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禤國維教授系統性紅斑狼瘡辨治觀淺析 禤國維教授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國家級名老中醫,博士后導師,從事中西醫結合皮膚病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載,醫術精湛,經驗豐富,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的論治觀點鮮明,獲效良多。筆者現將禤教授的辨治觀淺析如下。 1.察病機,腎虛為本 在中醫文獻中無系統性紅斑狼瘡( SIE)病名的記載,其內涵分屬于“紅蝴蝶”“濕熱發斑”“日曬瘡”“虛勞”等范疇。本病損害涉及多個器官、組織,臨床表現復雜多端,病勢纏綿,反復難愈。歷代醫家對其病機的認識及辨證分型均不盡相同,有血瘀論、熱毒論、陰虛論等,治法頗多。 禤教授認為,本病發病或外感,或內傷,或飲食勞欲所誘,然諸多因素必本于機體正氣虧虛,腎元不足。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亦為一身陰陽之根本,腎虛不足,百病由是而生。《景岳全書·虛損》云:“腎水虧,則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腎水虧,則水不歸源而脾痰起;腎水虧,則心腎不交而神色敗;腎水虧,則盜傷肺氣而喘嗽頻;故日:虛邪之至,害必歸腎;五臟之傷,窮必歸腎。”腎虛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尤以陰虛常見;腎虛時,五臟六腑皆不足,邪毒易侵犯各臟。血屬陰,氣屬陽,陰陽不調,則血流不暢,故易造成氣血失運而致經絡阻滯,形成經脈滯澀,如復遇日光照射,邪毒化火,迫血妄行則發生紅斑。或因久病失養,耗傷氣陰,致使虛火內生、內燥出現。先天稟賦不足、腎陰虛損、熱毒內熾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這與西醫學認為本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影響而發病的認識也是一致的。 因水虧火旺,津液不足,膚失濡養,腠理不密,再加日光曝曬,外邪侵襲,內外之邪相互搏結,或情志不舒或過度疲勞繼而誘發本病。西醫學研究發現,SLE起病后5年內幾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腎小球異常,導致狼瘡性腎炎者高達40%~75%。亦常見心、肺、胸膜、皮膚、肌肉、血管、關節受損的病理表現。從中醫角度來看,大多與損傷腎有關。 總之,腎之陰虛為其病本,腎陰衰憊,五臟受損,五臟之傷,又窮必歸腎,如此循環反復,使病情復雜。 2.辨虛實,病證結合 觀之臨床,本病雖以腎虛為本,但常見諸多毒瘀標實之象。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氣血經絡循行暢達,則臟腑、皮毛、筋骨、肌肉得以濡養,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榻教授認為,本病多因稟賦不足,或七情內傷,或勞累過度,以致陰陽失衡、氣血失和、經絡受阻,風火寒濕之邪極易乘虛入侵;兼因腠理不密,日光暴曬,外受熱毒,熱毒入里,瘀阻脈絡,而內傷臟腑,外阻肌膚。熱毒熾盛,燔灼營血,可引起急性發作;疾病后期又多陰損及陽,累及心、肝、脾、腎等臟,表現為上實下虛,上熱下寒,水火不濟,陰陽失調的復雜證候。毒瘀痹阻的標實之象,或多或少,或隱或現,或以為主,或以兼夾,本虛標實,變化多端,局部致皮膚、肌肉、關節受累,甚則心、肝、脾、肺、腎五臟六腑俱損。臨床表現復雜,病情反復遷延,故臨床辨證須明辨虛實主次,宜辨病與辨證相結合。首先運用西醫學檢驗手段,對本病進行確診,然后再運用中醫四診八綱進行辨證分型施治。針對病程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投方用藥,將中醫辨證論治原則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方可取得滿意療效。 3.補腎陰,標本兼治 本病雖病機復雜,但虛虛實實之中,腎陰虧虛而瘀毒內蘊是貫穿病程之主線,補腎滋陰為其治療前提。本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顏面紅斑、身熱起伏、脫發、面赤潮紅、頭目眩暈、腰膝酸痛、勞則加重;女子月經不調,經色紫暗,或經來腹痛,甚則閉經;反復口舌生瘡,肌膚瘀點、瘀斑,舌質暗紅或有瘀點,苔黃,脈細數等。裼教授強調以補腎陰、解瘀毒,標本兼治的原則。方藥常以六味地黃加生地黃、益母草等為基本方,并隨證加減。方中生地黃味甘、微寒,氣薄味厚,沉而降,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之功。熟地黃味甘、住溫,能補血滋陰、益精填髓,四物、六味以之為君,其性沉降靜守,能平其躁動上升之虛火。益母草活血化瘀、調經、利水,常用于婦女經、產諸疾,近來亦用于腎臟疾病的治療,對于利尿消腫、改善腎功能有效。應用六味地黃湯加味,以陰配陽。諸藥配伍,補虛瀉實,標本兼顧,補而不滯,瀉而不虛,正所謂“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以致和平”。現代研究表明,六味地黃湯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使機體自我修復能力得以調動,從而逐步調整陰陽的失衡。當然SLE臨床表現錯綜復雜,除腎虛瘀毒外,尚有毒熱熾盛、脾腎陽虛、風濕熱痹等其他證型,應辨證施以祛風散寒、溫補脾'腎、化飲利水、涼血解毒等法。 4.重療效,中西并舉 禤教授認為,SLE常累及多個臟器系統,臨床癥狀復雜纏綿,病情重、發展快、預后差,有時會出現危癥,臨床應用西藥的搶救措施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是治療SLE有效的方法,但需長期大劑量服用;雷公藤、火把花根片治療SLE亦有確切療效。以上藥物長期服用均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有時甚至大于其治療作用。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病的特點,可明顯減少激素的不良反應,提高SLE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重視中西結合的治療。 另外,根據病變臟腑、病程分期之不同,辨證施治亦有所變化。如狼瘡性腎炎多以解毒、活血、通絡立法,在辨證分型論治的基礎上,加強的松、雷公藤片、雙嘧達莫;心臟損害者,則主張以清熱利水、養心安神為主,以生地黃、玄參、生薏苡仁等為基本方隨證加減。在疾病初期和病情活動期出現高熱、關節痛、斑疹等癥狀時,以激素治療為主,保護重要臟器,同時使用清熱解毒、涼血護陰的中藥。病情控制后,由于炎癥病變的破壞與消耗,機體抵抗力降低,加之大劑量應用激素,引起機體的代謝和內分泌紊亂,水、電解質平衡失調。此為毒熱耗傷陰血,體內氣血兩傷,可出現神倦乏力、心煩不眠、五心煩熱、低熱纏綿、自汗盜汗、舌紅少苔等癥狀,辨證為腎陰血陰虧耗、氣陰兩傷、陰陽失調。治宜扶正驅邪、養陰益氣、調和陰陽。此時應以中藥為主,調整機體陰陽氣血及臟腑功能,增強免疫力。禤教授認為,急性期和活動期以中藥與激素聯合應用能發揮協同作用,病情穩定期或未服用激素的早期患者可單用中藥或結合少量激素治療。中西醫結合既能減少激素酌毒副作用,又能穩定病情、恢復體質,是治療SLE的有效途徑。 (摘自《國醫大師禤國維》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2016年3月第一版,第296-29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