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即胃脘以下,臍周,恥骨以上的疼痛,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小兒病癥。 ![]() 引起肚子疼的原因非常多,比如胃腸脹氣、腸梗阻、腸套疊、腸痙攣、急性胃炎、胃腸炎、腸系膜淋巴結炎、腸系膜淋巴結炎腫大、疝氣、急性闌尾炎、蛔蟲病等等,可以說胃腸道里無論出現了什么反常,都可能引起腹痛。 以上這些都是西醫的病名,很具體地描述出了胃腸道發生了什么病變,看得見,摸得著,但在治療上,更多的是對癥治療,比如對腸梗阻,會用胃腸減壓的治療方法,用開塞露或灌腸輔助排氣通便,或吃一些增加胃腸動力的藥,甚至介入手術。因為沒有去找形成這一問題的背后原因,所以即便問題當時解決了,后面也容易復發,而且家長也搞不清楚到底這種情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養護,避免再次發生。 其實這些病癥大部分我們都遇到過,從中醫的角度來認知、調理,不僅是從根源處著手,方法也非常多,而且簡便易行。 案例分享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而從中醫的角度來講,任何一個器官,只要陰陽平衡,氣血充足,是不會出問題的,即便有問題,正氣足了,自己也能擺平,為什么腸道會梗阻、套疊、脹氣、痙攣、發炎等等,那是因為陰陽失衡了,因各種原因氣血不通了,不通則痛,還容易出現痙攣、脹氣、梗阻等各種問題,所以中醫看的不是胃腸道具體出了什么形式的問題,而是看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具體來講引起小兒腹痛的常見原因有5個,腹部中寒、乳食積滯、胃腸積熱、氣滯血瘀、脾胃虛寒。 1、腹部中寒: 風寒之邪由外直犯腹部,內傷脾陽,寒性收引凝滯,因此會出現筋脈拘攣和氣血阻滯而疼痛等癥狀。 表現 腹部疼痛,陣陣發作,痛處喜暖,得溫則舒,遇寒痛甚,腸鳴轆轆,面色蒼白,痛甚者,額冷汗出,唇色紫暗,肢冷,或兼吐瀉,小便清長,舌淡紅,苔白滑,脈沉弦緊,指紋紅。 2、乳食積滯: 由于脾胃虛弱,或飲食過量,過食生冷或難以消化之物,導致脾胃氣滯,因而腹痛,腹脹。 表現 脘腹脹滿,疼痛拒按,不思乳食,噯腐吞酸,或腹痛欲瀉,瀉后痛減,或時有嘔吐,吐物酸餿,矢氣頻作,糞便穢臭,夜臥不安,時時啼哭,舌淡紅,苔厚膩,脈象沉滑,指紋紫滯。 3、胃腸積熱: 由于過食煎煿厚味,釀熱成積,熱結胃腸,導致腹部脹滿,疼痛拒按。 表現 腹部脹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煩躁不安,潮熱口渴,手足心熱,唇舌鮮紅,舌苔黃燥,脈滑數或沉實,指紋紫滯。 4、氣滯血瘀: 由于情志不調導致氣機郁滯,進而血行不暢形成瘀阻,瘀血內積,絡脈瘀阻,氣血運行不暢,因此腹部會感到刺痛或脹痛。 表現 腹痛經久不愈,痛有定處,痛如錐刺,或腹部癥塊拒按,肚腹硬脹,青筋顯露,舌紫黯或有瘀點,脈澀,指紋紫滯。 5、脾胃虛寒: 由于素體陽虛,或過食寒涼損傷脾胃,導致脾胃陽氣虛衰,或寒氣內盛,寒凝中脘,寒性收引凝滯,因此腹痛。 表現 腹痛綿綿,時作時止,痛處喜溫喜按,面白少華,精神倦怠,手足清冷,乳食減少,或食后腹脹,大便稀溏,唇舌淡白,脈沉緩,指紋淡紅。 當找到了腹痛的原因,就要從原因下手來止痛,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所用方法。 1、腹部中寒——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推薦小兒推拿方法: 順摩腹,逆揉臍,拿肚角,足三里,揉肝膽脾胃俞,各30次以上。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推薦董氏特效穴: 手解、骨木關、土水、火腑海。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在腹部溫敷紅豆包;艾灸神闕(肚臍);喝姜棗茶。 2、乳食積滯——消食化積,行氣導滯 推薦小兒推拿方法: 推胸降氣 ,順摩腹,足三里,揉肝膽脾胃俞。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推薦董氏特效穴: 手解、土水、骨木關、四花、腑腸。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煮雙芽水、三星湯、四星湯喝。 3、 胃腸積熱——清熱和胃 推薦小兒推拿: 分腹陰陽 ,推胸降氣,順摩腹 ,足三里,下推龜尾七節骨。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推薦董氏特效穴: 手解、制污、土水、腸門、四花。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4、氣滯血瘀——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推薦小兒推拿: 開三門,推胸降氣,揉血海,推箕門,揉太沖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推薦董氏特效穴: 手解,靈骨穴、大白穴,木穴,三重。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5、脾胃虛寒——溫中健脾止痛 推薦小兒推拿: 中脘30下,氣海30下,關元30下,揉足三里30下,正捏脊 7,揉肝膽脾胃俞30下。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推薦董氏特效穴: 手解、火星、土水、火腑海、四花。 穴位組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配合溫敷紅豆包;艾灸神闕(肚臍);喝姜棗茶。 如分不清所屬的類型,或想要更完整的調理方案,可掃下方二維碼,咨詢顧問老師。 近期導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