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現在工作不好找,其實就看愿意不愿意。 都說房產有“金九十銀”的說法,其實招聘也有。就像這兩天,興慶區公開招募公益性崗位1000個,還有一些公司招聘高層次人員,都是要求很嚴格,第一個硬性標準要求就是研究生畢業及以上,另一個是年齡要求三十歲以下。所以說讀書要努力,不要吊在中間,這就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 比如這個公益性崗位面向的都是轄區內符合安置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進行招募。并且是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按需設崗、以崗聘任、在崗領補、有序退崗”的管理機制。要是211畢業的還好意思去搶這個職位嗎? 最近985畢業的大學生大量涌入縣城就是在提醒人們,就業觀已經在改變,努力學習沒錯,錯在努力的方向不對,死讀書的時代已經過去,要迎合社會做出專業調整,要使自己變得更強大,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這樣在哪里都會有自己的位置。因為現在其實不是“用工荒”,也不是不好找工作,關鍵是心態。 現在就業難的主要是很多大學生群體。這個群體首先就是心態問題,普遍是浮躁、急功近利的就業心態;其次是眾多家長的“人才觀”,焦慮使得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各種“雞娃”,一直到大學畢業。 他們覺得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經濟支出不計其數,認為既然孩子受了高等教育,就應有出息,應該干一份體面工作,這樣心里才能平衡。舍不得孩子各種吃苦,讓他們喪失面對社會摔打的勇氣和信心。 重拾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什么時候才能不焦慮呢? 剛才就威記碰到一個老鄰居,這個阿姨以前和威記一個小區,平時也老打招呼,后來她搬過來了。幾年不見她感覺她憔悴了,一下子感覺老了很多。 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她孩子都大學畢業了,不好好工作,才畢業三年,換了七八個工作了,辭職的理由也常見,比如有的工作要常加班;有的單位工資低不說,干活還多;有的則是超出能力范圍,扛不住。總之各種辭職理由,這讓她犯愁。 很多人都覺得找工作難,就像威記天天辛苦搬磚,還覺得朝不保夕。她孩子卻老換,覺得不滿意,真是人不能比啊。她孩子大學讀的是名牌大學,也不知道是985還是211,反正專業也不錯。大城市不想待,想著回來近也不錯,起碼不用每年來回跑。 她說早知道孩子這樣,不如讓孩子留在大城市算了。威記算是感受到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 其實,銀川的工作機會還是挺多的,像那些公益性崗位和高端的人才崗位,不怕你去,就怕你不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