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醫說,說醫解案。 有意切磋,歡迎來稿。 腰痛的致病因素總體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證多屬實;腎精虧損所致者,其證多屬虛。中醫云“腰為腎之府”,可見補腎在治療腰痛方面有獨特的意義,值得高度重視。 1、麻黃附子細辛湯 【病機】陽虛感寒。 【辨證】腰腿冷痛,惡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 【組成】麻黃、附子、細辛。 2、獨活寄生湯 【病機】肝腎兩虛,氣血不足。 【辨證】腰膝痛疼,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 【組成】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黨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 (清·錢秀昌 著《傷科補要》,清嘉慶23年刊本) 3、腎著湯 【病機】寒濕之邪傷腎。 【辨證】腰重,冷痛,舌淡,苔白,脈沉遲。 【組成】炙甘草、干姜、茯苓、白術。 4、桂枝加附子湯 【病機】營衛不和,陽氣不足。 【辨證】腰腿痛疼,惡風畏寒,汗多,舌淡。 【組成】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炮附子。 (同上圖) 5、六味地黃丸 【病機】肝腎陰虛。 【辨證】腰膝酸軟,耳鳴耳聾,口燥咽干,舌紅少苔。 【組成】熟地黃、山萸肉、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6、活絡效靈丹 【病機】氣血瘀滯。 【辨證】腰部刺痛,或夜晚加重,唇暗,脈澀。 【組成】當歸、丹參,乳香、沒藥。 (同上圖) 7、腎氣丸 【病機】腎陽不足。 【辨證】腰痛腳軟,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脈虛弱。 【組成】干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8、芍藥甘草湯 【病機】陰血不足,筋脈失濡。 【辨證】腰痛,腿腳攣急,舌紅,脈弱。 【組成】芍藥、甘草。 (同上圖) 9、四妙散 【病機】濕熱下注。 【辨證】兩足麻木,痿軟,皮膚紅腫痛疼,舌紅苔膩。 【組成】蒼術、黃柏、牛膝、薏苡仁。 10、身痛逐瘀湯 【病機】瘀血痹阻經絡。 【辨證】腰痛,痛有定出,舌暗或有瘀斑,舌淡,脈澀。 【組成】羌活、五靈脂、地龍、桃仁、秦艽、川芎、紅花、牛膝、沒藥、當歸、香附、甘草。 (同上圖) 11、桂枝茯苓丸 【病機】瘀血阻滯。 【辨證】腰腿刺痛,靜脈曲張,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沉澀。 【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 編者按:錢文彥,字秀昌,號松溪,上海人。少時攻讀醫書,然未獲心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偶折左臂,得時醫楊雨蒼治愈,遂受業從學。后得接骨入骱之法及秘傳治傷之方,又參以《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第治多應手而愈。有感于內外方書汗牛充棟,而傷科一法,諸書雖載,略而不說,因輯《正骨心法》之精義,結合平素經驗,于清嘉慶戊辰(1808年)撰成《傷科補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