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浦濱江…當歷史被挖掘,建筑才可以閱讀。這里的每一家工廠,幾乎都是中國同行業的鼻祖,這里曾經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65%電廠、煤氣廠、水廠、紡織廠的誕生地,當時是遠東最大規模的工業集聚地。隨著上海城市發展升級,楊浦濱江工業退出了歷史舞臺,留下大量的老舊廠房,成為上海曾經工業建設的標志和記憶,以嶄新的面貌和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這里遍地是歷史遺址,令人駐足不前,強調歷史文脈的傳承、歷史格局的延續、工業遺存的保留,讓人們記得住城市歷史,成為楊浦濱江改造的基調。 這是楊浦濱江東段,從寧國路至定海路。 楊浦濱江電站輔機廠舊址…大橋以東2.7公里公共空間(楊浦大橋至楊樹浦發電廠)這是繼楊浦大橋以西的2.8公里岸線貫通開放后,再向大橋以東延伸的2.7公里。最新貫通的2.7公里楊浦濱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它在楊浦大橋東側,它就是中國最大的電站輔機專業制造廠——上海電站輔機廠。 上海電站輔機廠前身為創建于1921年的慎昌洋行楊樹浦路2200號工廠。電站輔機廠分為東廠區和西廠區,靠近楊浦大橋的的是西廠區。現在,電站輔機廠西廠區的濱江與熱火朝天機器轟鳴的生產年代里幾乎沒什么改變,廠房、吊車、碼頭依然如故,上海電氣的Logo依然清晰存在。 上海電氣利用保留的工業設施如龍門吊、吊車等,形成后工業碼頭景觀。 電站輔機廠碼頭以及東面農場局碼頭依然停泊著許多船舶。 ![]() ![]() ![]() ![]() ![]() ![]() ![]() ![]() ![]() ![]() ![]() ![]() ![]() 皂夢空間…上海制皂廠變身為“皂”夢空間,以制皂為主題,利用百年制皂企業的污水處理池改造成連續精致的載體,兼具景觀與體驗,依托制皂廠歷史文脈故事、制作工藝流程、產品系列作為內容,打造一個集博物展覽,手工互動和特色咖啡于一體的特色空間。 ![]() ![]() ![]() “固本、扇牌、白麗、蜂花、裕華”,聽到這些名字,相信會勾起許多老上海人的回憶。它們都是上海制皂廠最有名的香皂牌子,白麗美容香皂那句經典的廣告語“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在很多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心中,留下深深印記。 ![]() ![]() ![]() 在楊浦濱江,曾經被譽為“遠東最大制皂廠”的生產原址,變身“皂夢空間”。這里,充滿年代感的復古海報掩映在花叢中,肥皂泡形態的裝飾構成一個“奇幻花園”。皂夢空間內設有產品展示區,人們在這里品咖啡、看展覽、讀上海百年老字號故事,亦或是追憶曾經的歲月。 ![]() ![]() ![]() ![]() ![]() 坐落在楊浦濱江的白七咖啡廳由原上海制皂廠的污水處理車間改造而成,其舊工業風與現代設計交融的風格頗受市民喜愛。該融古創新的建筑設計也將實踐于楊浦濱江其余工業遺存,通過新文創方式表現浦江歷史。 ![]() ![]() 漫步在穿越160年近代工業文明的道路上,時空橫跨,歷史交錯。楊浦濱江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創造了中國“百年工業”眾多之最,是中國工業復興的重要歷史見證。 ![]() ![]() ![]() ![]() ![]() ![]() ![]() ![]() ![]() ![]() 沿江棧道從電站輔機廠開始,連通著國棉九廠,十廠,十二廠,電站輔機東廠,肥皂廠,楊樹浦煤場,上海煤氣廠...... ![]() ![]() ![]() ![]() 楊樹浦發電廠籌建于1910年,1911年上海工部局電氣處興建江邊電站[2],1913年4月12日正式發電,是中國較早建造的大型發電廠之一。楊樹浦發電廠曾有一座高達105米的大煙囪,是當時中國最高的建筑物。它就像屹立在黃浦江邊的一座航標燈,遠洋輪船進入吳淞口,船上的乘客一看見它便知抵達了上海。在如今的楊浦濱江棧道上,還可以看到兩根靜靜矗立的煙囪,它們是楊樹浦發電廠分別于1979年和1998年建造的。 ![]() ![]() ![]() ![]() ![]() 大片木質棧橋沿江而設,這里是一處濱江親水平臺,漫步橋上,碧空如洗、涼風拂面,楊浦濱江東段風光一覽無余。 ![]() ![]() ![]() ![]() ![]() ![]() ![]() ![]() ![]() ![]() 楊浦濱江,樹木郁蔥,鳥語花香,一個古老的工業基地,如今散發著醇酒一般的清香,甘甜而濃郁的氣息,讓置身其間的人們,身心沉醉! ![]() ![]() ![]() ![]() ![]() ![]() ![]() 當年上海鍋爐廠的廠房如今成了供市民休憩活動的開放場所。這個被稱為“共生構架”的殘缺建筑原為鍋爐廠(1953-1979)期間建成的一處老廠房,因規劃道路而被需要拆除。設計利用道路斜切角度,對原廠房結構一半拆除、一半保留并加固的策略,形成了特殊形態和幾何關系。 ![]() ![]() ![]() 綠地中大量使用了“石籠墻”,原材料就來源于老廠房被敲開的地坪,既美觀又增加了野趣,也非常環保。 ![]() ![]() ![]() ![]() ![]() ![]() 夜景工業是楊浦的底色,創新是楊浦的足跡,“紅色銹跡”應保留并注入全新內涵。楊浦濱江會以“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為驅動力,以歷史感、智慧型、生態性和生活化為設計理念,加速打造世界級濱水岸線,實現“鐵銹帶”的復興奇跡。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上海 滬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