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填海是一個廣為人知的神話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炎帝的女兒女娃。關于精衛填海還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人看到了精衛填海這四個字大為詫異:沒聽說這個大奸賊干過這么辛苦的活呀!精衛是政府首腦,怎么可能去干填海這么辛苦的差事?原來他把神話傳說中的精衛當成了偽政權的精衛。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精衛填海確實很辛苦,那么精衛為什么填海呢?
01精衛命名
山海經是我國最早記載了一系列神話傳說的古籍,包括刑天舞干戚,夸父追日等傳說,在《北次三經》中記載了一段關于精衛填海的故事。北次三經第二十二座山是發鳩之山,在這座山上有許多柘木。這座山上有一只鳥被叫作精衛鳥,精衛鳥的外貌是這樣的,“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
也就是說精衛外貌看起來像一只烏鴉,但它的腦袋上有花紋,鳥喙是白色的,爪子是紅色的,與一般的烏鴉長得不一樣。精衛鳥的鳴叫聲很特別,它鳴叫時發出的聲音就是“精衛!精衛!”的聲音。這是山海經里一個普遍的現象,許多鳥獸發出的聲音都是自己名字的聲音。或者反過來說,許多鳥獸都是以它們發出的聲音命名的。
02交互界面
以鳥獸的鳴叫聲命名不奇怪,而是鳥獸的鳴叫聲很奇怪。這些鳥獸的鳴叫聲不像是動物發出的叫聲,倒是有些像人類給生物命名的聲音。動物想發出如此復雜的聲音是很難想象的,除非動物們都成了童話故事中的樣子,都會說人類的語言。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創世紀中說神把各種動物領到亞當的面前,亞當把他們叫作什么,那些動物就叫什么名字。山海經是山海圖的配套文字,所以很可能山海圖上的精衛圖像是可以發出聲音的。
發聲的方式有可能是觸摸的方式,比如現代的觸摸屏交互方式;也有可能根據人的視線注視的方位自動發聲,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山海圖很可能是一件高科技物品。這樣的技術在科幻電影中出現過:通過攝像頭跟蹤人的瞳孔,然后向人眼投放相關的圖像,給人制造出一個虛假場景。當然不能有多個人同時出現,否則投放出來的場景就混亂了。山海圖也許就是這樣可以追蹤人的瞳孔視線進行交互的用戶界面,用來完成信息交互。
03精衛填海
那么精衛鳥又是怎么來的呢?按照《山海經·北次三經》的記載:
“(精衛)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精衛是炎帝的小女兒化生的,炎帝的小女兒叫女娃。不知什么原因女娃到東海游玩,結果在東海溺亡。于是女娃的精魄不滅,化為了精衛鳥。精衛鳥沒有忘記自己在東海溺亡,于是飛到了西山銜著那里的木石丟到東海,想把溺死自己的東海填平。這里的精衛完全是憑著本能行動,明知道不可能填平東海,還努力去做,這只能是本能而不是理性思考的結果。
精衛填海的故事有些類似于愚公移山,我們會被他們的執著精神感動。但理性思考之后,我們都會覺得他們所做的事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他們還是繼續做著我們認為不可能成功的事。愚公移山感動了天帝,派了兩位天神移走了大山;而精衛填海的精神只是感動了我們,并沒有感動天帝,所以她還在孜孜不倦地填著東海。
04尾聲
山海經中有許多類似精衛填海的故事記載。那么山海經的編著者是怎么知道這些故事的呢?山海經是根據山海圖編著的,嚴格地說,山海經相當于山海圖的解說詞。如果山海圖真的是一幅圖畫,那它一定畫得非常精細,否則著者怎么根據山海圖演繹出這么多文字呢?所以山海圖有可能像上文所猜測的那樣是一種類似高科技的交互式顯示界面,那里有一個海量的數據庫,記載著山海經世界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