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桓子和孔子的對話-引發千古謎題-今天我破解了 作者:陳向陽 時間:2022年10月30日星期日 ![]() 春秋戰國魯國卿大夫季桓子和孔子有一段對話,成為2531年以來的謎題,今天我破解了。 公元前509年《國語·魯語下》記載:“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對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翻譯成現在的白話文:季桓子去打井,找到一個陶罐(土缶),里面有一只羊,他問孔夫子,他說“我打井,得到一只狗,為什么?”孔夫子回答:“以我所見,那不是一只狗,那是一只羊”,然后孔夫子再說了一番話,這些話讓2531年以來的人都迷惑不解。 春秋末期魯國太史左丘明將他們的對話記錄下來,寫在《國語·魯語下》里面。 關于季桓子“訊狗得羊”的記載,后世有不少學者做注解。有西漢史學家司馬遷,還有唐朝章懷太子李賢,比較有代表的是三國吳史學家韋昭(韋曜)說“木石謂山也。夔一足,越人謂之山魈;魍魎,山精也,好學人聲而迷惑人;罔象,食人,一名沐腫……”。至于羵羊(墳羊),古書通常解作“土之精怪”或者“土神”。這些歷史學家和學者通常是把孔夫子和季桓子之間的對話作為神話故事或者對神奇動物的傳說。但是從歷史的角度、唯物的角度,這些對話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析,所以2500多年來,孔子對話一直成為歷史之謎。 我因為對古文化有興趣,包括喜歡研究客家語言。在研究歷史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孔夫子和季桓子的對話, “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對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因為我有研究我們陳家的歷史,知道孔夫子對話里面提到的“蝄蜽”是黃帝孫子顓頊帝的兒子,另外我也了解一點夏商朝時期的方國,所以我比較容易的判斷:孔夫子和季桓子的對話不是神話,也不是某些神奇動物的傳說,而是有關夏商,甚至更加早期的方國。 我個人判斷:在季桓子打的井里面發現的陶罐,上面有羊的圖案或者羊的文字,不是在井里面發現一個羊的物體。2531年來,沒有人破解這個事情,一般人都是考慮發現的羊是一個物體或者生物,忽視了對話前面已經提到發現的陶罐(土缶),其實羊(圖案或者文字)在陶罐上面。我無意之中發現和破解,可能這個是緣分。 我個人判斷:孔夫子和季桓子之間的對話里面提到的方國有:木方、石方、水方、龍方、象方、 土方、羊方。其中羊方都城就是在山東臨沂費縣的鄪國故城遺址(季王城),孔夫子之所以如此肯定季桓子穿井發現的是羊,是因為孔子了解鄪國故城是羊方都城(羊方國,類似諸侯國)。孔子了解夏商時期的方國歷史,而且對方國的統治者也有了解,所以在對話里面他提到了不同方國的一些統治者名字(或者是統治者的先祖名字),如“蝄蜽”(黃帝的曾孫)。另外罔象是一個神話里面的女神、水神,應該是水方國以前的一位女性領袖。夏朝傳聞有萬個方國,商也不少,但是歷史記錄的方國名字不多。孔子對話里面的羊方和水方是現存的歷史資料里面沒有的,可以說是目前在孔夫子對話里面唯一找到。 如果僅僅憑”土之怪曰羵羊“,是不能明確的判斷羊是一個方國,但是季桓子井里發現的陶罐有羊的圖案或者文字,而且孔夫子能夠如此準確判斷“是羊,不是狗”,說明季桓子井里發現的陶罐帶有羊方國的標記。而且孔夫子一定知道羊方都城是在季桓子打井的地方“山東臨沂費縣的鄪國故城遺址”,所以他能夠肯定那里出土的陶罐圖案或者文字一定是羊,不會是狗,因為那個是所在方國的標記。陜西考古隊在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李家崖村已經發現夏商周存在的鬼方都城,發現鬼方都城的依據是一個陶罐上面的“鬼”字。 商朝滅了大概81個方國,那些方國的資料很多都沒有留存,說明當時的戰爭的殘酷。如同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樣,讓后人缺失過去的資料。我在研究我陳家歷史的時候也發現從西周到春秋戰國幾百年歷史的陳國,竟然很多君主資料都不完全,原因是陳國被楚所滅,文字資料可能大部分或者完全焚毀。 在夏朝、商朝,目前沒有找到其他的歷史記錄有一個羊方,也沒有水方的記錄,是我根據孔夫子的對話判斷:在夏朝、商朝存在羊方國、水方國。 我上次做了四個視頻,第一個是有關鬼方的視頻;第二個是水方的視頻,水方的視頻有關水方國和水族的關系,已經通過水族的遷移歷史判斷水方在夏商朝時期在河南商丘脽縣的位置;第三個是土方的視頻,對土方和現在的土家族和土族做了一些分析;昨天我再做了一個羊方的視頻,也特別談了孔夫子和季桓子之間的對話。這次我再判斷夏商朝時期,羊方都城在山東臨沂費縣的鄪國故城遺址(季王城)。 ![]() ( 鄪國故城,圖片網絡下載,圖片版權屬于原作者) 鄪國故城遺址呈長方形,規模宏大,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公里,周長6公里,面積約234平方公里。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厘公元年,以汶陽、封季友”。這座古城原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姬姓封國的國都。《沂州志·藩封志》載:“鄪國,姬姓,伯爵,文武之后,春秋時去'阝’為費。”后被魯國吞并,成為魯國大夫季孫氏,即季友的封邑。季友,春秋魯桓公季子,即魯桓公最小的兒子,魯莊公弟,友號成季,故稱季友,又稱公孫友”。這就是季王城的來歷。 ![]() (東漢“三羊開泰畫像石”,圖片網絡下載,圖片版權屬于原作者) 在山東博物館,現存有東漢“三羊開泰畫像石”, ,縱47、橫212、厚20厘米高浮雕。“三羊開泰”,指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是吉利的象征,古代羊祥音同意同,故古人以羊為祥,山東漢畫像石猶以眾多羊造型圖案而為特點,這些表明以羊為祥之風俗可能源于山東。三羊開泰,最早出自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典籍《易經》,大概意思是指“冬去春來之意”。 三羊開泰 “羊”和“陽”同音,羊在中國古代又被當成靈獸和吉祥物。很多“吉祥”的銘文都寫成“吉羊”。山東臨沂費縣也在2021年7月10日舉辦了沂蒙水鄉·利山澗首屆伏羊文化節。“伏羊節”是沂蒙地區古老的傳統節日,于每年的農歷六月六舉行,歷史可考至 “堯”時代。 孔夫子和季桓子之間的對話,提到“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應該是木方國的統治者名字是”夔“;石方的統治者是蝄蜽(黃帝的曾孫,顓頊帝的兒子)。 “水之怪曰龍、罔象“,“水之怪”是水方國,還有一個”龍方國“,或者水方就是和龍的傳人的關系非常密切,需要進一步的判斷。罔象是神話傳說里的一個女神和水神,所以可以判斷”罔象”是水方的一位女性領袖。日本神話傳說里面還有“罔象”的家族成員,需要進一步研究。 “土之怪曰羵羊” ,“土之怪”是土方國,土方在唐虞夏商時期活動在我國山西、陜西一直到內蒙古以北地區。羵fén羊,又有解析為”墳羊“,古代” 墳“有大的意思。羵fén 有可能是人的名字,或者 是另外一個意思,如“羵羊“ 如同” 殷商“。 為什么稱呼為“怪“,因為商朝以自己為正統,把其他反對它的方國稱呼為“怪“。根據山海經,土方目前所知道可能是黃帝后代,是少昊的兒子蓐收及其后代管理的地方。 羊方所在地,鄪國故城(季王城),有報道說這座古城原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姬姓封國的國都。姬姓就是黃帝的姓,所以土方和羊方的關系非同一般。具體的需要專家進一步考證。 孔夫子和季桓子之間的對話,里面還有非常多的信息,需要進一步挖掘和發現,也需要考古的進一步證實。山東臨沂費縣鄪國故城(季王城),是不是羊方的都城,我相信加以進一步的考古,能夠有所發現。我大膽判斷:夏商朝的方國,都有一個都城,需要考古的發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