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橈尺關節 (DRUJ) 不穩定和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 (TFCC) 損傷并不少見,常被誤診并導致腕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DRUJ不穩定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橈骨遠端骨折、尺骨莖突骨折和TFCC損傷是主要病因。TFCC病變是腕尺側疼痛的主要原因,如果橈尺遠端韌帶附著部損傷,可發生DRUJ不穩定。影像學檢查是DRUJ不穩定和TFCC損傷診斷性檢查的關鍵方法。目前提出了多種靜態和動態診斷性影像學技術用于DRUJ不穩定和TFCC損傷的檢查,包括X線攝影、CT、MRI、CT關節造影和MR關節造影。盡管研究越來越多,但目前臨床實踐中腕部不穩定的最佳診斷性影像學檢查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Delphi技術達成對DRUJ不穩定和TFCC損傷影像學檢查的14項共識聲明。
DRUJ 不穩定中最有用的成像技術是 CT(圖1),包括DRUJ 的中立位、旋前位和旋后位的CT掃描。常規放射線照相雖然通常用作初始評估方法,但在DRUJ不穩定性方面存在顯著局限性。MRI尤其是 MR 關節造影,以及 CT 關節造影,可以評估導致 DRUJ 不穩定的 TFCC 損傷。 圖1,一名24 歲男性,摩托車撞車后尺腕疼痛。CT重建顯示尺骨莖突基部骨折,遠端橈尺不穩定。關節間隙增寬(a中的箭頭)和尺骨頭的背側半脫位(b和c中的箭頭)。
提供有關DRUJ橈骨乙狀切跡形態的可靠信息,CT是最合適的成像技術。盡管證據有限,MRI 也有助于評估橈骨乙狀切跡形態。
具有合適測量方法和定位的X線平片可提供尺骨變異的可靠信息。
高分辨率 MRI(圖2)、MR 關節造影和 CT 關節造影可以準確評估全層 Palmer 1 級 TFCC 損傷的位置和程度。MR 關節造影和高分辨率 CT 3D 關節造影技術以尺骨莖突為中心進行重建,可精確評估 TFCC 不同類型的部分損傷情況。
常規MRI診斷TFCC中央凹撕裂的準確性較低(Atzei 3級)。MR 關節造影,注射遠端橈尺骨間室,在這些損傷中僅顯示中等診斷準確性。需要未來進一步的研究。
常規X線照相和CT均能檢測軟骨下重塑進展期的DRUJ骨關節炎。MRI 尤其是 MR 關節造影和 CT 關節造影可評估早期骨關節炎。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影像學可以評估外周TFCC的血管形成或提供有關外周TFCC撕裂的血管形成/質量的信息。
疑似 TFCC 損傷中直接進行 MR 關節造影的主要適應證,是明確TFCC 的中央或外周撕裂(中央凹與莖突附著),并區分部分和全層撕裂。
尺三角韌帶的水平撕裂和縱向撕裂的診斷仍然具有挑戰性。在常規 MRI 和 MR 關節造影中,它們通常未被發現。需要確定Palmer 1C 類病變影像學方法的診斷準確性。
MRI和MR關節造影顯示橈尺遠端韌帶橈骨附著部的部分和全層損傷。橈骨乙狀結腸切口的相關骨折撕脫非常罕見,在 CT 或 CT 關節造影中表現得更好。
MRI、MR 關節造影和 CT 關節造影可以顯示Palmer分類中未包括的其他 TFCC 損傷(非Palmer損傷);然而,截至目前,這些類型的TFCC損傷的診斷準確性僅在MRI中得到驗證。
MRI 和 MR 關節造影可以評估 TFCC 的關節囊撕裂,但影像學準確性尚未確定。
沒有一種成像技術被證明在評估骨間膜方面是可靠的。
動態超聲和 MRI 配合應力操作(例如最大旋后)提供有關尺側腕伸肌腱穩定性的信息。 在中立位、旋前位和旋后位進行CT掃描,是DRUJ不穩定檢查中最有用和最準確的成像技術。MRI是診斷TFCC損傷最有價值的技術。MR關節造影和CT關節造影的主要適應證是TFCC的Palmer 1B 尺骨莖突凹附著端撕裂。 參考文獻 Cerezal L, Del Pi?al F, Atzei A, Schmitt R, Becce F, Klich M, Bień M, de Jonge MC, Teh J, Boutin RD, Toms AP, Omoumi P, Fritz J, Bazzocchi A, Shahabpour M, Zanetti M, Llopis E, Blum A, Lalam RK, Reto S, Afonso PD, Mascarenhas VV, Cotten A, Drapé JL, Bierry G, Pracoń G, Dalili D, Mespreuve M, Garcia-Elias M, Bain GI, Mathoulin CL, Van Overstraeten L, Szabo RM, Camus EJ, Luchetti R, Chojnowski AJ, Gruenert JG, Czarnecki P, Corella F, Nagy L, Yamamoto M, Golubev IO, van Schoonhoven J, Goehtz F, Sudo?-Szopińska I, Dietrich TJ. Interdisciplinary consensus statements on imaging of DRUJ instability and TFCC injuries. Eur Radiol. 2023 May 16. doi: 10.1007/s00330-023-09698-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191922. ![]() 高曙光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副主任,博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擅長關節鏡微創手術(髖、膝、肩、肘)以及人工關節置換和翻修(髖、膝)。 社會兼任: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髖關節學組及保膝學組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美國RUSH大學醫學中心、德國Lubinus、Waldkrankenhaus RudolfElle和St.Marien-Hospital訪問學者。 科研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和省部級課題5項,在BMJ、Thromb Res、Osteoarthritis Cartilage、Arthroscopy等期刊發表論文SCI收錄論文38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獲得國家專利21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療新技術成果獎一等獎1項(排名第1),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成果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1)、湖南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1)、湖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排名第2)、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排名第5)。執筆2部診療指南和1部專家共識。 入選湖湘青年英才、中南大學升華育英計劃和湖南省高層次衛生人才“225”工程醫學學科骨干人才培養對象。獲得中南大學“青年崗位能手”、湖南省“青年崗位能手”和湖南省五四青年獎章。作為骨科青年文明號號長,帶領骨科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場。希望大家理性判斷,有針對性地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