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參加了《不止不休》的首映禮,也見到了電影的一眾主創。 首先要說的是,喜歡張頌文老師的朋友可以放心去看。 ![]() 早前網上有人說在這部三年前完成的電影里,張頌文只是一個出場10分鐘不到的龍套。 片方為蹭演員現在的熱度,硬是給宣傳成了主要角色。 看過即知一派胡言,張頌文在片中飾演的資深記者“黃江”戲份很足,無論角色自身的光彩,還是在整個故事中起到的關鍵和推進作用,都是《不止不休》里根基一樣的不二存在。 ![]() 他從白客飾演的新人記者“韓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理想,他在體制和職場內掙扎周旋不棄操守和良知。 他儒雅善良,又老練冷靜,他不是唯命是從尸位素餐的工具人或老油條,也不是不管不顧敢捅破天的齊天大圣或陳勝吳廣。 但是條條框框利害算計之后,他依然也毅然會利用方寸空間為民請命放聲一呼。就像他和韓東有過工作上的誤會,也明白有些報道發出后會有的風險,卻還是果斷簽發了韓東發來的反乙肝歧視文章。 ![]() 他和韓東,就像是一個人的青春和成年階段,就像是中國知識分子和真正新聞工作者的一體兩面,是我們這個聲聲跳動不止不休的社會良心之血肉組成。 張頌文老師演技和魅力雙雙閃耀在線,為整部電影增光添彩良多。 其次,影片突出紀實化敘事風格,沒有較大篇幅濃墨重彩的情感與情緒渲染,但卻具有一種粗糲原始的力量感。 韓東從調查礦難真相,到深入乙肝代檢幕后,從立志記錄真實,到矢志改變現實,從追尋新聞本質,到喚醒公民意識,從我做起一己之力,一點一滴一步一步,萬涓成海眾志成城,推動國家和社會的進步。 ![]() 就像片中韓東的一句臺詞:這世界上有哪一件事,是真的和我們沒有任何關系呢?這是一種覺醒,也是一種力量,愿我們都擁有。 第三,很喜歡電影里那個乙肝代檢的組織者“彪哥”,演員演得好,角色有光彩,有故事,有生命力。 ![]() 言談舉止活脫脫就是我們生活里常見的底層勞務市場的中介或包工頭,有看似生猛冷硬的保護殼,更有鎖在心中的善良柔情與堅韌。他是社會洪流的受害者,卻也是自渡并渡他的拯救者。這個角色讓我想起了《我不是藥神》,還有《辛德勒的名單》。 只是“彪哥”更平凡更渺小,是現實也是歷史深處人海中并不起眼的閃光點。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想起讓我記住這些命若野草之人。 ![]() 第四,電影后半部分聚焦到反乙肝歧視這一已被解決的社會現實上,雖也可表達主題闡明事理,但還是明顯削弱了本該讓觀眾遞進升華的心理共情與共鳴。可能牽扯到審查問題,但創作損失不該由觀眾承擔。 還有要設計更精準高效的劇情架構和鏡頭語言,減少依靠臺詞直白傳遞思想觀點的過度依賴。 總體而言,在娛樂至死票房為王的當下電影市場環境中,能夠出現這樣一部反應社會現實喚醒公民意識的醒世之作,都是值得我們去觀賞,值得我們去尊重的。 ![]() 今天的孩子們,可能已經不知道報紙為何物了。某條某搏某音某手的傳播時代,記者這個詞更像是一件古董。 時代翻頁,惟精神不滅。紙媒已死,愿理想永生。 “有些事情,我想做完”,無時無刻,《不止不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