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有個患者,61歲,高血壓已經七年了,前幾個月在當地醫院住院兩次,住院期間及出院后服用4種降壓藥,血壓仍然165/110mmHg。每晚服用艾司唑侖片2片,仍失眠。凌晨3點左右易醒,外界有點聲動就醒伴心慌害怕。近一個月更是苦不堪言,失眠,煩躁,伴頭暈頭脹,口干口苦,舌紅苔薄黃,大便每日一次偏干,左脈弦。 她這就是典型的對抗式治療,高血壓就降壓,失眠就鎮定催眠。 降壓藥的原理是什么? 擴張你的血管,空間增大了,壓力就小了,但是你的血管能無限擴張嗎? 還有利尿劑,更是損傷腎氣的罪魁禍首,人的尿液就那么多,尿排完了再排就是氣血,是身體的精華!
那該怎么治呢? 我看了一下,四診合參后對她說:“你這病需要和解清熱、鎮驚安神。” 于是,開出方子:柴胡、黨參、茯苓、龍骨、牡蠣、桂枝、磁石、黃芩、半夏、大黃、生姜、大棗。 治療期間飲食忌:生冷、油膩、五辛、肉面、臭惡、水果、飲料、牛奶、綠豆、豆腐、豬肉等。 服藥2劑,反饋已經能入睡,大便已經不干了,頭有種空感,測量血壓135/86mmHg,隨囑停服降壓藥。服完7劑,量血壓正常。繼續調理一段時間。一月后隨診睡眠可,未服降壓藥,血壓正常。 方中柴胡、桂枝、黃芩有和里解外的作用,可以治療寒熱往來、身體困重。 龍骨、牡蠣都是重癥安神的藥物,可以治療煩躁、驚狂。 半夏、生姜這兩味藥是和胃降膩的,大黃可以解里熱、和胃氣,茯苓可以安心神、利小便,大棗可以益氣養顏,諸藥合用,共同起到和解清熱、鎮驚安神的功效。 行醫30余年,我發現大家對高血壓都有誤解,你的血壓高不高,不是一個小小的血壓計可以決定的。我們的血壓時刻都在變化,指標和機器都是死的,但我們的身體卻是有智慧的,只有身體好了,身體舒服了,自然會把血壓調節到最適合自己的范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