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159條: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糧湯方 赤石脂一斤 禹余糧一斤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注釋:傷寒表證,服了瀉下的湯藥,導致腹瀉不止,胃脘部痞脹硬結。醫生用瀉心湯治療,又用其它藥攻下,導致腹瀉不止,醫生又以理中湯投之,結果腹瀉更甚。究其原因,是因為理中湯是治療中焦虛寒腹瀉證之劑,而此種下利責在下焦不固,應當用赤石脂禹余糧湯主治。如果用赤石脂禹余糧湯仍然腹瀉不止的,則恐怕屬水濕內盛之腹瀉,應當用分利小便法治療。 按:此條看作治療下利四法,更有利于指導臨床: 一、中焦氣機不利的心下痞硬、下利,用燮理升降法治療,方用瀉心湯類方,補中和胃,消痞止利,如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等; 二、脾陽虛、寒濕下注的下利,用溫中補虛法治療,方用理中湯類方,溫中健脾,散寒除濕,如理中湯、附子理中丸等; 三、下利滑脫,關門不固的下利,用澀腸固脫法治療,方用赤石脂禹余糧湯溫澀固脫; 四、下焦氣化失司,清濁不分,水液偏滲大腸的下利,用利小便實大便法,方用五苓散類方,化氣行水,分消止利。 通過《傷寒論》此條論述,我們可以舉一反三,擴展我們臨床的思路。因為臨證中,下利不止的原因很多,虛實寒熱者有之,病證夾雜者亦有之,應做到“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