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實際上,揚州園林也素有盛名,與蘇州園林相比不遑多讓。清代筆記集《揚州畫舫錄》就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的記載。 作為揚州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shù)價值的古典園林,個園堪稱揚州園林的代表之作,深受世人喜愛。 鹽商家宅 揚州園林之所以能在中國園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跟鹽商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當(dāng)時,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有足夠的財力來建造園林,窮奢極欲。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揚州城內(nèi)私家園林在鼎盛時達(dá)200多處,雄冠江南。 現(xiàn)位于揚州廣陵區(qū)東北隅的個園,是一處清代“前宅后園”式的私有花園。1818年,由鹽商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建造而成。 黃至筠酷愛竹,在園中植修竹萬竿,因“個”字乃“竹”字之半,且狀似竹葉,故為園取名“個園”。“堂皇翼翼,曲廊邃宇。周以虛欄,敞以層樓。疊石為小山,通泉為平地……”從清人劉鳳誥所作的《個園記》中,可以窺探出個園之精美。 之后,黃氏家族家道中落,將個園賣給了鹽商李文安。據(jù)《揚州園林史話》記述,李文安家族對園中部分假山和七楹抱山樓,皆有修葺之舉。 清咸豐間,個園遭遇戰(zhàn)火,雖無多大損壞,但也逐步走向蕭條。新中國成立后,個園幾經(jīng)修復(fù),終重見盛景。 小巧精致 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園林不同,個園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園林,分為中部花園、南部住宅、北部品種竹觀賞區(qū)三個部分。 從住宅進(jìn)入園林,映入眼簾的便是月洞形園門,門上書寫“個園”二字。園內(nèi)抱山樓、清漪亭、住秋閣、宜雨軒、覓句廊等建筑無不精致考究,彰顯出主人家居生活的奢華與揚州鹽商財力的雄厚。 抱山樓是一座七楹長樓,在空間上連接著“夏”“秋”兩山,因樓前長廊環(huán)繞兩山于胸前而得名。抱山樓長廊上可共賞夏秋兩景,被今人戲稱為“時空隧道”。 六角小亭清漪亭,挺拔端莊,可攬全園風(fēng)光。亭子周圍遍布太湖石,石頭又被一彎綠水所環(huán)抱,重重拱衛(wèi)之下,更顯亭子嬌美。 坐落在秋山南峰之上的住秋閣,坐東朝西,依墻而建,三面為窗。閣前“秋從夏雨聲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尋”的楹聯(lián)為鄭板橋所題。 個園正中間的宜雨軒,東闊三楹,四面虛窗,屋頂為揚州常見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揚,東西兩面墻上保留有幾塊建園時從法國進(jìn)口的花玻璃。覓句廊則有曲廊和小閣數(shù)間,是主人尋覓詩句的地方,懸有“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一聯(lián)。 疊石藝術(shù) 一直以來,揚州的園林以假山堆疊之精巧而名重一時,個園的疊石藝術(shù)即是例證。個園采用分峰置石的辦法,在面積不足五十畝的園子里,開辟了春、夏、秋、冬四個形態(tài)逼真的假山區(qū)。 春山位于個園的近入口處,門外兩邊修竹高出墻垣,竹叢中插植有石筍,以“寸石生情”之態(tài),狀出“雨后春筍”之意。入了園門還是同一座春山,有象形石點綴出的十二生肖,花壇里植有牡丹、芍藥。門外是早春光景,門內(nèi)則是深春之景。 夏山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疊石似云翻霧卷之態(tài),附近植物以竹、廣玉蘭、紫薇和古柏為主。夏山的纖巧柔美與玲瓏剔透的太湖石相配相得益彰,進(jìn)一步渲染了夏山之清麗秀美。 秋山在園中東北角,用粗獷的黃石疊成,在夕陽下可呈現(xiàn)醒目的金秋色彩。秋山山頂置亭,形成全園的最高景點,是秋日登高之佳處。 冬山在東南小庭院中,倚墻疊置色潔白、體圓渾的宣石,還著意堆塑出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獅子,或跳或臥,或坐或立。為了營造出更逼真的冬日氛圍,匠師們又在墻上開四行圓孔,利用狹巷高墻的氣流變化產(chǎn)生北風(fēng)呼嘯的效果。 四組假山環(huán)繞于個園的四周,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于一體,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nèi)孤例”。 竹徑通幽處,四時風(fēng)雅棲。暢游個園,感受其“春景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景慘淡而如睡”的詩情畫意吧! |
|
來自: singer0852 >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