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患高血脂的人群來說,想必非常熟悉他汀類藥物,血脂不穩定的人需要終生服用他汀類藥物,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血脂,并且降低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為了延長自身壽命。 所以說對于高血脂患者來說,他汀類藥物就像自己的救命藥,當然如果自己想更好的控制疾病,除了堅持服用他汀類藥物之外,也需要正確合理的服用藥物,這樣才能夠讓藥物療效更加突出,此外建議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的人要定期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 為何服用他汀類藥物需要定期檢查呢?如果不復查會有什么風險? 通常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醫生讓患者去醫院做相關復查,主要有以下這兩個原因: 1、 觀察藥物作用 服用他汀類藥物的主要目的是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控制在穩定狀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硬化的高危因素,想要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必須將低密度脂蛋白降至理想范圍。 對于不同的朋友來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理想水平也是不同的,若是沒有高風險因素,比如吸煙,身材肥胖,慢性疾病,家族性心腦血管疾病早期病史等則需要將低密度脂蛋白質降至1.8以下。 每個人對藥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在服用藥物之后達到理想水平,通常服用藥物4周后血藥濃度相對穩定。 藥物療效達到穩定狀態,此時可以進行相關檢測確定藥物效果,若藥物達到標準可以繼續服用,需要若是不符合標準,則需要進一步調整劑量或與其他降脂藥一同服用。 2、 預防藥物副作用 沒有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也就是說服用任何藥物都會有副作用,他汀類藥物的應用需要很長時間的藥物治療,有些朋友甚至需要終身服用藥物,其給身體帶來的副作用不容忽視。 他汀類藥物最為常見的副作用主要包括: 血糖升高:很多朋友服用藥物之后發現血糖升高許多醫生對此表示懷疑,的確如此,通過臨床研究發現表明,多數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后,血糖顯著升高與服用藥物的益處相比此副作用的風險微不足道,只要通過生活干預以及藥物治療,血糖升高可以完全恢復正常。 肝損傷:大多數他汀類藥物需要通過肝臟器官代謝,所以對肝功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雖然有一些他汀類藥物通過腎臟代謝,由于它們的作用部位也是肝臟,所以會導致轉氨酶升高,所以需要定期做相關檢查,以免出現肝臟損傷。 肌痛:他汀類藥物會對骨骼肌產生不良影響,許多朋友服藥之后出現肌肉疼痛,有些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癥,主要表現為肌肉疼痛,尿液為醬油色以及腎功能損害。 復檢時間是什么時候? 在臨床實踐當中,許多醫生會遇到很多忘記復查或者是根本不重視復查的患者,當然很多人不復查,這可能沒什么。 但是在這里建議大家還是要復查,即使副作用的發生率很低也不一定為0,因為每年都會有人會出現副作用,因此大家服用他汀類藥物的第1個月,第3個月,第6個月以及第12個月每年進行檢查。 因為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通常發生在服用藥物之前的18個月,所以很多人需要進行多次復查,如果服用藥物18個月之后沒有副作用,那么出現副作用的幾率則會很低。 復查時需要檢查哪些項目呢? 第一,肝功能 由于他汀類藥物可以通過抑制該酶減少更多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所以說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容易導致肝功能異常,且此類副作用更容易出現服用他汀類藥物的第1個月。 所以說應該在第1個月復查肝功能,如果轉氨酶升高三倍則應該要減少或者是停止服用藥物,但通常不用過于擔心他汀類藥物引起的肝酶升高,隨著藥物的減少或停藥,肝酶會恢復正常。 第二,血糖 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并出現新的糖尿病,因此要定期檢查血糖,發現血糖升高,要根據糖尿病標準進行治療。 有人表示糖尿病的發生是否也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呢?的確如此糖尿病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但這也是一個概率問題。 畢竟他汀類藥物很少會導致糖尿病與他汀類藥物相比,他汀類可以減少更多的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即使血糖升高也不可以隨意停止藥物,應該要以正確的方式治療糖尿病。 第三,肌肉酶升高,肌肉損傷,甚至腎衰竭 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可能出現身體疲勞乏力,肌肉疼痛以及其他肌肉損傷,嚴重時出現肌肉溶解甚至腎衰竭以及死亡,所以有必要監測肌肉酶,并發現肌肉疼痛或身體疲勞時重新檢查肌肉酶。 第四,血脂 服用他汀類藥物也要觀察血脂是否達標,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是否達標,低密度脂蛋白值應該要低于1.8,只有低于1.8才能最大的程度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果復查正常怎么辦? 如果在第6周復查是正常的,這意味著膽固醇控制達到了標準,此外也意味著血糖肝功能以及肌酸激酶沒有增加,若是這樣說明控制效果非常的好,可以每隔6月至一年進行一次復查。 如果復查不正常呢? 若是復查出現異常,這意味著膽固醇水平并沒有達標,如果膽固醇不達標,沒有嚴重副作用,建議三個月之后再次復查看看膽固醇是否達標。 此外還有另一種情況,身體即使出現了相關的副作用,也應該要進行專門治療,如果轉氨酶只是略有增加,可以考慮減少他汀類藥物的劑量,如果增加超過三倍,則可能需要停止服藥,如果血糖升高通常一般不考慮停止服用藥物,必要時需要服用降血糖藥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