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西南部的巴布亞新幾內亞,一支科考隊驚訝地發現:已經在地球上神秘消失了140年之久的珍稀鳥類“黑枕雉鳩”,竟然又重新“復活”了。這對于生物學界來說,真的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 那么,究竟什么是“黑枕雉鳩”?它們又為何會突然復活呢?今天使者給大家圈出個有用的知識點:滅絕物種為何會復活? 喜歡使者節目的朋友,歡迎在屏幕上點擊一圈三連,也可以長按點贊按鈕支持一下 黑枕雉鳩是一種大型鳥類,外觀看起來和“野雞”有點相似,不喜歡生活在樹上,而是喜歡在地面上坐窩。 根據科學家介紹,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東部森林,是黑枕雉鳩在地球上的唯一棲息地,一直到1882年之前,對黑枕雉鳩感興趣的科學家,都會前往那里考察它們的生活習性,了解它們的種群繁育情況。 ![]() 不過,由于黑枕雉鳩棲息地周圍的原住民,并不知道它們是一種珍稀鳥類,而是將它們作為可食用的獵物之一,這也導致黑枕雉鳩在當地人的獵殺下,數量變得越來越少。 等到19世紀中期,人們發現它們已經所剩無幾,剛想要對它們進行保護的時候,卻發現已經來不及了,因此,在1882年之后,黑枕雉鳩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大家的視線里。 因為從物種滅絕的角度來說,科學家認為,若一個物種連續50年,都不曾出現過,野外也找不到任何的生存痕跡,那么,就可以認為它已經滅絕了,所以,已經神秘消失140年的黑枕雉鳩,也早就被認為是一種滅絕鳥類。然而,讓人意料不到的是,為啥它們會復活呢? ![]() 神秘消失140年后,全球罕見物種黑枕雉鳩重現地球,為什么滅絕生物還能“復活”?其實多年前,科學家對黑枕雉鳩能“復活”一事,也早就失去了信心,結果沒想到這一次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考察的時候,竟意外發現它們還活著的新線索,并且在當地人的指引下,終于拍到了它們在森林中活動、覓食的身影。 相關研究者表示:其實這么多年來,很多科學家都沒有放棄對黑枕雉鳩的尋找,但卻始終一無所獲,在2019年的時候,曾有一支科考隊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停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并且在黑枕雉鳩的棲息地中,安置了大量的監控攝像頭,但卻遺憾而返。 所以,這一次拍到黑枕雉鳩,也是讓動物學家們意想不到。有研究者猜測,或許是在1882年之后,黑枕雉鳩的幸存個體都躲到了人類找不到的密林之中,在那里偷偷延續自己的種群,一直到如今數量有所恢復之后,它們才會再次現身。 隨著黑枕雉鳩的“復活”,也有不少研究者相信:或許地球上很多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物種,都有機會再一次出現在人類的視線之中。 ![]() 那么,地球上已經滅絕物種,為何還能“復活”呢?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除了黑枕雉鳩之外,還有很多神秘消失百年之久的物種,正在悄然“復活”。例如在去年5月,神秘消失125年的珍稀鳥類“巴拉旺角鸮”,就在印尼的加里曼丹島現身了。 還有在澳大利亞,神秘消失100多年古氏擬鼠,也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科學家們激動之余,也將它們從已滅絕的物種名單中劃掉,并發現它們的現存數量有很多,甚至已經不具有瀕危的風險。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印度洋的亞達伯拉島礁上,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群已經滅絕了13.6萬年之久的白喉秧雞,更神奇的是,“復活”后的白喉秧雞,竟然還擁有了飛行的能力,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 那么,地球上越來越多已經滅絕的生物,為啥還會復活呢?對此,有研究者表示,現在不斷有滅絕物種“重現地球”,很可能是因為它們一開始,就沒有真的消失。 從這些物種的棲息地來看,它們普遍都是生活在遠離人煙的森林或者是孤島之中,由于鮮少有人靠近它們的棲息地,所以,它們才會一直沒有被發現,一直到科考人員在棲息地周圍安置了攝像頭,才有機會拍到它的身影。 也有研究者認為,這些滅絕物種“重現地球”,也有可能是在“重復進化”。這是什么意思呢?拿滅絕13.6萬年后現身的白喉秧雞來說,它們世代都生活在亞達伯拉島礁上,但在13.6萬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導致不會飛行的白喉秧雞全部被淹死了。 ![]() 之后海平面下降,亞達伯拉島礁重新浮出水面,這個時候,周圍其它島嶼上和白喉秧雞高度相似的鳥類,就飛來了這里安家落戶,因為棲息環境發生了改變,所以這些鳥類只用了10多萬年的時間,就將自己進化成了白喉秧雞,所以,才會導致它們重新現身。 當然,除了這兩種可能性之外,也有研究者認為,或許是人類出現后,很多物種受到了人類的影響,導致它們出現了非自然滅絕,而地球為了維持平衡,才會又讓這些非自然滅絕的物種,重現“復活”,這樣一來,地球的生態環境就可以穩定地運轉下去,而不會因為人類的原因,提前崩潰,進入到新一輪的物種大滅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