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天下戰史 編輯丨天下戰史 ![]() “我林氏滿門忠烈,你又算是什么東西” 1953年,北京的一次城市改造大會上,一向溫溫柔柔的林徽因十分憤怒的指著時任北京副市長吳晗的鼻子大罵。 被稱為民國第一美女的林徽因一向溫柔大方,處理問題端莊得體,十分有風度,而這場會議上卻如此失態,不顧形象。 究竟這場會議發生了什么?林徽因和吳晗兩個人有什么樣的恩怨。 ![]() 一代才女怒罵市長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大量古建筑免于戰火的摧殘,得到了保護。這本來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但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北京被確立為首都后,在城市建設和規劃方面,出現了分歧。有人主張保護北京原有的古建筑,因為這個是歷史在歲月長河里的沉淀,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熠熠生輝的證明,也有人認為,應該拆除這些古建筑,建一個高樓林立,工業發達,極具現代化特色的北京。為此,兩方糾纏不清。 1953年,一次有關于北京城市規劃的討論會上,林徽因梁啟超夫婦被緊急通知參與會議。得知會議是討論有關于北京古建筑牌樓的去留的問題,林徽因不顧自己重病,掙扎著起身,說什么也要前往參會。 ![]() 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妻二人是一直支持保護古建筑的,兩個人是建筑學家,從海外留學回來,見識到了很多國家的傳統建筑,也一直在致力于宣傳我國的傳統建筑和文化。如今得到這個消息,自然是痛心疾首。 會議上,時任北京市市長吳晗提出,曾經的牌樓那一塊是刑場,在那里殺過好多人,多少是不太吉利,還提出,牌樓帶著過去那些不健康的文化的色彩,且過去的牌樓是被當做路標用的,現在有了真正的路標,牌樓的作用就不復存在了,如果不拆除,可能對今后發展帶來交通和建筑問題。吳晗覺得,應該在這些牌樓那里建立一些雕像,噴泉等,這樣才符合現代化都市的風格。 但是林徽因卻不這么認為,她憤怒的反駁道“如果說這個地方殺過人就不吉利了,那故宮死過多少人,怎么不把故宮拆了呢。”為了支持自己保留牌樓的觀點,她把牌樓從文化意義到經濟價值各個方面都列出來了,闡述不應該被拆除的理由,為了說服更多的人同意保留,林徽因還強撐著精神趕制出一張規劃圖,里面綜合了古建筑和現代化高樓,將兩方的提議最大限度的綜合在一起,希望可以讓更多人明白,建設發展和保留古建筑二者是不沖突的。牌樓的存在不一定會影響交通,可以設計線路的時候繞開這些地方,就算是有了路標, ![]() 但是林徽因的這份付出并沒有換來相應的效果,依舊大部分同意拆除古建筑,兩方意見分歧越來越大,矛盾也逐漸激化,會議的氣氛逐漸緊張起來,吳晗一時情急,口不擇言的說林家是守舊老古董,出身低微,見識短淺。 聽到吳晗的這番話,林徽因的火“騰”地就上來了,她不顧形象,指著吳晗大罵道:“我林氏滿門忠烈,你又算是什么東西。” 吳晗也自知自己失言理虧,面紅耳赤的不敢言聲。 滿門忠烈的家族 林徽因確實所言非虛,林氏家族幾乎各個都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一筆屬于自己的印記。 ![]()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其祖父是曾經考入進士,與康有為同科的林孝恂。林孝恂在考中進士后不愿進京做官,受官場束縛,便上下打點一番后前往南方擔任地方的父母官,曾在多個地方調動任職。 讀書人出身的林孝恂深刻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于是在自己官職穩定下來后,專門開設私塾,教授知識。在林家,男女平等,私塾里不僅有家里的男孩子,家里的女孩子允許讀書,這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和進步。 林家的私塾區別于一般私塾的地方在于,他所教授的知識不僅僅拘泥于傳統的儒家文化,也包括一些外國的先進思想和外語,還有一些天文地理等科學知識,致力于培養中西文化齊修,通曉古今中外的全方位進步人士。而林孝恂的教育也確實得到了有效的體現,從林家私塾里出來的人才數不勝數,很多投身革命運動的先進分子就是林孝恂先生的學生。 ![]()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在考中秀才后,學習了一段時間外語,便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攻讀政治和法律。在外留學的他受到了很多進步思想的影響,回國后擔任在國內擔任政治上的一些職務,由于拒絕了軍閥張鎮芳的賄賂,被排擠后主動退出官場。 1919年,巴黎和會的消息傳來,時任總統顧問的林長民堅決反對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后,林長民作為中國的首席代表出任世界聯總會,闡釋中國立場。 不幸的是,1925年,在一次政治會議上,正在演講的林長民被流彈擊中,中彈身亡。 ![]() 林徽因的三個叔叔是為黃花崗起義而犧牲的烈士,我們現在所流傳的感人肺腑的《與妻書》就是出自她的叔叔林覺民之手。 由此可見,林徽因的家族里都是忠臣烈士,稱“滿門忠烈”當之無愧。 卓爾不凡的建筑師 都說“虎父無犬子”,出生于這樣優秀家族里的林徽因自然也不是等閑之輩。 1920年,16歲的林徽因跟隨父親前往歐洲留學,在倫敦,她結實了一名女建筑師,深深地被建筑學的魅力所吸引,在心里里埋下了一顆名為建筑師的種子。 ![]() 回到中國后,林徽因在中學繼續完成學業,在這其間,相貌姣好,出身世家又才華橫溢的她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1924年泰戈爾來訪華時,她就作為陪同人員之一,泰戈爾先生還專門為其寫下了一首優美的詩。 因為家庭原因,她結識了自己的愛人——梁思成,二人有共同的目標和相似的愛好,相處起來十分愉快。1924年,二人決定赴美留學,繼續攻讀建筑系。 到了美國后,二人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梁思成順利進入建筑系繼續攻讀,但是林徽因卻因為建筑系不招女生這個規矩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她只好去美術系,輔修建筑系的課程,用曲線救國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理想。 ![]() 從美術學院畢業后的林徽因不滿于此,又前往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美設計。次年和梁思成完婚后,兩個人共同前往歐洲,開始了實地考察。 豐富的考察經歷和不同專業的學習和深造給林徽因帶來了很多的見識和靈感,這一點在她回國后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回國后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對我國各地的建筑進行考察和記錄,為我國各地古建筑的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時間的顛簸和勞累也使得林徽因的身體越來越差,各種小毛病在身上累積,但是她依舊奮戰在保護建筑的第一線。在二人努力下,最終《中國建筑史》問世,結束了沒有人記錄我國建筑史的遺憾。 不僅在古建筑上林徽因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國著名工藝景泰藍的傳承,也有林徽因的一功。 ![]() 1951年,林徽因梁思成在外出的過程中,無意間注意到了路邊一個小販擺在攤上的花瓶,這個花瓶十分精致但是因為歲月的打磨顯得有些灰頭土臉的,因此半天了也沒見人買下。林徽因眼瞧著覺得眼熟,湊近一看,心下一驚,這個花瓶可是景泰藍的工藝,只因保養不當蒙上了一層灰,但是價值可是不低。 攤主見有人觀賞,便主動上前介紹。林徽因果然沒看錯,這個花瓶確確實實的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藍花瓶,但是由于不賺錢和技巧繁雜,已經越來越難以傳承下去了,攤主帶著點悲傷的語氣感嘆著,不知道什么時候這個技藝就沒了。 林徽因聽后感到十分心痛,我們國家傳承了這么多年的傳統老工藝怎么就可以這么消失呢。她回家和梁思成幾經商議,決定上報清華大學,成立美術小組,搶救馬上就要沒落的景泰藍的工藝。 ![]() 這個事情誰也沒做過嗎,整個小組的人都是一頭霧水,為了小組的進展,林徽因親自帶隊,查看不同年代有關于景泰藍的資料,觀賞調查景泰藍的瓷器,奔波于民間各家工廠...... 最終,在她的努力下,景泰藍得以改造和重新設計,并且成為了代表我國傳統文化的國寶,在不少重要的外交場合,都有用含有景泰藍元素制成的禮物。 ![]() 令人感嘆的結局 盡管這樣一位杰出的建筑學家據理力爭,依舊沒有打動那些想要拆除古建筑的那些人的心,最終,北京的那些牌樓還是被機器摧毀了。眼看著無力回轉的局面,林徽因撂下“以后在復原的都是假的古建筑,你們這樣做以后會后悔的”轉身離去。 這個沉重的打擊無疑加重了林徽因的病情。回到醫院后的林徽因時不常的便拒絕吃藥,加上心情原因,身體越來越差。最終,在1955年的4月,與世長辭。 最終,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北京的部分城墻牌樓被推倒拆除,梁思成曾經痛心疾首的看著這些工程,喃喃道,幸虧林徽因不在,要不他她看到了得多么難過。 ![]() 進入21世紀后,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北京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資料,復原重建了曾經被拆除的永安門,盡可能的彌補那些年的遺憾。 這段經歷令我們唏噓和感嘆,但是我們不能永遠的活在過去,眼光也應該放到現在和未來。 ![]() 時間的齒輪不斷滾動,歷史的長河里故事太多,放在當時,這方各自有各自的立場和理由,站在現在的我們沒有辦法直接評價究竟哪方是對的,哪一方是錯的。我們不可否認林徽因為我們國家建筑史上的奉獻和犧牲,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站在先人的腳步上繼續發展和傳承我們的建筑以及傳統工藝,做好我們現在可以做的,盡最大可能彌補我們當時的遺憾。 |
|