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始于東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陰陽相錯而發生變化。氣始于東方,是因為一年四季是從寅開始,寅是東方也是正月,所以從木開始右旋傳于火,火傳于土,土傳于金,金傳于水,水傳于木。 音起于西方,是五音始于金,因為金能發發出五種音律,西方屬金,所以金開始左旋傳于火,火傳于木,木傳于水,水傳于土,水傳于金。 我國古代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即十二律,分別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每律又有宮、商、角、徵,羽五音,一共組成六十納音。 ![]() 納音之法,如同類娶妻,隔八生子,是律呂相生之法而來。甲子金之仲,同位娶妻乙丑,隔八生下壬申;壬申金之孟,同位娶妻癸酉,隔八生下庚辰;庚辰金之季,同位娶妻辛巳,隔八生下戊子。 戊子火之仲,娶己丑,生丙申;丙申火之孟,娶丁酉,生甲辰;甲辰火之季,娶乙巳,生壬子。木之仲如是左行,至于丁巳,仲呂之宮。五音一終,復自甲午金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與甲子之法一樣,終于癸亥。 從子至巳為陽,所以自黃鐘至仲呂皆為下生。自午至亥為陰,故自林鐘到應鐘皆是下生。所以上下生者,正是應天氣下降,地氣上升的自然規律。 ![]() 《易》曰:“天地交泰”,意思就在于此。所生止于三,也是三元的意思。《經》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易》爻之象,取三。《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萬物都是有開始、有中、有結束的過程。 乾為天,坤為地,乾坤合而為泰;德為父,紅為母,德紅合而生東;干為君,支為臣,干支合而納音生。甲乙為君,子丑為臣,甲乙合子丑而為金。所以五行運行在天下,各有氣性,或者相濟,或者相克。如旺中受絕,而絕中又受氣,都是陰陽相配之間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不同的干支配合,就會產生各種千變萬化的結果。 ![]() 《六微旨論》云:納音者,謂子午數至庚,丑未數至辛,寅申數至戊,卯酉數至己,辰戌數至丙,巳亥數至丁。得七者,西方素皇之氣,納音者屬金也;得三者,南方丹天之氣,納音屬火也;得九者,東方陽九之氣,納音屬木也;得一者,中央總統之氣,納音屬土也;得五者,北方玄極之氣,納音屬水也。 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就是某地支與天干之間的間隔位數,即可確定干支的納音屬性。例如:丙寅,地支是寅,數至天干為戊者。丙寅、丁卯、戊辰,或者只數天干,丙、丁、戊,數字是三。得三者是火,所以丙寅納音屬火。又如:乙未,地支為未,數至天干為辛。即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乙到辛數字為七,因此乙未納音屬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