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是我國中部六省之一,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北部與湖北省相鄰,東接江西省,南部與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連,西部與貴州省和重慶市相接,聯接東西貫通南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湖南省的總面積約為21.18萬平方千米,在我國省級行政區中排第十位,湖南省的總人口約為6622萬人,省會城市是長沙市。
湖南省2021年GDP總量約為46063億元,近些年隨著產業轉移的加速,湖南省社會經濟的發展十分迅速。湖南省有一個別稱,叫做“三湘四水”,那么為什么湖南省會有“三湘四水”的說法呢?首先是“三湘”,實際上就是指湖南省的全境,其根源與湖南省的水文和地形特征有關,我國長江流域最要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就位于湖南省北部偏東地區。
由于洞庭湖的存在,使得洞庭湖周邊地區以平原和丘陵地形為主,地形相對平坦,加上洞庭湖與長江及其他江河相連,對外交通十分便捷。地形和水文條件促使洞庭湖周邊地區經濟和文化都十分發達,發展歷史悠久,因而這一地區也被稱為“湘中”。此外,湖南省西部地區多為山地地形,屬于雪峰山脈,是東南丘陵和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這一地區被稱為“湘西”。
“湘西”地區以山地地形為主,地勢起伏大,地形崎嶇,湘西地區往西進入云貴高原,地形起伏也很大。湖南省南部地區,地形也以丘陵山地為主,屬于南嶺山脈,這一地區被稱為“湘南”。南嶺山脈呈東西走向,從湘南地區往南,翻越南嶺山脈,就會進入兩廣地區,進入珠江流域,位于南部沿海地區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經濟發達。那么,把湘中、湘西和湘南合起來就是“三湘”。
“四水”指的是湖南境內四條著名的河流,湖南省的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豐富,省內河網水系發育,大江大河眾多。湖南省的主要河流有四條,分別是湘江、資江、沅江和澧水,這四條河流都屬于洞庭湖水系。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湖南省的簡稱“湘”字就來自于湘江。湘江發源于南嶺山脈,干流全長約為844千米,流域面積約為9.46萬平方千米。湘江干流總體上自南向北流動,流經湖南省永州市、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長沙市和岳陽市,注入洞庭湖。 湘江 資江又稱資水,河源在廣西省境內,屬于南嶺山脈,流向自西南往東北流動,全長653千米,流域面積約為2.81萬平方千米。資江流經邵陽、新化、安化、桃江和益陽后,注入洞庭湖。沅江又稱沅水,是湖南省第二大河流,源頭在貴州省境內,干流全長1033千米,湖南省境內長度為568千米,流域面積約為8.91萬平方千米,自西南向東北流動,下游河段流向與資江基本平行。
沅江在湖南省境內,先后流經懷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常德市后,注入洞庭湖。澧水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干流分北中南三源,澧水徑流模數居湖南全省之冠,并以洪水漲落迅速而聞名。澧水支流眾多,流程在5千米以上的支流數量達325條,干流長度約為407千米,流域面積約為1.85萬平方千米。澧水總體自西向東流動,流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市和常德市后,注入洞庭湖。 沅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