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60年代曾發生過一次“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的爭論。這場爭論本來是一場學術上的討論,后來由于康生插手,學術討論變成了一場政治迫害。那么,作為理論問題,還是可以繼續討論的。 首先,如果把一分為二和合二而一作為對立統一規律的簡稱來理解,我認為都是可以的,因為它們指的都是矛盾雙方具有對立和統一的關系。 一分為二是說一個事物是統一的,又是對立的;合二而一是說一個事物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前者是在統一中掌握對立,后者是在對立中掌握統一。強調的重點不同,但所包含的內容卻是一致的。 ![]() 不能認為一分為二只有對立,沒有統一;合二而一只有統一,沒有對立。對立統一規律的這兩種表述方式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即以列寧的《哲學筆記》來看,類似這兩種表述方式的提法都有。 例如列寧說:“辯證的東西='在對立面的統一中把握對立面'。”“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這些提法都是與一分為二類似的。 同時列寧也說過類似合二而一的話,比如他說:“辯證法是一種學說,它研究對立面怎樣才能夠同……”當然,這些話如果細加推敲,也可以找出不少差異,但它們都是在描寫一個事物的內在矛盾。至于其間的差異,在我看來是次要的。 其次,如果把它們作為事物運動過程來理解,二者顯然是不同的。一分二是先有一,后有二,說的是分化過程;合二而一是先有二,后有一,說的是結合過程。 ![]() 這兩種過程毫無疑問是廣泛存在的,往往又是同時存在的,即分和合的過程。原始的地球是很單調的,而今天的地球則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的,它無疑是分化的結果。 最初從無機物中分化出有機物,后來又從原始生物中分化出動物和植物,生生不已,今天地球已發現有一百多萬種動物,幾十萬種植物,十多萬種微生物,最后出現了人類。但是,如果只有分而無合,也沒有今天這個物種繁衍、生機勃勃的地球。 沒有原子合成分子,沒有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就不會有有機物質;沒有對食物的攝入和同化,就沒有生命活動,沒有環境對生物體的影響和滲透就不會有生物的變異。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也是這樣,民族的出現有分也有合,國家的形成有合也有分。 ![]() 1875年愛森那赫派和拉薩爾派合并成為統一的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1903年統一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為布爾什維克派和孟什維克派。人的思維有分析也有綜合,科學的歷史有分化也有融合。一方面是科學越分越細,另一方面是具有綜合性質的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橫斷學科的大量涌現。 不僅如此,分的過程往往就是合的過程;反之亦然?;瘜W變化中的化合與分解往往是同時進行的,例如木材的燃燒一方面是木材分子的分解,另一方面是水以及其他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攝食,就生物來講是合,但就生物的環境來講則是分。 總之,世界的發展是一個多樣化、復雜化的過程,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充實,其中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合也是不可少的。 ![]() 二、一分為二還是一分為三?我們說一分為二是對立統一規律的簡稱。但有些同志卻認為,事物不是一分為二,而是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多,也就是說,事物的規律不是對立的統一,而是三者的統一或多者的統一?;蛘哒f,一分為二排斥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多,而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多卻可以包含一分為二。我認為這種觀點難以成立。 我們知道,唯物辯證法或矛盾辯證法雖然主張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卻從來沒有否定事物是由多種因素所構成的。事實上,普遍聯系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概念,其中無疑包含一分為多的思想。 恩格斯曾經高度贊揚古希臘樸素辯證法的普遍聯系思想,指出:“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恩格斯有時就直截了當地把辯證法定義為“關于普遍聯系的科學”。 ![]() 他也不否認事物是一分為三的。他特別反對把事物分為絕對對立的兩個極端,反對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進行思維,認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話”是道地的形而上學思維。恩格斯認為,“辯證的思維方法同樣不知道什么嚴格的界線,不知道什么絕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學的差異互相轉移,除了'非此即彼!’又在恰當的地方承認'亦此亦彼!” 列寧同樣不否認一分為多和一分為三。在《哲學筆記》中他多次提到普遍聯系的原則或統一原則,后來又說:“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須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中介’。” 列寧在分析哲學基本流派時,除了分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基本流派而外,一再談到中間派,認為他們動搖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具有不同比例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因素。他說:“恩格斯把休謨和康德的信徒放在這兩者之間,稱他們為不可知論者,因為他們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p> 不必再引證其他材料了。一切材料都說明,認為辯證法只承認一分為二,否認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多,完全是一種誤解。 ![]() 那么,辯證法認為事物是一分為二的,還有什么意義呢?是否可以拋棄呢?不能拋棄,這涉及辯證法的核心究竟是一分為二還是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多的問題。我們認為辯證法的核心只是一分為二,而不是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多。 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這一論斷是列寧明確提出來的,但這一思想不但馬克思和恩格斯有,不但黑格爾有,而且為兩千多年中外辯證法思想家所共有,列寧的論斷是對兩千多年辯證法發展史的總結。 中外古今的辯證法家的最偉大貢獻就是發現任何一個事物和任何一個概念都有一個相反的方面,正反兩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辯證法是關于運動的科學,但只承認運動是膚淺的,只有承認了運動的內在動力——對立統一的規律,才抓住了辯證法的核心。 ![]() 辯證法是關于普遍聯系的科學,但只承認普遍聯系是膚淺的,只有承認了最根本的聯系——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才抓住了辯證法的核心。 現代系統論無疑可以其新的成果來豐富唯物辯證法,但作為一門具體的橫斷學科,決不能取代唯物辯證法,正如唯物辯證法不能取代系統論一樣。而且,作為一門具體學科,唯物辯證法對它也有指導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對立統一規律也將起核心作用。 假如在一個系統中,妥善調整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以求得最大功能,獲得最佳效果,就有賴于對各種矛盾的正確解決。 辯證法的核心是矛盾,不是系統。一分為多決不能代替一分為二成為辯證法的核心。一分為三,正如前面已指出過的,是一分為二的推演或產物,是從屬于一分為二的,當然也不能代替一分為二成為辯證法的核心。 |
|
來自: 昵稱3702384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