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986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紀德的作品除了體裁多樣之外,還有個特點是文學風格多樣,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找到自然主義的、象征主義的、唯美主義的、甚至荒誕主義的,但其中最為主要的還是其早期所接受的唯美主義。 整體來說,紀德是一位經驗型作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總是能看到他人生的影子。 由于他早期受到矛盾的家庭教育,因此禁欲與享樂、靈魂與肉體、個人幸福與社會規約、信守道德與蔑視戒律等之間的矛盾也一直困擾著他,而他也嘗試著在文學作品中去尋找這些疑問的答案。 另外,母親的傳統宗教意識深深影響著紀德,但是紀德內心卻擁有著極其強烈的反叛思想,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將反叛和贖罪聯系起來。 紀德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處于欲望和道德之間,這些對立、分裂的形象則是紀德自身內心困境的象征或者映像。 紀德的作品廣泛的關注著宗教、愛情、家庭、性、政治等,他是那個時代的創造者和見證人,他為同性戀辯護,他譴責極權統治,他也曾反對殖民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他早期的文學作品往往具有強烈的象征主義色彩,但在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其作品逐漸形成反帝國主義思想。 《背德者》的主人公米歇爾從小受到嚴苛的宗教教育,是一個在書籍中成長起來的“文明人”。 后來他在父親的安排下與瑪絲琳結婚,盡管瑪絲琳賢淑溫柔但是他并不愛她。 婚后他們一起去非洲度蜜月,期間米歇爾患了一場大病,在瑪絲琳無微不至的照顧下他痊愈了。 在經過這次身體的重大苦痛之后,同時受到大自然的感染,他的精神逐漸趨于服從內心欲望的自由。 在這次蜜月旅行期間,米歇爾產生了戀童和同性戀的傾向,在這種傾向的驅使下他容忍甚至包庇阿拉伯小男孩的偷竊等違反他固有的道德標準的行為。 米歇爾的精神逐漸墮落,瑪絲琳作為傳統道德體制下的女人對丈夫的精神狀態感到擔憂,最終病倒了。 然而與之前相反的,米歇爾并沒有照顧生病的妻子,而是再一次帶她去非洲旅行,只為了再一次與小男孩在一起。 最終,瑪絲琳在痛苦中病逝,而米歇爾則徹底從這一束縛中解脫了。 紀德在這部作品中主要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達著自己內心對道德和欲望的困惑。 米歇爾可以說是紀德的一個文學映像,紀德不僅僅出現過同性戀傾向,也曾著迷于青春健壯的少年,也就是說他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戀童癖”。 而米歇爾孱弱的身體則象征著傳統道德觀念對人性的抑制,在他生病甚至咳血的情況下并沒有就醫,而是去往非洲旅行,在大自然的感染下他竟然痊愈了,也就體現出他并不是“身體”病了,而是“精神”病了。 瑪絲琳則是這種傳統道德觀念的可視化象征,她和米歇爾之間并沒有愛情,但是在傳統道德權威“父親”的安排下,她在妻子的“崗位”上盡職盡責,最終瑪絲琳的死亡則象征著束縛米歇爾的傳統道德觀念崩塌。 米歇爾反感那些所謂的束縛,哪怕這些束縛是一個為人子或者為人夫的責任,在這一層面上來看,米歇爾是罪惡的;但是這些束縛,亦或者說是責任,大多是傳統觀念強加給米歇爾的,他并沒有說不的權利和能力,他像是一只任人擺布的木偶,哪怕他有思想。 紀德在這部作品中并沒有去贊揚或者批判哪一方,他只是講了一個故事,通過這一故事對道德和自由之間的矛盾進行探索,或者說他想“看看”讀者們的天平會傾向于哪一方,正如“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米歇爾也是一面鏡子,在他身上我們看到我們想看到的“真相”。 這部作品引人入勝的不僅僅是對道德和自由的“辯證”,還有那如詩如畫的景色,我們可以在字里行間看到作者家鄉的田園風光,也可以看到非洲一瀉千里的陽光。 不過作為所謂的“十大同性戀小說”之一,還是相對隱晦(或者說是相對收斂)的,倘若是被這一標簽所吸引而閱讀這一作品可能會有所失望。 《窄門》講述了杰羅姆與表姐阿莉莎自小青梅竹馬,而且他們的愛情也得到了支持,他們一心只想為對方而變成更好的人。 但愛得越深,越無法忍受任何現實生活中的不完美。 但恪守清教徒自我約束的阿莉莎認為自己是杰羅姆穿越“窄門”走向上帝的障礙。 因此她努力掩蓋和壓抑內心的感情,一生都在逃離杰羅姆,只與杰羅姆進行書信來往,或者將自己情感袒露在日記本中,最終在孤獨中病逝。 這部作品貌似在辨證愛情和宗教之間的矛盾,阿莉莎為了使杰羅姆更加接近上帝而努力回避著自己的愛情,最終自己孤獨而終,另一邊杰羅姆也并不快樂。 他只是愛著阿莉莎,他想和阿莉莎在一起,那如果只有通過那扇“窄門”才可以到達上帝身邊,而恰恰那“窄門”只允許一人通過,那么沒有阿莉莎的上帝身邊對于他又有什么意義呢? 阿莉莎一廂情愿的付出換來的只是杰羅姆身上沉重的束縛,那么阿莉莎到底是愛杰羅姆么,還是在杰羅姆和上帝之間天平倒向了上帝那一邊呢? 另外,阿莉莎努力將杰羅姆推向上帝,真的只是想“成全”杰羅姆么? 那為什么在將杰羅姆推向上帝之前,她也曾用盡全力將杰羅姆推向妹妹呢? 我看到了一個傾其所有去愛杰羅姆的阿莉莎,同時她又認為自己并不能配上杰羅姆,她認為自己年紀太大,也并沒有那么圣潔和偉大。 就是因為太愛杰羅姆了,她才認為只有最高尚最美好的事物才能配得上杰羅姆,然而她忘了,在杰羅姆心里她也是那樣一個圣潔的存在,而且世間萬物都敵不過她哪怕含情脈脈的一瞥。 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紀德自傳性質的小說,他曾經對表姐瑪德萊娜有著無關肉欲的圣潔愛慕,而且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瑪德萊娜卻在紀德同性戀之后抑郁而終。 《田園交響曲》中主人公是一位牧師,他收養了一個外表美麗的盲女,并且將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啟發她的心智,而對自己的妻子和五個孩子不聞不問。 在長久的相處中,牧師逐漸愛上了盲女,但總是用基督教中拯救之大愛來欺騙自己。 而當牧師的兒子雅克表示他愛盲女,并且想娶盲女的時候,牧師以“不能玷污盲女純潔的心靈”為由制止了兒子,而這僅僅出于牧師的嫉妒。 另一邊盲女將對牧師的感激之情錯當愛情,進而拒絕了雅克的示愛。 然而在盲女眼睛治好之后,她看到了自己和牧師之間的關系給牧師的妻子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痛苦與不幸,而且她發現她愛的并不是牧師而是雅克,因此借采花之由落水自殺。 這部作品圍繞著牧師自私偽善的人格展開,他一面以基督教中的大愛作為說辭,在妻子和兒子雅克面前包裝著自己對盲女的愛情,另一面篩選“福音書”中圣訓,將幻境與美好完全的代替現實與丑陋,偽裝著自己對盲女違背道德的愛情。 這部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述的主體,其中包括兩個“我”,一個是回憶講述這一故事的“我”,另一個是在故事中的“我”。 這部作品通過兩個時空中“我”的言行和心理,將“我”極度掙扎的內心和虛偽的面具立體的展現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