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茶道CN 漳平水仙茶傳統制作技藝不僅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就在幾天前,還入選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漳平自古以來種茶之風盛行,從宋代開始,漳平的先民就有了種茶的農事活動,歷史上曾經種植有素蘭、野山茶、菜茶等原生茶葉品種。到清代中葉時,民間種茶已有相當規模。 ![]() 茶園晨曦 黃有貞/攝 據史料記載,上個世紀初,寧洋縣(今雙洋鎮)大會村村民劉永發在考察了武夷山的茶葉種植加工后,從建甌水吉購買了水仙茶苗在村中進行栽培,開創了漳平種植水仙茶的歷史。 ![]() 劉永發畫像 漳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劉永發以武夷巖茶制法為主,吸收閩南烏龍茶特點,發酵介于輕重之間,制作出的漳平水仙茶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 然而,由于當時運輸方式較為落后,水仙茶長途運送容易變質變味。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劉永發苦心思索,終于想到一個好辦法:將炒揉好的水仙茶,用木制四方模具壓制成餅,再用蓋有印章的白紙包裝定型,然后用文火慢慢烘烤固香。 ![]() ![]() ![]() ![]() 圖源:茶道CN 就這樣,水仙茶成品由原來的條索狀散茶,改制成大約四指寬的方塊茶餅,每小包20克左右,每斤茶葉大約25包。這樣的包裝既節省了空間,又便于長途運輸。 為了樹立品牌,吸引回頭客,劉永發還在自家制作的茶包印上“永發”商標,以及“寧洋大會鄉七星巖自采正巖水仙發售”字樣、標注了該茶的產地,讓產品有地溯源,更加保障產品品質和可靠性。 ![]() “永發”印章 漳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由于包裝獨特、品質上乘,漳平水仙茶很快暢銷于閩西各地及廣東、廈門一帶,并遠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而在漳平雙洋(古寧洋縣)當地,水仙茶也慢慢落地生根并開枝散葉。除了大會當地茶農外,不少外村人還專程找到劉永發拜師學藝。 在大會村,劉永發將手藝傳給他的獨生女兒以及游積盛等徒弟,并逐漸形成了以游伯堯、游加豪、游華平為代表的傳承體系。 此外,劉永發還收了附近的雙洋中村鄧觀金為徒,并傳承至雙洋下游南洋鄉張旗生。 ![]() 漳平市博物館館藏,民國時期泰昌茶莊的廣告。圖源:茶道CN 上世紀五十年代,張旗生又把學得的制茶技術在家族和鄉親們中進行傳播,在他的帶領下,南洋鄉的農民開始大量種植水仙茶,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擴大。 ![]() 漳平水仙茶之所以久負盛名,蜚聲中外,受廣大茶客追捧,是由于它上乘的品質。而這,也需要多方面因素以及精妙的手工技藝。 漳平全年平均氣溫在20.3℃,年降雨量為1486毫米,當地大部分為疏松的紅壤土,有機質豐富。這些都為喜陰好濕的水仙茶樹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 茶山春早 黃振明/攝 漳平水仙茶的制作從茶青采摘開始,四季均可。采摘時段也有講究,最佳為上午10點到下午3點。 茶青采下后,及時運到加工廠,進入曬青工藝。為防止茶青遇熱紅邊,需讓茶青在竹篩中散布均勻,接收日照。 ![]() 曬茶 漳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涼青是曬青的補充工序,將曬青后的鮮葉攤薄攤勻后放置到涼青架上,在通風陰涼的室內,使鮮葉中的水分重新分布均勻,散發葉間熱量,降低失水和化學變化速度。 涼青完成后,再將茶青移入適當溫度和適度的密閉做青間。第一次室內搖青是將茶青搖“活”,使青葉在竹篩內成螺旋形,上下順序滾轉,讓葉片的邊緣上下相互碰撞摩擦。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后,再進行第二次搖青,重點在于搖“勻”。 ![]() ![]() ![]() ![]() 水仙茶制作技藝 李梅英、陳俊毅/攝 接著是炒青,也叫做殺青。炒至茶葉發出清香、葉色由青綠轉為黃綠,葉片卷皺,有手握葉片感到柔軟、減重率為三分之一等特性為適合。 茶青取出來以后,還要趁熱迅速放入揉捻篩中來回推揉,直到汁液流出,濃香撲鼻。 漳平水仙茶的方形造型是一大特色。造型時取20-25克左右已揉捻好的茶葉放入木模具內,用木槌加壓造型,移開木模將紙包扎緊,并粘貼定型就做成了茶餅。 ![]() 壓餅模具由櫝木制成,結實沉重。壓餅工序,都由人工完成。圖源:茶道CN 當然,還有最后一道工序——烘焙。定型后的茶餅,要經過高溫的電烤箱烘焙和低溫的木炭烘焙。 這樣,一包茶韻悠長、香氣撲鼻的漳平水仙茶,才算是正式制作完成。 ![]() 經過百年發展傳承和制作不斷技藝精進,漳平水仙茶以其獨特的茶餅形狀和與眾不同的香氣,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和青睞。 茶葉泰斗張天福稱贊“漳平水仙保留了烏龍茶傳統韻味,是烏龍茶的'千金’”。 ![]() 沖泡中的漳平水仙茶 漳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喝過漳平水仙茶后贊不絕口。他說:“漳平水仙在我們國家烏龍茶大家族里有著悠久歷史,而且業內美譽度非常高,喝過以后唇齒留香,回味生津。” ![]() 漳平水仙茶茶湯金黃透亮 漳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漳平當地還著力推廣“漳平水仙茶”品牌,提升規范茶葉品質,讓水仙茶的獨特香韻傳遍四方。 ![]() 水仙茶茶藝表演 林天南供圖 數據顯示,2021年漳平全市水仙茶園總面積5.4723萬畝,產量5993噸,農業產值5.5億元。 ![]() 大用茶山 黃明慧/攝 作為漳平水仙茶主產區,南洋鎮著水仙茶園3萬多畝,占全市的80%以上,全鎮90%農民種茶。 每年采茶季,這里茶香四溢,處處可見繁忙的采茶場景。 當前,南洋鎮還將水仙茶產業結合鄉村旅游業,精心打造茶旅結合線路,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逐步形成茶文化旅游產業鏈。 ![]() 南洋鎮茶鄉秋韻 華榮麗/攝 漳平水仙茶已經成為當地推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小眾茶”走出了一條發展的大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