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夫,中醫內科學碩士,執業中醫師。記錄我的中醫人生,臨床看病、讀書心得、所思所感,冷暖人生,不敢自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但也是進與病謀,退與心謀……堅持半日臨證半日讀書。 感冒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仲景先師用來治療感冒的——麻黃湯。 中醫講感冒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正虛感冒(氣虛、陽虛、陰虛)。 而麻黃湯專為風寒感冒設計。 風寒感冒的典型表現有什么呢? “惡寒發熱,頭疼身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風寒之邪侵襲肌表,體表的營衛之氣首當其沖。 中醫講寒邪主收引凝滯,傷于衛,則致衛陽被遏,使其“溫分肉”功能失調,肌表不能得到正常的溫煦,故惡寒; 衛氣向外抗邪,正邪相爭,則發熱; 正邪交爭于頭部,經氣不利,則頭疼; 寒邪束表,湊理閉塞, 使衛氣“司開合”功能失調,汗液不能外泄則無汗。 傷于營,則致營陰郁滯不暢,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故身痛。 肺主氣屬衛,外治皮毛,亦主表,寒邪外束于表,影響肺氣的宣肅下行,則上逆為喘。 舌苔薄白,脈浮緊,皆是風寒襲表的反映。 故本證屬邪實而正不虛的風寒表實證。這種人體質偏于壯實,肌肉豐厚,黃腫發胖而身體困倦;皮膚干燥粗糙,平素不易出汗;經常容易腰腿痛;口不干渴、小便清長;女性則月經延后、經量少或閉經;經常大便不成形或腹脹腹瀉;最典型的人物體質特征呢,就是水滸傳里面的“李逵”。 李逵 象李逵這樣的人感冒了,腰腿痛了,或者頭痛了,我們就可以給他開2付麻黃湯。 麻黃湯:麻黃去節三兩,桂枝二兩,杏仁去皮尖七十個,甘草炙一兩。 麻黃味苦辛性溫,歸肺與膀胱經,“乃肺經專藥”(《本草綱目》卷15), “善行肌表衛分,為發汗之主藥”《上成方便讀》卷1),本方用之,開湊發汗,驅在表之風寒,以除致病之因;宣肺平喘, 泄閉郁之肺氣,以復肺氣之宣發。 由于本方證屬衛郁營滯,單用麻黃發汗, 只能解衛氣之閉郁,所以又用透營達衛的桂枝,解肌發表,“引營分之邪, 達之肌表”(《醫方集解·發表之劑》),助麻黃解表逐邪,增強發汗之力;溫通血脈,暢行營陰,使疼痛之證得解,此如汪琥所言:“今麻黃湯內用桂枝者,以寒傷營,桂枝亦營中藥,能通血脈而發散寒邪,兼佐麻黃而泄營衛之邪實”(《傷寒論辨 證廣注》卷1)。 杏仁苦而微溫,“主咳逆上氣”(《神農本草經》卷3),“功專降氣, 氣降則痰消嗽止”(《本草便讀》卷3),用之降利肺氣。 麻黃+杏仁,一宣一降, 以恢復肺氣之宣降,加強宣肺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助麻、杏以止咳平 喘,又能益氣和中,調和藥性。 麻黃湯乃發汗解表之主方,清代太醫院吳謙等謂此方“為仲景開表逐邪發汗第一峻藥也”(《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卷2)。風寒束表的病機特點是腠理閉塞,營陰郁滯, 肺失宣降,本方用麻黃配桂枝及杏仁,以開腠暢營宣肺,為后世奠定了治療風寒感冒用發表散寒藥的思路及組方結構。 生活中在使用本方的過程中,可以靈活化裁。舉幾個例子: ①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蒼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竅; ②若挾濕邪而兼見骨節酸痛,加蒼術、羌活或獨活(羌活主上半身痛,獨活主下半身痛),以祛風除濕; ③若兼有里熱,見煩躁、口干、咽痛,加石膏、黃芩、桔梗以清瀉郁熱,利咽止痛;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里! 郭大夫會定期分享自己對中醫的看病,診病心得,失敗案例,成長感悟……點擊下方公眾號“艾草中一”,不迷路! 下方留言已開通,歡迎留言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