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來說,如我國的和尚與尼姑一樣,修士和修女也是終生不婚的。德國這對夫妻與眾不同,他是修士、她是修女,他們走過了大半人生,甚至大多數時光都奉獻給了“上帝”,卻在晚年決定走進婚姻,成全“人間愛戀”。這不是小說、電影中的橋段,而是真正發生在德國的一段曠世奇戀。 現年66歲的方濟各會修士烏里希在侍奉“上帝”42年后,離開了修道院,與前修女貝特(77歲)步入婚姻殿堂,組成了自己的家庭。 ![]() 相愛十載,終于在2020年結婚:烏里希和貝特在拉赫湖邊散步 烏里希·海寧從不曾戀愛過,直到遇到了貝特,才覓得一生摯愛。仿佛,他們一生都在等待著彼此,如今終于相逢、相知、相守。 貝特坐在位于萊法州的家里,徐徐說道:“我幾乎已經放棄找個伴兒了,然而上帝卻給我送來了一個天使。”她不由落淚了,那應該是幸福的淚水,她的丈夫擁抱著她說:“如果我沒有遇到她,我會一輩子留在修道院。” 其實,他們本來就如兩條平行線,是不會有交集的。貝特于1963年在黑森州Rüdesheim的本篤會修道院成為修女,烏里希在萊法州Waldbreitbach于1977年成為方濟各會修道院的一名修士。對于這樣的身份而言,只會是單身,伴侶或婚姻都是禁止的。 ![]() 彼時,烏里希是方濟各會的修士,管理著20名修士,每天他們一起恪守教規修行;貝特是本篤會的修女 但是,貝特在當了11年修女后離開了修道院,“我從事藝術行業,走出修道院擁有更多可能性。”她從事基督教繪畫,曾在1983年有過一段短暫的關系,生下一個女兒,但一直未曾有過伴侶。正如她之于烏里希一樣,烏里希對她而言也是特別的,他們都是第一個給對方“家”的人。 一見鐘情——相識即相戀。2009年,貝特收到烏里希的邀請信函——參加他所在修道院的論壇。那次會面對于二人而言仿佛一場煙花盛宴,他們陷入了不可思議的瘋狂愛戀。 貝特回憶道:“當我從論壇回到家,我女兒立即察覺到了:'媽媽,你戀愛了!’烏里希和我后來去散步,坦露他的過往,最后,我說:'我的房子也是你的房子。’”(小敗:此處“房子”也指“家”。) 那時候,烏里希猶豫了。他在修道院住了30年,領導著20名修士,每天一起過著“單調”而規律的生活——祈禱、吃飯。烏里希說:“我當時需要時間。貝特的第一個擁抱于我而言有著豐富的意義,對我的同修們深懷感激。” ![]() 1997年,烏里希與當時德國勞工部長Norbert Blüm(左)及主教Hermann Josef Spital(右)談話中 二人此后經常通電話、互相寫信,貝特經常修道院看望烏里希,并作為正式客人在那里過夜,他也常在她家過夜——秘密地。這樣的交往方式一直持續了10年,2019年,烏里希告訴了其他的修士們:“我要離開了。” 烏里希回憶:“那是非常痛苦的。進修道院容易,離開的時候就不那么輕松了。”曾在教會中地位不低的烏里希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宗教事業”,脫掉穿了半輩子的教士服,帶著四個行李箱搬到了貝特家。2020年3月19日,他們正式登記結婚,終于開啟了他們新的幸福篇章。由于新冠疫情,婚禮計劃于今年在教堂舉行。 ![]() 海寧夫婦一起作畫,最新作品“大地母親” 他仍然相信“修士不婚”教規是正確的:“沒有'獨身主義、貧寒和服從’的修道院就不是修道院了。”愛人離開了修道院,貝特也松了口氣:“他是一個那么了不起的人,那么的傾聽者,我們可以一起作畫、一起祈禱。” 那么,上帝呢?上帝他老人家會因為他們離開修道生氣嗎?烏里希:“不,上帝也希望我們過好自己的生活。希望還能長長久久地(在一起)。” (來源:德媒Bil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