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五運六氣體質及選方用藥之一:六甲年

     壹團和氣養形神 2023-01-13 發布于湖北

    一、甲子(1924 1984 2044)、甲午(1954 2014 2074)

    1、運氣相合體質

    甲戌、甲辰年,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甲乃陽干,歲土太過,土太過,水受乘,木來復,故肝風偏勝,脾腎陽虛寒濕。綜合五運與六氣其體質特征為:易病臟腑為脾肝腎心,病性在上為肝風偏勝,心陽被郁,在下為脾腎寒濕大行,簡言之為上風寒中濕下寒。

    其中歲土太過,與之相通應的脾濕過盛為主要體質特點。又客氣少陰君火司天,與之相應的心火偏勝,司天之火氣生歲運之土氣,氣生運,乃順化之年,脾濕得司天君火之助而愈盛,使得脾虛濕盛的體質更加顯著。

    歲土太過,腎水受乘而病,表現為腎陽虛寒體質。

    從五運推演,歲土太過,木氣來復,肝風偏勝,肝的溫升之力過強;由六氣推演,客氣陽明燥金在泉,肺燥偏勝,金勝乘木,肝氣不舒。運氣相合,根據“異者衰之”的原理,下半年肝風偏勝的狀態有所緩解。

    客氣少陰君火司天,火熱之邪淫勝,與之相通應之心火偏勝,表現為心火燔熱的體質特點。

    又客氣少陰君火司天,火勝灼金,肺金受乘而病,涼降之力不足;而陽明燥金在泉,與之相通應的肺燥偏勝,故下半年得平和之清氣。

    總言之,甲子、甲午年的體質表現:心火燔熱,肝風肺燥偏勝,脾腎寒濕體質,脾腎肝肺心易受邪感病,發病后易出現上風火燥中濕下寒的疾病病機特點,其中脾濕偏勝是病機關鍵。臨證應注重顧護脾土,健脾祛濕,即使沒有濕邪見證,也應如此。同時還應結合患者臨床表現,注意肝風偏勝程度的輕與重;權衡上半年與下半年肺金的太過與不及。如下圖所示。

    甲子、甲午年臟腑病變規律圖

    注:黑色三角代表主要病變臟腑,以下各圖同此。

    子午之紀客主加臨六步氣圖

    2、具體用藥

    根據其體質特點,患者易病臟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中焦濕勝為主,故從五運六氣對臟腑功能影響,臨證處理此類體質的病人時當上中下三焦兼顧,注意清心瀉火,潤肺燥,平肝熄風,溫中祛濕,溫陽利水等五個方面,而以顧護脾胃、健脾祛濕為要、為先。同時又要根據患者所患疾病、臨床癥狀與體征、發病及就診時間等,權衡治療的著重點。因為同一體質下不同疾病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疾病病機特點,臨證應結合具體疾病進行辨證治療。同時同一體質下同一疾病發病后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側重點可能不同。另外發病及就診時間的運氣對于疾病的發展傾向及治療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1)運氣相合治則

    “甲子、甲午歲:上少陰火,中太宮土運,下陽明金。熱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熱,下酸熱,所謂藥食宜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甲子、甲午年,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土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少陰君火司天,熱邪淫勝,熱為火氣,水能勝之,咸從水化,寒為水氣,故上治以咸寒。土運太過,濕邪偏勝,治當以祛濕為要。《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意為苦傷脾胃,使濕氣受損,故知苦能瀉土燥濕。《周易·說卦》言“燥萬物者,莫熾乎火”,意為火能干燥萬物,而不至于潤滋,可知火能助燥,熱為火氣,故中治以苦熱。陽明燥金在泉,燥邪淫勝,金勝乘木,治當補木瀉金。酸為木之正味,可益木;熱為火氣,可平金。木火相生則金有制而木不受克,故下治以酸熱。

    2)地支紀年治則

    “子午之紀……必抑其運氣,資其歲勝,折其郁發,先取化源,無使暴過而生其病也。食歲谷以全真氣,食間谷以辟虛邪。歲宜咸以耎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之。適氣同異而多少之,同天氣者以寒清化,同地氣者以溫熱化,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寒遠寒,食宜同法。有假則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子年與午年即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之年,子午為陽支,陽干配陽支,故少陰君火司天的十年均是歲運太過之年。必須抑制其太過的火氣,火克金,金不及,故資助其歲氣所勝不及的金氣。如金克木,金氣偏勝,木氣不行,折其太過的金氣,資其所勝之氣即不及的木氣,使火不至于太過而發生疾病。食用與該年氣候生長相適應的谷類,如丹谷(即紅色的谷物,如黍類)和白谷(即白色的谷物,如稻類[插圖]),以保全人體的真氣,食用感間氣而化生的谷類以避虛邪。水能瀉火,咸從水化,使心火得腎水相濟而不上炎,順心之性,而調其上半年的君火。如果火氣過盛,可用苦寒藥發泄火氣,因火宜發散,苦味有升發之性。酸性收斂,可收下半年的燥金之氣。若燥火過盛,甚則可用苦味以泄之。應根據歲運與歲氣的同異,而制定用多或用少,若歲運如太徴與司天之氣同為熱者用寒涼之品以化之,若歲運如太商與在泉之氣同為涼者,用溫熱之品以化之,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3)臨床表現不同,選方用藥各異

    甲子、甲午年體質下,同一疾病發病后或以上風火燥見證,如頭暈脹痛,眩暈耳鳴,眩暈欲仆,面紅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干咳無痰,甚則胸痛,痰中帶血,或見鼻衄,口、唇、鼻、咽、皮膚干燥,發熱,心煩,失眠多夢,脅肋灼痛,吐血、衄血,項強,頭搖,肢體震顫,手足麻木,語言謇澀,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有力或弦細等表現為主;或以中濕見證,如口膩納呆,食少腹脹,泛惡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白少華或虛浮,頭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體腫脹,或身目發黃,面色晦暗不澤,舌體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或沉細等表現為主;或以下寒見證,如頭目眩暈,面色[插圖]白或黧黑,耳鳴,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體浮腫,腰以下尤甚,按之沒指,精神萎靡,性欲減退,男子陽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宮寒不孕,或腹部脹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小便頻數清長,夜尿頻多,或見心悸,氣短,咳喘痰鳴,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等表現為主;或上中下癥狀夾雜出現。

    如上所言,患者病癥表現并不一定以中焦濕勝為主,可能以上焦風燥熱或下焦寒凝為主要表現,此時問診除關注患者主訴臟腑外,還應按患者體質易病臟腑詢問是否有中焦的病癥表現。所以治療時,要考慮患者的體質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劑和藥物。具體而言,首先要調理患者體質,即在健脾祛濕的基礎上,溫下焦腎寒,清上焦風火燥。健脾祛濕可選用的方劑有理中丸、建中湯類(小建中湯、大建中湯、黃芪建中湯、苓桂術甘湯、黃芽湯、附子山茱萸湯、備化湯、二陳湯、五苓散、五皮散等;可選用的藥物有干姜、生姜、炮姜、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蘭、白扁豆、砂仁、石菖蒲、白術、陳皮、蒼術、半夏、厚樸、薏苡仁、茯苓、木瓜等,可靈活加減化裁。在此基礎上根據臨床表現,適當清上焦風火燥,選用清肝熄風、清心瀉火、清肺潤燥的方藥,如龍膽瀉肝湯、鎮肝熄風湯;瀉心湯、清心蓮子飲;桑杏湯、麥門冬湯。菊花、煅牡蠣、煅龍骨、鉤藤、天麻;梔子、黃連、牡丹皮;麥冬、白芍、當歸等。以及溫下焦腎寒的方藥,如四逆湯、右歸丸;車前子、車前草、木通、細辛、附子、肉桂等。也可上中下兼顧,選擇烏梅丸、半夏瀉心湯、附子山茱萸湯等清上溫中顧下的方劑。

    4)就診時間不同,用藥輕重不一

    發病及就診時間的運氣制約和影響著證候的形成和演變。如甲子、甲午年體質特點以脾濕偏勝為主,若就診時的運氣亦為寒濕偏勝,便加重了脾濕寒凝的狀態,治療時當以溫陽健脾祛濕為主,可選用吳茱萸、干姜、附子、炮姜等苦熱、甘溫之品而不必顧忌,同時適當配伍清上溫下的方藥。若診病時間是燥熱偏勝的運氣,其脾腎寒濕的狀態受到抑制,此時當注意溫陽藥的選用及其量的大小,可用砂仁、豆蔻、扁豆等平和的藥物或者應用吳茱萸、干姜、附子、炮姜等大辛大熱之藥物,而減少其用量。

    二、甲戌(1934 1994 2054)、甲辰(1964 2024 2084)

    1、運氣相合體質

    甲戌、甲辰年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甲乃陽干,歲土太過,土太過,水受乘,木來復,故肝風偏勝,脾腎陽虛寒濕。綜合甲戌、甲辰年的五運與六氣,對于其體質特征可以總結為:易病臟腑為脾肝腎心,病性在上為肝風偏勝,心陽被郁,在下為脾腎寒濕大行,簡言之為上風寒中濕下寒。

    其中歲土太過,與之相通應的脾濕過盛為主要體質特點,且客氣太陰濕土在泉,濕邪壅盛,加重了脾虛濕盛的特點。運氣相合分析,太過的歲土與在泉之太陰濕土五行皆為土,乃同天符之年;歲運之陽土與歲支之辰戌土相符,乃歲會之年;客氣太陽寒水司天,歲運之土克司天之水,運盛而氣衰,乃不和之年。總而言之,甲戌、甲辰年在歲運、司天、在泉的共同影響下,濕邪淫勝至極,也使得脾虛濕盛的體質尤為顯著。

    歲土太過,木氣來復,與之相通應之肝風偏勝,溫升之力過強。

    由五運推演,歲土太過,腎水受乘而病,表現為腎陽虛寒體質;由六氣推演,客氣為太陽寒水司天,寒凝偏勝,表現為腎水太過,運氣相合,腎水不足與腎水太過相互牽制,故上半年腎的功能相對平和;又太陰濕土在泉,土克水,亦表現為腎水不足,運氣相合,腎水不足的情況得以疊加,故下半年腎虛寒凝尤為加重。客氣太陽寒水司天,水乘火,寒濕交爭為瘧,侵害于火,故心陽被郁屬于另一特點。

    總言之,甲戌、甲辰年的體質表現:肝風偏勝,心陽被郁,脾腎寒濕體質,脾肝腎心四臟易受邪感病,發病后易出現上風寒中濕下寒的疾病病機特點,其中脾濕偏勝是病機關鍵,甲戌、甲辰年在太過的歲土、司天之氣太陽寒水以及在泉之氣太陰濕土的共同影響下,濕邪淫勝至極,不僅使脾虛濕盛的體質成為本年的主要體質特點,也使甲戌、甲辰年成為六甲年中土濕壅盛最重的年份。體質以整體(上中下三焦)偏寒濕為主要表現,以陽氣升發不足,陰寒之氣彌布為主要特點。所以臨證凡逢甲戌、甲辰年出生的人群,應注重顧護脾土,溫陽健脾祛濕,即使沒有濕邪見證,也應如此。同時還應結合患者臨床表現,權衡上半年腎水的太過與不及,注意上半年心火不足的程度。如下圖所示。

    2、具體用藥

    根據其體質特點,患者易病臟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中焦濕勝為主,故從五運六氣對臟腑功能影響的角度分析,臨證處理此類體質的病人時當上中下三焦兼顧,注意溫心陽,平肝熄風,溫中祛濕,溫陽利水等四個方面,而以顧護脾胃、健脾祛濕為要、為先。同時又要根據患者所患疾病、臨床癥狀與體征、發病及就診時間等,權衡治療的著重點。因為同一體質下不同疾病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疾病病機特點,臨證應結合具體疾病進行辨證治療;同時同一體質下同一疾病發病后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側重點可能不同;另外發病及就診時間的運氣對于疾病的發展傾向及治療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1)運氣相合治則

    “甲戌歲會同天符、甲辰歲歲會同天符:上太陽水,中太宮土運,下太陰土。寒化六,濕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溫,下苦溫,藥食宜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甲戌、甲辰年,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土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太陽寒水司天,寒邪淫勝,寒可傷腎,水性凝,水欲堅,苦順其氣而堅之,可知苦補腎水;熱可以勝寒,故上治以苦熱。土運太過,濕邪偏勝,治當以祛濕為要。《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意為苦傷脾胃,使濕氣受損,故知苦能瀉土燥濕。《周易·說卦》言:“燥萬物者,莫熾乎火。”意為火能干燥萬物,而不至于潤滋,可知火能助燥,溫為火氣,故中治以苦溫。太陰濕土在泉,濕邪淫勝,故其治法同土運太過治法,亦為“苦溫”。

    2)地支紀年治則

    “辰戌之紀……歲宜苦以燥之溫之,必折其郁氣,先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疾,食歲谷以全其真,避虛邪以安其正,適氣同異,多少制之。同寒濕者燥熱化,異寒濕者燥濕化,故同者多之,異者少之。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謂時也。”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辰年與戌年即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之年。因太陽寒水司天,寒宜溫之,故用苦溫以祛寒,太陰濕土在泉,濕宜燥之,故用苦燥以祛濕。水克火,寒氣偏勝,火氣郁而不行,在治療時宜折其太過的司天之寒氣,資其所勝之氣即不及的火氣,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是此意。因辰戌為陽支,陽干配陽支,故太陽寒水司天的十年均是歲運太過之年。故抑制其太過的歲運及司天在泉的寒濕之氣,扶植其所勝之氣如不及的火氣,不要使運氣太過而發生疾病,應當食用與該年氣候生長相適應的谷類,如玄谷(即黑色谷物,如豆類)和黅谷(即黃色谷物,如稷類),以保全人體的正氣,避免虛邪賊風以安定正氣。根據歲運與司天在泉在氣候推算中的同異,裁定藥食性味的多少而制之,如在太宮、太羽、太商之年,氣與運均為寒濕,故在治療時用燥熱藥以化寒濕,如在太角、太徴之年,歲運與歲氣不相同,宜用清熱燥濕藥治療。氣運相同就多用燥熱藥,氣運不同就少用燥熱藥。凡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就是說要根據四時氣候變化的具體情況,決定治療原則。

    3)臨床表現不同,選方用藥各異

    甲戌、甲辰年體質下,同一疾病發病后或以上風寒見證,如頭暈脹痛,眩暈耳鳴,眩暈欲仆,口苦口干,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煩躁,譫妄,急躁易怒,心胸憋悶或痛等表現為主;或以中濕見證,如口膩納呆,食少腹脹,泛惡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白少華或虛浮,頭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體腫脹,或身目發黃,面色晦暗不澤,舌體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或沉細等表現為主;或以下寒見證,如頭目眩暈,面色[插圖]白或黧黑,耳鳴,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體浮腫,腰以下尤甚,按之沒指,精神萎靡,性欲減退,男子陽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宮寒不孕,或腹部脹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小便頻數清長,夜尿頻多,或見心悸,氣短,咳喘痰鳴,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等表現為主;或上中下癥狀夾雜出現。

    如上所言,患者病癥表現并不一定以中焦濕勝為主,可能以上焦風寒或下焦寒凝為主要表現,此時問診除關注患者主訴臟腑外,還應按患者體質易病臟腑詢問是否有中焦的病癥表現。所以治療時,要考慮患者的體質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劑和藥物。具體而言,首先要調理患者體質,即在健脾祛濕的基礎上,溫下焦腎寒,清上焦風火燥。健脾祛濕可選用的方劑有理中丸、建中湯類(小建中湯、大建中湯、黃芪建中湯)、苓桂術甘湯、黃芽湯、附子山茱萸湯、備化湯、二陳湯、五苓散、五皮散等;可選用的藥物有干姜、生姜、炮姜、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蘭、白扁豆、砂仁、石菖蒲、白術、陳皮、蒼術、半夏、厚樸、薏苡仁、茯苓、木瓜等,可靈活加減化裁。在此基礎上根據臨床表現,適當調理上焦,選用溫通心陽、清肝熄風的方藥,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參附湯;天麻鉤藤飲、半夏白術天麻湯。桂枝、遠志、石菖蒲;菊花、鉤藤、天麻等。兼顧下焦,選用溫陽利水的方藥,如四逆湯、右歸丸;車前子、車前草、木通、細辛、附子、肉桂等。也可上中下兼顧,選擇烏梅丸、半夏瀉心湯、附子山茱萸湯、附子山茱萸湯等清上溫中顧下的方劑。

    4)就診時間不同,用藥輕重不一

    發病及就診時間的運氣制約和影響著證候的形成和演變。如甲戌、甲辰年體質特點以脾濕偏勝為主,受到司天之氣太陽寒水以及在泉之氣太陰濕土的共同影響,濕邪淫勝至極,是六甲年中脾濕最明顯的一年。在運和氣的共同影響下,體質以整體(上中下三焦)偏寒濕為主要表現,以陽氣升發不足,陰寒之氣彌布為主要特點。此種體質若就診時的運氣為寒濕偏勝,外界的陰寒之氣加于原本寒濕偏勝的體質,寒濕之氣愈加淫勝,故治療時當以溫陽祛濕為主,大膽選用溫升陽氣、疏壅導濕的藥物,如干姜、附子、桂枝、柴胡、防風、茯苓、澤瀉、佩蘭、丁香等。若診病時間是風熱偏勝的運氣,外界偏勝的陽氣加于寒濕壅盛的體質,使得脾腎寒濕的狀態受到抑制,此時溫陽健脾,當謹慎選用溫陽藥,并注意其用量的大小,不可選用過辛過熱之品,用量也不宜過大,此即“用熱遠熱”之意。

    三、甲申(1944 2004 2064)、甲寅(1974 2034 2094)

    1、運氣相合體質

    甲申、甲寅年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甲乃陽干,歲土太過,土太過,水受乘,木來復。綜合甲申、甲寅年的五運與六氣,對于其體質特征可以總結為:易病臟腑為脾肝腎肺三焦膽,病性在上為三焦膽火熱淫勝,肝風肺燥偏勝,在下為脾腎陽虛寒濕,簡言之為上風火燥中濕下寒。

    其中歲土太過,與之相通應的脾濕過盛為主要體質特點,又客氣少陽相火司天,與之相應的三焦膽火偏勝,火生土,乃順化之年,氣候變化較為平和,太過的歲土得司天之助而愈旺。但客氣厥陰風木在泉,木克土,故下半年脾濕偏勝的狀態得到一定的緩解。

    由五運推演,歲土太過,木氣來復,與之相通應之肝風偏勝,溫升之力過強;由六氣推演,客氣為厥陰風木在泉,亦表現為肝風偏勝,運氣相合,肝風太過的情況得以疊加,故下半年肝風偏勝尤為加重。

    歲土太過,腎水受乘而病,表現為腎陽虛寒體質。

    客氣少陽相火司天,火熱之邪淫勝,火勝灼金,故三焦膽火偏勝與燥金不及均是其體質特點。

    總言之,甲申、甲寅年的體質表現:三焦膽火熱淫勝,肝風肺燥偏勝,脾腎陽虛寒濕體質,脾肝腎肺三焦膽易受邪感病,發病后易出現上風火燥中濕下寒的疾病病機特點,脾濕偏勝是病機關鍵。受司天與在泉風熱之氣的影響,甲申、甲寅年中焦脾濕壅盛的狀態得以緩解,是六甲年中脾濕壅盛最輕的年份。肝風偏勝也是甲申、甲寅年的主要體質特點,故此兩年出生人群的易病臟腑主要是肝脾,臨證應注意肝脾同調。六甲年相較,土濕壅盛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甲戌甲辰年、甲子甲午年、甲申甲寅年,甲戌甲辰年病性多寒濕,病位在下,甲子甲午年與甲申甲寅年在六氣的影響下病性中多了火熱之性,且病位也偏中上。所以在進行體質辨識時,應注意運氣合參,同時需結合患者具體的臨床表現,以保證無偏頗之虞。同時對于甲申、甲寅年還應結合患者臨床表現,權衡脾濕偏勝被抑制程度的輕與重。如下圖所示。

    2、具體用藥

    根據其體質特點,患者易病臟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中焦濕勝為主,故從五運六氣對臟腑功能影響的角度分析,臨證處理此類體質的病人時當上中下三焦兼顧,注意清心瀉火,平肝熄風,清肺潤燥、溫中祛濕,溫陽利水等五個方面,而以顧護脾胃、健脾祛濕為要、為先,同時又要根據患者所患疾病、臨床癥狀與體征、發病及就診時間等,權衡治療的著重點。因為同一體質下不同疾病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疾病病機特點,臨證應結合具體疾病進行辨證治療;同時同一體質下同一疾病發病后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側重點可能不同;另外發病及就診時間的運氣對于疾病的發展傾向及治療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1)運氣相合治則

    “甲申、甲寅歲:上少陽相火,中太宮土運,下厥陰木。火化二,雨化五,風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涼,藥食宜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甲申、甲寅年,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土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少陽相火司天,火邪淫勝,水能勝之,咸從水化,寒為水氣,故上治以咸寒。土運太過,濕邪偏勝,治當以祛濕為要。不同于甲子、甲午年之苦熱,以及甲申、甲寅年之苦溫,此處用“咸和”,是運氣綜合考慮的結果,六甲年均為土運太過,濕邪淫勝,但是濕的寒熱屬性不同:甲子、甲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上半年偏熱,下半年偏涼,兼具兩熱之性,故治以“苦熱”,既可燥濕,又可平涼;甲戌、甲辰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全年氣候偏于寒濕,故治以“苦溫”,既可燥濕,又可勝寒。而甲申、甲寅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全年以溫熱為主。故治以“咸和”,咸為水之正味,可勝火。和,和中之意,濕熱得去,而脾胃自和,故言。厥陰風木在泉,風邪淫勝,辛從金化,涼為金氣,故下治以辛涼。

    2)地支紀年治則

    “寅申之紀……抑其運氣,贊所不勝,必折其郁氣,先取化源,暴過不生,苛疾不起。故歲宜咸、宜辛、宜酸,滲之、泄之、漬之、發之,觀氣寒溫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寅年與申年即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之年,寅申為陽支,陽干配陽支,故少陽相火司天的十年均是歲運太過之年。必須抑制其太過的歲運及司天在泉風火之氣,贊助其有關運氣的所勝之氣如不及的金氣、土氣。如相火司天,火克金,火氣偏勝,金氣郁而不行,必須折減其郁火,資其所勝之氣即不及的金氣,則猝暴太過之氣不能發生,重病不起。水能瀉火,咸從水化,使心火得腎水相濟而不上炎,順心之性,故用咸味。辛從金化,金克木,可克制在泉的風氣,故用辛味。木生火,酸為木味,能順木火之性,故用酸味。用滲利小便、通泄大便之法清除火熱,用水漬或發汗之法以驅散風邪,根據觀察氣候的寒熱變化,適當地調節其偏差,若中運如太角、太徴即與歲氣風熱相同之年,應多用寒化之品,若中運如太羽即與歲氣風熱不同之年,應少用寒化之品,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3)臨床表現不同,選方用藥各異

    甲申、甲寅年體質下,同一疾病發病后或以上風火燥見證,如干咳無痰,胸痛,痰中帶血,口舌生瘡,潰爛疼痛,頭暈脹痛,眩暈耳鳴,眩暈欲仆,面紅目赤,口苦口干,鼻衄,口、唇、鼻、咽、皮膚干燥,發熱,心煩失眠,急躁易怒,脅肋灼痛,吐血、衄血,項強,頭搖,肢體震顫,手足麻木,語言謇澀,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有力等表現為主;或以中濕見證,如口膩納呆,食少腹脹,泛惡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白少華或虛浮,頭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體腫脹,或身目發黃,面色晦暗不澤,舌體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或沉細等表現為主;或以下寒見證,如頭目眩暈,面色[插圖]白或黧黑,耳鳴,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體浮腫,腰以下尤甚,按之沒指,精神萎靡,性欲減退,男子陽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宮寒不孕,或腹部脹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小便頻數清長,夜尿頻多,或見心悸,氣短,咳喘痰鳴,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等表現為主;或上中下癥狀夾雜出現。

    如上所言,患者病癥表現并不一定以中焦濕勝為主,可能以上焦風火燥或下焦寒凝為主要表現,此時問診除關注患者主訴臟腑外,還應按患者體質易病臟腑詢問是否有中焦的病癥表現。所以治療時,要考慮患者的體質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劑和藥物。具體而言,首先要調理患者體質,即在健脾祛濕的基礎上,溫下焦腎寒,清上焦風火燥。健脾祛濕可選用的方劑有理中丸、建中湯類(小建中湯、大建中湯、黃芪建中湯)、苓桂術甘湯、黃芽湯、附子山茱萸湯、備化湯、二陳湯、五苓散、五皮散等;可選用的藥物有干姜、生姜、炮姜、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蘭、白扁豆、砂仁、石菖蒲、白術、陳皮、蒼術、半夏、厚樸、薏苡仁、茯苓、木瓜等,可靈活加減化裁。在此基礎上根據臨床表現,適當調理上焦,選用清三焦膽火、平肝熄風、清肺潤燥的方藥,如小柴胡湯、黃芩湯;龍膽瀉肝湯、鎮肝熄風湯;桑菊飲、清燥救肺湯。黃芩、梔子;鉤藤、天麻;天花粉、桑白皮等。兼顧下焦,選用溫陽利水的方藥,如四逆湯、右歸丸;車前子、車前草、木通、細辛、附子、肉桂等。也可上中下兼顧,選擇烏梅丸、半夏瀉心湯、附子山茱萸湯等清上溫中顧下的方劑。

    4)就診時間不同,用藥輕重不一

    發病及就診時間的運氣制約和影響著證候的形成和演變。如甲申、甲寅年體質特點以脾濕偏勝、肝風偏勝為主,是六甲年中脾濕壅盛程度最輕的年份,若發病時的運氣為寒濕偏勝,便加重了中焦濕勝的狀態,往往形成寒濕困脾之證,治療時當如甲子、甲午年以及甲戌、甲辰年,以溫陽健脾祛濕為主;若發病時間是風木偏勝的運氣,則其脾虛濕盛的狀態受到抑制,而以肝風偏勝、肝陽上亢為主要見證,此時當注意溫陽藥的選用及其量的大小,在溫陽健脾的同時注意平肝熄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亚洲图片自拍偷图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动漫| 91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国产福利社区一区二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久久|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苍井空毛片精品久久久|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久久蜜臀av一区三区|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大片中文字幕|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深夜福利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 日韩精品亚洲专在线电影|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欧美肥老太牲交大战|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漂亮人妻中文字幕丝袜|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成人午夜在线观看刺激|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又黄又硬又湿又刺激视频免费|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大喷水|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亚洲日韩久热中文字幕|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