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周代,人認識自然的能力增強,玉器作為與天地溝通的神玉的功能開始減弱。但玉的另一種功能發展起來,并一直延續至今,深入國人的理念中。那就是德!因為周公制禮作樂,要用禮樂規范人的行為,玉就成了禮制和最高倫理的載體。 圭、璧、琮、璜、璋謂之“五瑞”, 是按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而定的。“六器”即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為古代祭祀天地四方的禮器,即以璧禮天,以琮禮地,以圭禮東方, 以琥禮西方,以璋禮南方,以璜禮北方。 由于玉的紋理、色澤、聲音、硬度、質感表現出特有的瑩澤、舒揚和堅而韌、溫而潤的自然屬性,玉更被賦予象征君子應該具備的五種德行——仁義禮智勇潔。之后,君子一直“于玉比德”、“無故玉不去身”,追求“佩玉之度”、“佩環之聲”的和諧舉止和華美聲貌。佩玉納入生前死后禮的行為規范。 這是國家博物館玉器館里展出的西周玉器,包括禮玉、生前身后的佩玉。從西周開始,成年男子隨身佩戴一塊玉的習俗,一直延續到清代。 ![]() 組佩,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 ![]() 周代流行成組的佩玉。組玉佩由玉制的璜、珩、瑗以及珠、管等串聯而成,連綴程序各有特色,所用飾件造型、數量根據權貴的身份各不相同,有的甚至長可等身。其佩帶位置因時代而有所變化,西周時期重視裝飾人體的胸腹甚至肩部,戰國時期則明顯下移,多懸掛于腰間部分。有些組玉佩還有性別上的區分。 ![]() 串飾,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 ![]() 廣義上,美石都可以稱為玉。這一看就是瑪瑙,也在玉器館里展出。 ![]() 這種串飾,很多在發掘的時候已經散了,后人重新串起來的,原來也許不是這樣的。 ![]() 人紋璜,夔龍紋璜,人龍紋璜。 ![]() 龍紋管飾。 ![]() 龍。 ![]() 魚和鳥形飾。 ![]() 魚形佩,兔形佩。 ![]() 西周 人龍紋璧(上),戰國 谷紋璧(下)。 ![]() 琮。 ![]() 西周 人龍紋牌飾,西周至春秋早期 勾云紋飾品。 ![]()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蠶形觿,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 來源: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
|
來自: 惠訓書院 > 《b.夏商西周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