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858篇原創文章,作者: 水瞳韻然
作者簡介:水瞳韻然,家住河北省邢臺市的摸魚肥宅一枚,愛好歷史和軍事,騎馬與砍殺是最喜歡的游戲,同時還是小約翰可汗的崇拜者,通遼汗國的忠實粉絲,哈薩克汗國最忠誠的封臣,葉兒羌汗國的一生之敵,最近貌似沉迷于《使命召喚16》。
全文共5336字,配圖20幅,閱讀需要16分鐘, 2023年1月9日首發。
快捷閱讀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點擊標題下方的作者“水瞳韻然專輯”! 855. 沖破黑暗夜幕,展開她的翅膀——F-14雄貓戰斗機發展史(付費)
599. 彎 刀VS戰斧——普瓦提埃戰役 親愛的粉絲朋友們,我回來啦!!!想死你們啦!!!! 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法國、德國等國家都開始了獨立研制坦克的進程,然而,亞平寧半島的意大利人對此卻是反應遲鈍,自行研制主戰坦克也比較晚。 圖1.法國AMX-13輕型坦克,除法國裝備外,還出口到許多國家
圖2.豹1主戰坦克,除裝備德國國防軍外,還被澳大利亞、意大利、丹麥、荷蘭等多國引進并裝備部隊
20世紀50年代初,意大利裝備坦克的有謝爾曼M4坦克,M26,M36坦克殲擊車,M-47坦克,戰后的意大利,餓殍遍地,百廢待興,沒有能力自行研制和生產更好的坦克。 圖3.意大利裝備的謝爾曼M4A4坦克(美國向意大利至少轉交了57輛M4A2和M4A4坦克,英國也提供了一些)
圖4.意大利裝備的M26坦克(這些M-26坦克是由駐德美軍轉交給意大利的)
圖5.意大利裝備的M36坦克殲擊車
圖6.意大利裝備的M-47坦克(根據《共同防御援助法》,美國向意大利提供了九百輛M47坦克)
在美援坦克性能逐漸落后時,意大利再也等不了,決定研制新型坦克。鑒于自身能力有限,意大利參加了由西德和法國于1956年開始的歐洲標準坦克聯合研制計劃。 (注:1956年10月,法德兩國簽署協議,決定聯合研制“歐洲標準坦克”,并于次年提出了新型坦克的設計標準:全長不超過9.5米、車寬不超過3.15米、車高不超過2.15米;坦克全重不超過30噸、單位功率不低于30/噸、最大行程不低于350公里;采用一門10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和常規旋轉炮塔) 然而,德法兩國在許多方面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德國認為法國研發的F1型105毫米口徑坦克炮在最大膛壓、炮口初速以及穿甲能力上均不能滿足德國的需求,認為應該引進英國的L7型坦克炮來替換F1,但是法國人抵死不從死活都要堅持F1坦克炮和G型破甲彈。雙方就這樣一直僵持不下,1966年,法國退出北約,而西德堅持留在北約,雙方就此分道揚鑣,坦克聯合研制計劃失敗,西德和法國各自分別研制出豹1坦克和AMX-30坦克, 意大利方面則出于政治考慮,從美國進口300輛M60A1坦克,其中100輛由美國直接提供,另外200輛由意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按許可證生產。(注:奧托·梅萊拉公司,成立于1905年的老牌意大利軍工企業,為一戰和二戰中的意大利軍隊提供了從重機槍到戰列艦主炮在內的大量軍事裝備,如今,他們和依維柯、菲亞特公司合并,形成集團公司──“Iveco Fiat - Oto Melara”。)
圖7.AMX-30主戰坦克,20世紀60年代法國研制裝備的第二代主戰坦克。AMX-30坦克是戰后法國重視火力和機動性而忽視防護思想的產物
圖8.意大利裝備的M-60坦克
20世紀70年代,意大利對德國豹1主戰坦克進行評估測試后,采購800輛,其中200輛為德國直接提供,另外600輛由奧托·梅萊拉公司按許可證生產。 1978年,意大利又追加了訂購120輛豹1坦克與160輛豹1改進型坦克的訂單。在豹1坦克的引進和生產過程中,意大利掌握了許多研制和生產坦克的新技術。當意大利采購國外坦克計劃結束后,奧托·梅萊拉公司在生產豹1坦克經驗的基礎上,開始研制專門用于出口的坦克 圖9.意大利裝備的豹1主戰坦克
20世紀70年代前期,奧托·梅萊拉公司公司研制了“獅”式坦克,它采用豹1坦克的底盤,安裝英國L7型火炮。但因底盤和火炮都是國外的產品,得不到許可,因此無法出售。之后,意大利修改了研制方針,決定重新研制出口用的新型坦克。為此,奧托·梅萊拉公司與菲亞特公司組成了聯合體,前者負責設計、生產火炮和車體,后者負責動力裝置和懸掛系統。1977年,新型坦克進入實車設計階段,1980年生產出第一輛樣車,命名為OF-40坦克,(“OF”是兩公司名稱的首字母,“40”表示坦克重量級為40噸) 圖10.工廠內停放的獅式坦克原型車,大概拍攝于1975-1977年
圖11.爬坡試驗中的獅式坦克
圖12.OF-40坦克
OF-40坦克的成功,為意大利陸軍自行研制公羊坦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羊主戰坦克在研制中吸取了很多OF-40的設計方法,兩者在底盤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1982年,意大利陸軍提出了新型主戰坦克的技術指標,1984年,意大利陸軍與工業界對新型坦克的設計指標達成了共識。 1986年,奧托·梅萊拉與菲亞特聯合體很快就生產出第一輛樣車,隨后研制的第二輛樣車交付給意大利陸軍進行試驗。意大利陸軍將這一新型坦克命名為公羊主戰坦克。 1988年,聯合體又生產了6輛樣車供意大利陸軍進行試驗。在450多天的部隊試驗中,公羊主戰坦克共發射了3000多發120毫米炮彈,最終經受住了考驗。意大利陸軍決定正式列裝公羊主戰坦克,并計劃在1990年至1994年間采購300輛。除了奧托·梅萊拉公司和依維柯/菲亞特公司外,還有248家分承包商參與了公羊主戰坦克的生產 。 1992年6月,公羊主戰坦克通過了行駛和火力等一系列測試,正式定型。同年,意大利軍方和梅萊拉公司簽訂了生產200輛公羊主戰坦克的合同 圖13.一輛正在開火的公羊主戰坦克
圖14.一輛加裝附加裝甲后的公羊主戰坦克
圖15.換了一個腦袋的“公羊”主戰坦克,這個炮塔來自于“半人馬”坦克殲擊車。
圖16.這張照片向我們展示了公羊坦克的幾項參數
公羊主戰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用軋制鋼板焊接而成,重點部位采用新型復合裝甲。車內分3個艙室:右前部是駕駛艙,中部是戰斗艙,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位于車體后部。駕駛員有1個單扇艙蓋和3個潛望鏡,中間1具可以更換成被動式液視潛望鏡。炮塔在車體中部上方,有3名乘員,車長在炮塔右側,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炮塔左側。這也是第三代主戰坦克的常規布置方式。車長和裝填手各有一個向后開啟的單扇艙蓋,坦克車長艙蓋前有1個周視潛望鏡。炮塔左側開有補彈窗。炮塔呈長方形,后部有1個大尾艙。當炮向前時,公羊主戰坦克車長10.54米,車體長7.6米,帶裙板時車寬3.55米,不帶裙板3.4米,至炮塔頂時車高2.46米
在輔助設備方面,炮塔兩側各安裝1組由4個發射器的煙幕彈發射裝置,還裝有意大利塞克爾公司設計的SP-180型核、化學和生化防護系統和激光告警裝置。
公羊主戰坦克裝備一門奧托·梅萊拉公司生產的120毫米滑膛炮。該炮為44倍口徑身管,仿制德國RH120坦克炮,彈藥也可與RH120通用。公羊主戰坦克可攜帶42發炮彈,其中15發儲存于炮塔尾艙,27發儲存于車體內。由于德國和意大利都不生產貧鈾彈,同時意大利的國防壓力并不大,因此公羊主戰坦克只能使用德制DM33穿甲彈。除穿甲彈外,公羊主戰坦克也可攜帶多用途彈。
輔助武器方面,公羊主戰坦克的輔助武器包括一挺與主要武器并列安裝的7.62毫米機槍和一挺安裝在車長指揮塔蓋上的7.62毫米高射機槍(這挺高射機槍可由車長在車內遙控射擊) 公羊主戰坦克選用1臺由菲亞特公司生產的MTCAV-12型渦輪增壓水冷柴油機,標定功率為882千瓦,在這臺發動機的驅動下,54噸的公羊主戰坦克最大公路速度為65千米/小時,略低于豹2主戰坦克 傳動裝置則選用了德國ZF公司設計的LSG3000液力-機械傳動裝置,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在每個排檔可實現3個規定轉向半徑的機械轉向并能原位轉向。加速性較好,從靜止加速到32千米/小時只需要6~7秒,與“豹”2不相上下。公羊主戰坦克重視加速性能,與意大利本國山地較多,公路坡度較大分不開。在山地環境下作戰,坦克需要經常爬坡和反復停車、啟動,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自然對坦克的加速性能有著不小的考驗 公羊主戰坦克裝有TURMSOGl4L3型火控系統,是在德國豹2A3主戰坦克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該系統部分采用通用模組件,新設計的主要部件包括車長晝間周視瞄準鏡、炮長激光潛望瞄準鏡、彈道計算機、傳感器、炮口校正裝置,以及車長、炮長和裝填手控制面板。 坦克車長周視瞄準鏡裝在炮塔頂板上,可360°旋轉和進行-10°~+60°的俯仰運動。該瞄準鏡帶穩定裝置,有2.5×和10×兩咱放大倍率。車長還有一個單人使用的電視屏幕顯示器,夜間可為車長顯示炮長瞄準鏡上的熱紅外圖像。 炮長瞄準鏡裝在炮塔頂板上,由穩定的頭部反射鏡、觀察鏡、激光收發器和熱圖像裝置等4個主要模件組成,封裝在一個殼體內。晝間觀察鏡放大倍率為5×;夜間采用有寬窄兩種視場的熱圖像裝置進行觀察,晝間觀察鏡均通過同一個頭部反射鏡接收圖像。 炮長還有1個與主要武器并列安裝的望遠式瞄準鏡,放大倍率為8×,鏡上刻有3種瞄準分劃,供發射不同彈種使用。 公羊主戰坦克彈道計算機為1臺數字式微處理機,可完成全部彈道裝置(包括光學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及伺服裝置)以及傳感器、車上自檢裝置和訓練裝置工作的計算、控制和管理。當該機出現局部故障時,計算機能使系統從正常工作方式轉為備用工作方式。裝填手有兩個炮塔頂部安裝的潛望鏡。 (注:由于意大利的國防壓力不大,陸軍規模較小,公羊主戰坦克與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的產量均不大,因此兩種裝備的火控系統零件互換通用,這樣不必為每種車輛獨立研制一種火控系統,極大地減少了生產成本和國防經費) 與各國最新型的主戰坦克相比,公羊主戰坦克的各項性能一點也不突出,不過,先進坦克該有的東西,如熱成像夜視儀、穩像式火控系統、復合裝甲、120毫米滑膛炮、自動滅火抑爆裝置等等,公羊身上一個也不少。就憑這一點,公羊仍可以躋身先進坦克行列。 意大利原本并不是坦克研制的強國,自己軍隊用的也一直是進口產品,所以在公羊的研制過程中,盡量采用成熟技術和工藝,以縮短研制進度和風險。這些措施使意大利一下子站在了世界坦克工業的前列,并為今后研制更先進型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