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的第一段,列寧就開門見山地說:“統一物之分為 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p> “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是指統一體中存在著兩個“矛盾著的部分,”或者相互矛盾的對立面存在于統一體中。這就是辯證法講的矛盾或對立統一,也就是列寧作為辯證法的核心的對立面的統一。 “辯證法的實質”是指辯證法的最根本、最本質的東西。 辯證法是揭示宇宙最一般的性質和規律的,但是,辯證法的范疇和命題并不都是并列和同等的,而是有著不同的層次和級別的。 其中有的是基本的和主要的,有的是非基本的和次要的,它們之間也存在著類似于決定和被決定、表現和被表現的關系。 而辯證法的實質,就是最根本、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是最主要、 最本質的范疇和命題。列寧在肯定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之 后,在括號中指出:“是辯證法的'本質’之一,是它的主要特點或特征之一,甚至是它的最主要的特點或特征。” 這說明,列寧還在考慮如何確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如何恰當地規定對立統一規律在辯證法中的重要意義。但是,盡管這里列寧還在斟酌,我們仍然可以從這種步步加碼的趨勢中看出,列寧是強調對立統一 規律的特殊重要性的。而這里所謂的“實質”也就是最主要、最本質的特征,或者說是最根本的規律。 ![]() 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客觀辯證法的正確反映。 客觀辯證法表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質就是矛盾,列寧指出: “就本來的意義說,辯證法就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 ”因此,科學地揭示“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的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規律或學說,自然就成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陀^辯證法還表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而互動、變化和發展的本質也正是矛盾。 列寧說,“運動是(時間如空間的)不間斷性與(時間和空間的)間斷性的統一,運動是矛盾,是矛盾的統一?!币磺惺挛锏倪\動,變化和 發展,都是以它本身的矛盾作為內在動力和實在內容的,沒有矛盾也就沒有運動。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規律和學說,正確地揭示了客觀辯證法的矛盾運動,因而它必然成為唯物辯證法的本質或實 質。列寧又說:“這里也有辯證法的本質。對立面的統一、同一 這個公式正是表現著這個本質。” 辯證法既是世界觀,又是認識論?!?strong>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這是指的客觀世界的普遍性質和規律;“對它的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這是指的認識過程必須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指導, 對立統一規律也是認識過程的普遍性質和規律。列寧關于辯證法的實質的表述,一方面說明了世界觀和認識論、辯證法和認識論 的一致,客觀的辯證法決定人們認識的辯證法,另一方面也強調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認識的辯證過程的最根本、最本質的規律。 ![]() 列寧在《問題》中明確肯定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這就深刻地說明了為什么可以把辯證法簡要地確定為關于對立面的統一的學說,為什么對立統一規律在唯物辯證法體系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對立面的統一之所以成為辯證法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和根據就在于它本身是辯證法的實質。 核心和實質是密切聯系又有區別的。“核心”主要是就一個整體或體系中各個部分的關系而言的,無論是事物的有機結構和學說的完整體系,它的每一個部分在整體的聯系中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和處于一定的地位,而處于中心地位和領導(主導)作用的,就是核心或核心部分。 “實質”主要是就事物和學說的總體內容而言的,無論是客觀事物和理論學說,凡是能說明它的最根本的性質和最主要的特征的,就可以說是它的實質。這種實質是貫串于事物整體和理論內容的各個方面的。由于對立統一是辯證法最根本的性質和最主要的特征,它貫串于辯證法內容各方面,所以我們在建立和表述唯物辯證法 的體系時,它必然處于核心地位和發揮主導作用??梢?,列寧關 于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的規定,是對他關于對立統一是辯證 法核心的思想的論證,說明和深刻發揮。 毛主席的《矛盾論》,根據列寧的《問題》中的這一思想, 在總結中國革命實踐的基礎上,明確地把對立統一稱為辯證法的最根本的規律,進一步說明和發揮了列寧的思想?!睹苷摗?中引用和轉述列寧的論述共有十四處,其中一半就引自《問題》 這篇短文。 ![]() 列寧關于辯證法實質的思想是人類思想史的總結列寧規定了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之后,接著就指出:“黑格爾也正是這樣提問題的”。并在第一段的二個括號中指出要參看赫拉克利特和亞里士多德關于這方面的觀點。這就表明,列寧關于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這個結論,是考察了從古代到近代的辯證法思想家的哲學,批判地繼承他們的合理思想而得出的。 事實上,列寧的《問題》正是在研究黑格爾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赫拉克利特和亞里士多德時寫下的;《問題》中關于辯證法實質的思想,也正是列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概括無產階級的革命經驗和這些實踐對哲學的檢驗, 總結人類認識發展的優秀成果而產生的科學結論。 首先,在《問 題》中就明確指出:“參看拉薩爾所著《赫拉克利特的哲學》一書第3篇(《論認識》)開頭所引用的斐洛關于赫拉克利特的一 段話”。這段斐格的引文,列寧在赫拉克利特哲學摘要中也作摘錄:“因為統一物是由兩個對立面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為兩半 時,這兩個對立面就顯露出來了。用古希臘人的話來說,他們的偉大而光榮的赫拉克利特不就是把這個原理作為自己哲學的中心并作為一個新的發現而引以自豪嗎?” ![]() 這段引文說明,早在二千五百年前,赫拉克利特就已經把對立統一作為自己辯證法哲學的中心了。盡管他的辯證法還是原始、素樸、直觀的, 但是他第一次明白地表述了辯證法世界觀,“在赫拉克利特看來,世界的基本規律是'向對立面轉化的規律’。”《問題》中提出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就是直接借鑒赫拉克 利特把對立統一作為哲學的中心和把對立面轉化作為基本規律 的。 其次,列寧在提出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時又指出:“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學》中經常在這周圍兜圈子,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爭。”亞里士多德系統地闡明了形式邏輯,但他有時夸大了形式邏輯的作用,他認為:“同樣屬性在同一情況下不能同時屬于又不屬于同一主題”這個形式邏 輯的矛盾律,是最確實、最可說是不證自明的原理,他從這一立場出發批判辯證家。 他說:“傳聞赫拉克利特曾說'同樣的事物可以為是亦可以為非是’,這是任何人所不能置信的。”“我們現在認為任何事物不可能在同時既是而又非是,并且認為這原理能自明為一切原理中最是無可爭論的原理。”這樣,他就從形式邏輯走上了形而上學。但是亞里士多德又是主張運動變化的,他反對靜止不變的形而上學思想,于是他就陷入了二難境地。 ![]() 亞里士多德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和說明變化, 他提出了現實和潛能這對范疇。他說:“同一事物在潛能中可以同時涵有一個對成的兩端,但在實現時,就不能再涵有兩端 了。”由于潛能可以涵有矛盾的兩端, 因而潛能和現實也就可以成為相互矛盾的兩端。而所謂變化也就是潛能變為現實。 這樣,亞里士多德就用現實和潛能的對立統 一取代了赫拉克利特的存在與非存在的對立統一,他反對現實事物中存在與非存在的同一,卻說明了事物在潛能中存在與非存在 的同一。這就是列寧講的,他“沒有掌握辯證法”,但又“到處顯露出辯證法的活的萌芽和探索?!彼磳绽死氐膶α⒔y 一,但又探討了現實與潛能的對立統一以及其他一些矛盾的范疇,這就是亞里士多德經常在對立統一周圍“兜圈子”。 圍繞著它在不斷地提出、尋求和探索辯證法的問題??梢?,列寧關于辯證法的實質的結論,也是吸取了亞里士多德這種“兜圈子”的經驗教訓的,吸取了他的“辯證法的活的萌芽和探索”中的精華的。最后,列寧《哲學筆記》的主要內容就是研究和批判地改造黑格爾的辯證法,關于對立統一是辯證法實質的命題,就是這種 研究和改造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在《邏輯學》摘要中列寧十分重視黑格爾關于矛盾是事物本質和運動根源的思想,在《哲學 史講演錄》摘要中也十分重視黑格爾關于“在對象的本質中發現 本質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本來意義上的辯證法)”的思想??梢?,黑格爾的辯證法實際上是把對立統一或矛盾作為實質的。所以,列寧在《問題》中指出:“黑格爾也正是這樣 提問題的。” 總之,從列寧在《問題》中提及這三位辯證法家,以及《哲學筆記》中對這三人的辯證法思想進行研究這兩個事實說明,列寧關于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的結論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吸取了從古到今的辯證法家的合理思想的,是人類認識史的總結。當然,列寧對歷史優秀遺產的吸取,不是簡單的繼承,而是革命地 改造和批判地繼承,是推陳出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