺得,有差距可以,但不至于比我們多出50%吧!

    這就是馮玉祥的弱點所在,用前面提到的三個維度來總結:馮玉祥在四方中的軍事實力最強,但政治水平和經濟實力都比較弱。

    大家都不滿,馮玉祥的編遣方案由此陷入僵局,于是蔣介石請出了一直作壁上觀的閻錫山,讓他出方案。

    Image

    左起: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閻版方案是這樣的:蔣、馮各10個師,閻、桂各8個師,雜牌軍6-8個師,另設6-8個師由中央處理。

    這個方案,蔣介石很滿意,因為中央就是他控制的,這樣等于手握了蔣系和中央系總共16-18個師。桂系也滿意,因為和閻錫山一樣多,而且比馮只少2個師。

    可想而知,最不滿意的是馮玉祥,因為編遣之前他的部隊最多。憤怒的老馮來了一招不辭而別,悄然離開南京,過了長江后才給蔣介石發電報,說要回家養病。

    矛盾的種子一旦種下,“生根發芽”就是件很快的事情。

    蔣桂戰爭爆發,本來是馮玉祥的一個機會,因為在多方博弈中,第三方的地位總會比較有利,既可隔岸觀火,明哲保身,又可坐地起價,漁翁得利。

    但這次馮玉祥沒處理好,他先是答應桂系一同反蔣,但遲遲不動,后又答應蔣介石一同平亂,但仍是觀望。直到桂系兵敗,馮玉祥才發出了一個“馬后炮”的討桂通電,這一下,其實把蔣桂兩家都得罪了。

    就這樣,蔣桂戰爭剛結束,蔣馮矛盾就爆發了。

    1929年5月,第一次蔣馮戰爭,蔣介石再次兵不血刃,他用重金收買了西北軍的韓復榘石友三,導致馮玉祥的反蔣軍事行動中途夭折,自己還被開除了黨籍。

    10月,馮玉祥卷土重來,通電反蔣。但到了戰事的關鍵時刻,閻錫山突然違背諾言,站到了蔣介石一邊。

    馮玉祥如果軍備充足,單獨打蔣軍也有不小的勝算,但西北軍太窮,沒有了閻錫山的支持,只能兵敗退回了陜西。

    Image

    Image

    蔣介石與閻錫山

    Image

    蔣馮閻桂四方中,閻錫山的政治和經濟能力都僅次于蔣介石。

    經濟上,閻錫山經營山西二三十年,這是一個在軍閥混戰時期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保持了難得的和平環境,經濟上的家底很雄厚。

    政治上,閻錫山特別擅長發揮“第三方優勢”。北伐戰爭,他成為了蔣介石最后拉攏的對象,于是在北伐后獲利頗豐;編遣會議,他表態最晚,反而提出了讓蔣介石滿意的方案;蔣桂戰爭,他隔岸觀火;蔣馮戰爭,他在最佳的時機做出選擇,換來了“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官職,一躍成為了國民黨軍第二號人物。

    閻錫山就這樣一步步精打細算,和蔣介石之間各取所需,彼此相安無事。那蔣閻矛盾是怎么爆發的呢?

    其實這已經不需要什么具體原因了,而是軍閥戰爭的必然。因為現在四大新軍閥中,桂系已經“殘”了,馮系退回西北,只剩下了蔣閻兩巨頭有能力逐鹿中原,自然是要爭一爭的。

    這個時候,蔣閻之外的“第三方”是東北的張學良,于是閻錫山想聯張反蔣,但卻發現蔣介石也在拉攏張學良。雖然這不意外,但蔣閻之間的芥蒂也開始越來越深。

    矛盾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爆發了戰爭。這就是中原大戰。

    雖然我們一般會把中原大戰定義為閻、馮、桂三家打蔣介石一家,但其實它本質上就是蔣閻戰爭。

    桂系只能算“陪跑”,這個前面說了,馮系雖然加入了反蔣聯盟,但軍費是山西出的,所以中原大戰的主導者是閻錫山。

    這就可以部分回答標題里的問題了,蔣介石其實是在各個擊破,先是蔣桂戰爭打散了桂系,然后蔣馮戰爭打跑了馮玉祥,最后在中原大戰和閻錫山對決,這不是同一時間段里的“一打三”,因為此時馮、桂的實力已遠不如北伐剛勝利那會。

    Image

    Image

    一打三

    Image

    雖然不是真正意義的“一打三”,但蔣系當時的軍事力量其實并不咋地,他又是如何打贏的呢?

    下面我們就從軍事、經濟、政治三方面來解讀一下中原大戰。具體過程就不說了,因為很瑣碎。

    軍事

    四大新軍閥中,馮、桂兩軍的軍事是比較強的,而最強的是馮玉祥的西北軍。

    馮玉祥帶兵有個特點:練兵有術馭將無方

    因為練兵有術,所以西北軍的單兵素質很高,特別是近身肉搏技能,在各軍閥中獨樹一幟。不僅能打仗,西北軍的軍紀也很嚴,馮玉祥在軍中嚴禁黃賭毒,而且特別看重軍民關系,要求部隊對老百姓做到秋毫不犯。

    電影《建國大業》里有一個場景:國民黨警察正在毆打和平集合的學生和群眾,馮玉祥(陳凱歌扮)見狀,直接從士兵手里拿過槍,鳴槍示警后把警察趕跑了。
    Image

    這還真不是故意美化馮玉祥,因為他就是這樣一個人,成天穿著粗布軍裝,和普通士兵打成一片,最見不得拿槍的欺負老百姓。

    西北軍最厲害的兵種,是騎兵。中原大戰初期,馮玉祥的一支騎兵部隊曾疾馳80余里,奇襲蔣軍的歸德機場,燒毀飛機12架。而且,當時蔣介石的專列就在機場附近,守衛力量也不是很強。要不是馮玉祥的情報工作沒做到位,壓根不知道蔣介石就在附近,那歷史很可能就要被改寫了。

    既然西北軍那么強,那馮玉祥為什么早早出局了呢?原因就是馭將無方

    馮玉祥會練兵,治軍嚴,但問題是他對待將領也和對待士兵一樣,隨意打罵,動不動就罰站,把將領當成士兵來訓。更糟糕的是,他還喜歡越級管理,并且樂在其中,但引起了將領們的諸多不滿。

    所以馮玉祥最終輸在了自己的叛軍身上,前面提到的韓復榘和石友三就是典型的例子。

    還有我們熟悉的楊虎城,也是西北軍將領,在蔣馮戰爭后期投靠了蔣介石。中原大戰中,攻取潼關,斷了西北軍最后退路的,正是楊虎城。

    這里還得多啰嗦幾句,馮玉祥雖然敗了,西北軍也散了,但馮系部隊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而且,還和共產黨的關系頗深。

    中央紅軍長征的時候,有一支負責殿后的部隊,番號是紅5軍團。這支部隊就是1931年在寧都起義的原西北軍第26路軍。

    解放戰爭時期,在邯鄲戰役中起義的高樹勛,在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吳化文,都曾是西北軍的將領。最有名的,是被毛澤東稱為淮海戰役“第一個大勝利”的河基灃、張克俠起義,二人都是西北軍中的中共秘密黨員。

    Image

    電視劇《大決戰》


    好了,說完馮玉祥,再說一下蔣介石和閻錫山的軍事力量。

    一句話:都不強,但半斤八兩。

    閻錫山的軍隊特點是擅長防守,但攻擊乏術,特色兵種是大炮

    而蔣系部隊當時的情況是:裝備好,軍事素質高,但實戰經驗不如其他軍閥,黃埔系的優勢還未發揮出來。蔣系的特色兵種是飛機

    所以,中原大戰中的蔣閻作戰,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對峙,飛機對大炮,雙方守得都不錯,但進攻都不行。

    但這種對峙其實對蔣介石是有利的,因為他在所有新軍閥中,最突出的優勢就是經濟。也就是,耗得起

    經濟

    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原大戰的勝負手是“經濟”。如果說蔣介石有什么絕對實力可以“一打三”,那就是經濟。

    中原大戰何止四方博弈,簡直是N方博弈,因為大軍閥下面有小軍閥,四大軍閥之外還有雜牌軍閥。對于小軍閥和雜牌軍閥來說,為哪方效力,一個重要考量就是誰給的待遇高。

    蔣閻馮三方中,蔣介石最有錢。首先他的勢力范圍都是高稅收地區;其次他得到了江南財閥的支持;最后,蔣介石在1927年下野期間,和宋美齡完婚,于是又靠上了宋、孔兩家,以及他們背后的美國。

    閻錫山也算是有錢的,畢竟苦心經營了二三十年,但要以山西一省的財力來支撐這樣一場大戰,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馮玉祥最窮,而且當時恰逢西北三年大災,所以西北軍的軍費要依賴閻錫山。這不僅加重了閻錫山的負擔,還因為閻錫山的厚此薄彼,導致了兩軍之間的矛盾重重。

    蔣介石能在中原大戰中獲勝,有一個人物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楊永泰。楊永泰和黃郛,堪稱蔣介石的“臥龍鳳雛”,而且,楊永泰是黃郛推薦給蔣介石的。

    Image


    從蔣桂戰爭到中原大戰,蔣介石的一系列操作,其實都來自楊永泰的“削藩策”:對桂系,用軍事方法;對馮玉祥,用經濟方法;對閻錫山,用政治方法;對張學良,用外交方法。

    這一系列策略都是“對癥下藥”,西北軍就是被經濟方法給瓦解的,楊永泰稱之為“銀彈外交”

    還是以韓復榘、石友三為例,蔣介石一下子就給了500萬元(也有說是1000萬)。

    中原大戰到了后期,蔣閻雙方都在爭取張學良的支持,蔣介石直接給了東北500萬軍費,又借給張學良1000萬公債。而那時的閻錫山,只拿出了幾千塊“差旅費”,派了兩個說客去東北。

    蔣介石打起仗來就“大手大腳”的習慣,一直保持到了解放戰爭,但和中原大戰相比,最終的效果卻是完全相反的。

    政治

    閻錫山的野心受限,除了經濟,還有政治原因。

    因為他一直未能很好的解決一個問題:舉什么旗幟反蔣?

    蔣介石是“法定”的國民政府主席,如果閻錫山同樣以國民黨的身份,舉著青天白日旗來反蔣,那從法理上來說就是叛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閻錫山找到了政治上的盟友:汪精衛,計劃由汪牽頭召開“國民黨黨部擴大會議”,另組“國民政府”。

    加入反蔣聯盟,汪精衛是毫不猶豫的,但對于北上組織“擴大會議”這件事,他一開始并不積極。因為汪的勢力范圍在廣東,所以他期待張發奎和桂系的聯軍能夠在中原大戰中有所斬獲,然后在南方組閣。

    可惜,張桂聯軍不爭氣,止步于湖南戰場,所以汪精衛只好出發北上,但時間已被耽誤了不少。

    留給閻錫山的時間很少,而困難又很多,因為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特別是西山派和改組派之間勢同水火,溝通協調又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反蔣聯盟里還有很多投機分子,嘴里談著政治,眼睛其實盯著前線的軍事進展,時刻準備著見風使舵。

    這個“擴大會議”直到9月份才組成了“北平國民政府”,閻錫山于9月9日宣誓就職。但一切已經晚了,9天后,張學良終于做出了選擇,通電擁蔣。反蔣聯軍面臨蔣、張的南北夾擊,馬上就全線崩潰了。中原大戰結束。

    Image

    張學良與蔣介石

    閻錫山是個政治手段高超的軍閥,特別擅長利用“第三方優勢”,每每可以在左右逢源的過程中,于關鍵時刻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選擇。

    他的失敗其實也蠻諷刺的,因為他讓出了第三方身份,使自己處于了漩渦中心,然后被張學良當了這個“第三方”,成為了中原大戰的第二大贏家。

    張學良雖然年紀輕輕,但其實這個“第三方”當的還是很有水平。他既不急著表態,也不完全忽悠,而是給出了明確的條件:蔣介石能攻下濟南,我就擁蔣;閻錫山在津浦線能打過蚌埠,我就一定響應。

    最后,張學良兌現了承諾,蔣介石在8月份奪回濟南,張學良在9月份通電擁蔣。

    歷史有時候挺神奇的,張學良在1930年9月18日率軍入關擁蔣,戰后獲得了平津地區的控制權,他的關注重點也因此轉移到了華北。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東北事務被懈怠,邊防空虛,一年后的同一天,日本在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Image

    ImageImage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免费a级毛片久久|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模人人喊|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 97人人添人澡人人爽超碰| 午夜福利精品国产二区|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亚洲成人av|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网站|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手机观看| 激情五月开心婷婷深爱|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视频|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超碰|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三区|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严洲|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成码无人AV片在线电影网站| A毛片终身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