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紀德的《窄門》,終于明白為什么余華看完后渾身發抖,說:“我這輩子要是能寫這么一本書,就心滿意足了!”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作者對人心和愛情的準確細致而深情深刻的表達。入木三分,句句寫到你心里,撕扯著你的心,為他而動、為他而痛。 ![]() “窄門”出自《圣經》里的一句話:“窄門和窄路引向永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找到。”簡言之,“窄門”就是幸福之門。 兩次淚點
![]()
![]() 兩個可惜
明白了為什么書的封皮上有個醒目的“十字架”。 ![]() 杰羅姆的選擇(其實也是作者的選擇)
現實中的紀德選擇娶了自己的表妹、與自己的侄子發生了同性戀,在外有個私生子。 讀完之后,有一點讓我深深的壓抑和不理解,那就是:我猜到了阿莉莎突然的拒絕更直接更深層次的交往是因為她得了重病,能為杰羅姆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斷了杰羅姆的念想、讓杰羅姆停止愛她。我以為她是演給杰羅姆看的,沒想到她是真的變成了那樣,她成了困在清規戒律里的阿莉莎,變成了中世紀女性的樣貌,不不再是爛漫自由迷人的女孩和少女模樣。我更為不理解的是她對羅杰姆的拒絕最初并不是自己的病,而是宗教的教義和戒律讓她選擇了她要讓羅杰姆進那個“窄門”——幸福之門,這門窄到容不下他們兩個一起進去。所以她擅自選擇了成全羅杰姆,斬斷情絲,雖然自己卻越陷愈深,這是她死后羅杰姆在她的日記里才發現的事。 ![]() 為什么會有這么突然的轉折? 我查看了下作者的生平,紀德(1869-1951) 近百年的法國大革命(1789-1875),說明了法國舊的封建專制思想的根深蒂固。法國直到1875年通過憲法才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資產階級穩定當權。資產階級的一套價值觀自由平等天賦人權民主法治才登上政治的臺面,雖然18世紀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但從革命的曲折和漫長程度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于人心而言,宗教的那一套封建的東西,那一套戒律依然發揮著作用。作者的思想正好反應了那個時代的新舊思想的激烈抗爭和歷史的趨勢。 所以《窄門》是作者以兩個小說主人公的身份和選擇展現了作者的矛盾和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