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醫里治脾胃的專家,那非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莫屬了。但在他二十歲的時候,他的母親患病被庸醫耽擱,撒手西去,孝順的李東垣毅然豪擲千金,拜了當時非常著名的張元素為師,潛心學醫,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開創了脾胃學說,為中醫創出補土派這么一個流派。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他所創的升陽益胃湯。 方子組成是這樣的:羌活15克,獨活15克,防風15克,柴胡9克,人參30克,白術9克,茯苓9克,炙甘草30克,黃芪60克,白芍15克,半夏30克,黃連6克,澤瀉9克,陳皮12克,共為粗末,每服10克,生姜5片,棗2枚(去核),水三碗,同煎至一碗,去滓溫服。 細看本方,是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了黃芪,白芍,羌活,獨活,防風,柴胡,茯苓,澤瀉,黃連這幾味藥。 六君子湯我們都知道,是一個益氣健脾,燥痰化濕的方子,適用于脾胃虛弱,痰濕橫生的癥狀。 加了黃芪,助長了它補氣的功效。 加白芍,滋陰補血。 加羌活,獨活和防風這類風藥,除濕,加柴胡,幫助生發陽氣。 加黃連,去熱。 加茯苓和澤瀉,則可以讓痰濕,濕熱從小便排出去。 所以這個方子主要治療的就是脾胃虛弱而濕邪不化,陽氣不升之證。 脾胃虛,濕氣重,陽不升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首先是犯懶,這樣的人手腳好像被什么困住了一樣,軟綿綿的不想動,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 另外一個是大便稀薄,經常腹瀉。小便次數多。 第三個是嘴巴又苦又干,沒有胃口,吃什么都沒有味道,稍微吃一點就不消化。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大概也看出來了,這個方子針對的一是痰濕,二是有熱,三是陽氣不升。 說了方子對治的癥狀,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它在生活中能治什么病。
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每天好像也沒干什么事,但就是無緣無故覺得很累,晚上睡得也還可以,但白天就是哈欠連天,一點也提不起精神。 人家形容神采熠熠的人是走路都帶風,而慢性疲勞綜合癥的人則腳上像墜了一個鉛塊,抬都抬不起來,走路拖拖拉拉的,特別費鞋。 這是因為脾主肌肉,脾主四肢,現在脾被濕困住了,所以四肢沉重,肌肉綿軟,整個人就會非常無力。 另外,脾主升清,因為痰濕的緣故,升清能力下降,造成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那這個濁陰就會讓我們頭腦昏昏沉沉,嗜睡。
濕熱導致的蕁麻疹好發于炎熱的夏季。因為夏季有濕又有熱,內外同氣相求,主要的特點是天氣越熱癢得越厲害。患病的時候恨不得整個人貼在冰塊上。 只要把濕熱這個病根去除了,蕁麻疹也就痊愈了。
這種腹瀉與寒性腹瀉不同,往往里急后重。泄完后肛門還有股熱辣的感覺。
這種判斷的要點是白帶顏色變黃,甚至有時候里面夾雜著紅色的血絲,帶有惡臭。去看西醫會告訴你感染了什么菌,給你開藥洗,洗后能緩解,但很快又復發,而且越是洗得勤勞,可能癢得越厲害,因為總是去洗,這邊濕熱沒解決,那邊濕氣又上來了。 其實,只要對照著上面幾點看看自己體內是否濕氣重,有熱,用上升陽益胃湯,很快上面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不僅如此,濕氣一去,人變得精神了,有胃口吃飯了,臉色變好了,身材可能也會更苗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