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腘動脈卡壓綜合征(PAES)是由于腘窩血管結構受到外部壓迫,而導致下肢勞力性跛行的一種少見原因。 PAES 最初是由 Stuart于 1879 年發現的,他是一位醫學生,注意到截肢腿內側腓腸肌內側的腘動脈異常走行。 由于動脈與周圍肌筋膜結構的異常關系,導致血管受損;PAES 出現在沒有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的年輕、運動型患者中。 年輕人出現單側或雙側間歇性跛行,尤其是運動后足部和小腿間歇性跛行,休息后緩解。 ![]() 二、解剖學和病理生理學 PAES 的癥狀起因于腘窩內的神經血管束被周圍的肌肉肌腱結構壓迫。腘靜脈和/或脛神經受壓可能單獨存在或與動脈病變同時存在。 在病變的早期,動脈是開放的,除了在肌肉收縮期間。 缺血癥狀在運動期間突然發作,但在休息后可完全消退。此外,還可發生進行性腘動脈損傷,導致管腔變窄和偶爾閉塞。 1. 正常 正常腘動脈與腓腸肌內側頭相鄰并位于外側,腓腸肌內側頭通常附著在股骨內側髁上方。 ![]() 2. 異常
![]() ![]() 據報道,PAES 的發生率在0.6%-3.5% 之間。III 型病變最常見,約占病例的三分之一,其次是 I 型和 II 型。 PAES 經常被誤診為筋膜室綜合征,因此對于出現下肢外周動脈癥狀的年輕、活躍的患者,需要高度懷疑。 并發癥
三、臨床癥狀 運動時小腿后部疼痛或痙攣,休息后可消失。其他包括:
![]() 如果附近的靜脈(腘靜脈)也被小腿肌肉卡壓,可能會出現:
![]() 四、增加患腘動脈卡壓綜合征風險的因素 1. 年齡較小 這種疾病最常見于十幾歲或 20 多歲的人群。40 歲以上人群確診這種疾病的情況非常少。 2. 男性 雖然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腘動脈壓迫綜合征,但這種疾病在年輕男性中更為常見。 3. 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 跑步者、騎自行車者以及那些試圖通過常規舉重訓練或高強度循環訓練快速建立肌肉的運動員所面臨的風險最高。 五、檢查 放射學的進步使腘動脈卡壓綜合征檢測的輪廓更清晰、更靈敏。 MRI 或磁共振成像與動脈造影相結合已被證明是診斷 PAES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中立位 (A) 和跖屈位 (C) 的軸位對比增強 CT 血管造影顯示:右膝(藍色箭頭)顯示出更大的壓力; 在中立位 (A) 和跖屈位 (C) 位置后側的冠狀 CTA 重建:顯示右側腘動脈完全閉塞(藍色箭頭)。 ![]() MR血管造影:(A) 冠狀顯示左腘動脈、脛腓干動脈完全閉塞(藍色箭頭),脛腓前動脈、脛后動脈和腓動脈重建。 (B) 另一名患者的軸位顯示右腘動脈(紅色箭頭)因腓腸肌內側頭的異常外側附著而受到外部壓迫。 ![]() 膝關節前視圖 (A) 和側視圖 (B) 的直接血管造影顯示腘動脈完全閉塞,伴有廣泛的側枝形成。注意前視圖中通往腘窩的腘動脈向內側偏移,顯示異常走行。 六、治療 1. 如果發生解剖壓迫,則需要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包括松解筋膜附著物、釋放足底肌腱以及腓腸肌、比目魚肌和/或足底肌切開術。 2. 肉毒桿菌毒素 A 注射最近被報道為功能性 PAES 的非侵入性治療。 3. 如果存在血管病變,例如內膜損傷和纖維化伴有狹窄和/或狹窄后擴張,則需要進行修復或血運重建。 應考慮血栓內膜切除術和靜脈補片動脈成形術與隱靜脈移植旁路術的對比,據報道前者的結果略遜一籌。不推薦放置血管內支架。 來源:知網 編輯:梧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