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湯由桂枝湯演變而來,對很好用的溫補方劑。
今天本文就摘錄了倪海廈關于小建中湯配方和運用的講述。
一、小建中湯的條文
1.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傷寒論》) 2.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傷寒論》) 3.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4.男子黃,小便自利者,當與虛勞小建中湯。(《金匱要略》) 5.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二、倪海廈小建中湯的講述
小建中湯配方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劈,芍藥六兩,生姜三兩切,膠飴一升。
換成現代劑量就是:桂枝9g,炙甘草6g,大棗12個(掰開),白芍18g,生姜3-5片,飴糖12g。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淬,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芍藥是桂枝兩倍。小建中湯實際是來自桂枝湯。小孩子肚子痛,很皮,就是不吃飯,你看他的臉,兩眼中間鼻根處,青黑的一條就是小建中湯癥。肚子里寒的,就不喜歡吃東西。開處方芍藥一定是比桂枝多,重用芍藥的時候,肚子痛會去掉。同時炙甘草、干姜,桂枝能夠降逆,麥芽糖(飴糖)是甜的,能夠健脾胃。
這里是說遇到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給[小建中湯]。小建中湯沒有好再給小柴胡湯。 為什么小柴胡湯,因為弦脈,少陽證主要的脈就是弦脈。肚子痛,虛寒的痛,小建中湯。
小孩子不喜歡吃飯,肚子痛,腹痛,小建中湯。平常身體不好,預防也可以吃小建中湯。
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嘔吐的人不要用建中湯,里面有甜的飴糖,嘔吐的人吃甜的會吐。這時用小柴胡湯。只要有惡心出現就進入少陽了。
第一百一十二。原文: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甘故也。
第一百一十五。原文:[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會用到小建中湯,就是里虛掉了。建中湯是專門治療虛癥的。如果說心中悸而煩,桂枝甘草湯,茯苓甘草桂枝都可以治心中悸而煩為什么這里用小建中湯。就是本身病人是虛的,你看他臉色很清很淡暗黃,小孩子不吃東西,身體很瘦,統統可以用建中湯。所以說得到傷寒,有表癥,有里虛的,直接開小建中湯就可以了。 三、黃芪建中湯與當歸建中湯
黃芪建中湯: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配方: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 膠飴一升 黃芪一兩半,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雜病論)
當歸建中湯:治婦人產后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飲。產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千金翼方)
配方:當歸四兩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若無當歸,以川穹代之;若無生姜,以干姜代之。 四、三種建中湯的區別
小建中湯是基礎方,功效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
黃芪建中湯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了黃芪,我們都知道黃芪是補氣的,所以它的功效是溫中補氣,和里緩急。
當歸建中湯是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了當歸,我們知道當歸是補血的,所以它的功效是溫中補血,和里緩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